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kV及以下变电站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

来源:知库网
10kV及以下变电站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

摘要:10kV及以下配电网属于中、低压配电网,这个类型的电网主要是用在居民小区和用电负荷的中心区域,需要直接面对居民和企业等众多用户的供电需求,起着确保用户安全稳定供电的作用,所以10kV及其以下的配电网在所有电网中处于重要地位。在评价一个配电工程施工是否完善时,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而这些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施工管理模式来实现。本文主要是对10kV及以下变电站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10kV;变电站;施工标准;管理模式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需要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社会整体的用电需求也快速提高,对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电力能源的输送要求也逐渐的提高。所以,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施工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变电站施工和一般工程不同,是一个需要综合化、标准化全面考虑的工程,在施工之前要选择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保证电力施工的安全有效。 一、国内电力施工的现状

(一)、由于我国的电力发展要落后于其它的发达国家,很多地方的电网还没有完成改造,处于老旧电网的状态。而很多的电力局也没有完成企业化改造,仍处于原来的旧的管理体制,很多职工的思想、管理以及工作水平都不能和当前形势相接轨。在进行工作时,缺乏一定主动性、创新性,进而影响到电网的施工管理。

(二)、由于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标准化施工管理,因而对于施工前的一些危险点和预控措施没有分析的那么周密,可能会造成不能及时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故进行处理和分析,也不能及时制定出一些安全控制措施,进而造成损失。

(三)、虽然很多地方建立了一定的标准化施工管理模式,但是仍存在一些县级等较低级的供电公司没有能力执行这种电力标准化作业或者是因为标准太过繁琐无法理解和实施的情况,所以上级电力部门应当建立更为行之有效的作业标准,尽量简洁易实行。

(四)、目前在我国的电力市场,电力施工部门处于几乎垄断的地位,这就导致了他们没有忧患意识,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成本、质量、安全的优势。所以对于电力部门而言,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标准化施工作业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的必经之路。 二、建立10kV及以下变电站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目标及范围 (一)、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随着现在电网规模的逐渐扩大,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越来越重要,所以各电力部门因当把“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作为首要原则,借助先进的和科学的思想经验,在电力施工管理上引入标准化模式、营造一个安全、规范、科学、标准的作业施工平台。更为具体的说就是系统将各种规章、制度、指导书、表、卡等管理模式整合起来,将过去的粗放型施工作业逐渐改变为流程化和规范化的作业施工。然后通过建立统一的作业标准和作业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作业人员技术能力和行为造成的工作质量方面的差异,进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高质量管理环境,提高电网整体的运行和工作效率。 (二)、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范围

标准化施工管理的体系范围,主要包括了与供电生产有关的输电、配电、检修、保护、试验、变电运行等和电力设施有关的一切施工管理。并且电力公司应当全面动员员工,坚持以人为本,逐步营造一个全员参与的安全和谐氛围。全面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准标准化管理。 三、10kV及以下变电站施工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目前,电力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这就要求电力施工企业不仅要抓住市场,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高质量,还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而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帮助。变电站施工的标准化模式包括成本标准化管理、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作业人员标准化管理、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安全工具使用标准化管理、施工环境标准化管理、竣工验收标准化管理。

(一)成本标准化管理

成本关系到一个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是整个项目经济管理的中心,因而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成本,防止成本的流失。电力公司应该建立由项目经理、施工队队长共同组成的一个成本标准化管理体系,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确定一个成本管理的目标。实行由项目部专门管理,项目经理亲自控制日常资金的开支,避免出现越权管理的情况。把一些可控的费用由个人承包起来,制定奖惩的办法。施工队在整个项目工程中处于成本管理的关键点,所以应该对每个施工队伍确定一定施工指标,实施透明招标,避免一些人在采购中乱加价,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二)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其最终是否能够起到原计划的作用,与它的施工工艺有很大联系。如果一个变电站施工项目的施工工艺不达标,那么最终这个项目就不能产生计划的效果,整个项目可以说就是失败的。与变电站工程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生产系统,对于它的整体质量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其中一个设备的质量不合格,比如类似于螺丝松动这样的小问题,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一些停电事故的产生,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进行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运用全部的质量管理体系、手段以及方法来进行系统管理的活动,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编制施工工程相应的施工工艺,使施工标准化、规范化、整齐化,并且可以做到事前的控制,防止事故产生。 (三)作业人员标准化管理

作业人员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实施标准然后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监督。首先作业人员是实施作业标准化的一个主体,所以在标准化的管理中,要先制定岗位安全规范,对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并且进行安全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工地进行施工。对外面来的临时人员在进入项目时同样要进行这样的安全教育和资格审核。此外企业在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时要针对本工程的专业特点,编制出危险点以及危险源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做为员工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

进行作业现场的标准管理,首先要明确作业现场的危险点在哪里,然后要进行危险点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的危险点包括,作业的场地带电或者在高空等;工作环境存在高温、高压等情况;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工具设备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伤害;一些特殊的工作措施,如电气焊、器油的使用等等;一

些专业交叉作业的措施,如保护传动、高压试验等。 (五)安全工器具使用标准化

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人需要全程做好工器具的安全使用工作,比如说一些仪器仪表、专业工具、电源设施、常用工具等都需要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不得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工器具,不得使用过了检修期的工器具。 (六)施工环境标准化

在施工中一定要创造一个文明的生产环境,可以让员工没有精神负担的投入到有序的安全生产中。文明生产是包括道德美、语言美、行为美的一个生产环境的总称。企业主要需做到厂区和设备区的清洁干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等。 (七)竣工验收标准化

待所有的工作中都完成后,企业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例如工作现场的清理,设备的复核,原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收集记录等。

结语: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标准化管理在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电力企业只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才能切实的维护电力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效益。所以在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电力施工过程中,各电力企业一定要结合科学、先进的施工管理模式,来进行基础的施工控制,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韦永峰.10kV变电站的电力施工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68.

[2]余万荣.10kV及以下工程基础管理与五级监控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5.

[3]梁志昌.10kV变电站的系统设计浅论[J].广东科技,2009,10:196-1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