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 初中七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来源:知库网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考试研究中心命制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原创卷A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4)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他们离开了“这片gū fù( )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2)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 jìn( )了。

(3)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cū zhuō( )的本子。

(4)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 )的笑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困难面前,我们如果能够从容乐观地看待生活,就能心安理得....地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B.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

,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

C.四周万籁俱寂....,一瞬间,一只鱼鹰的身影画着优美的曲线,掠过水面。 D.我对这小小的生灵肃然起敬....,同时又生出几分惭愧。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双向通话”与“准确定位”调换位置)

B.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整到“取得了”之后)

C.《中国诗词大会》这档旨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全新栏目收获点赞无数,究其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删去“究其原因”或“造成的”)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将“推进 ”改为“提高”)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6分)

(一)(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二)(9分)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意..所及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B.欲知其.斤重 其:指代“他” C.咸.莫能出其理 咸:都 D.太祖悦.

悦:高兴 10.请将画线句子处需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置 象 大 船 上 称 物 以 载 之 则 校 可 知。 11.结合故事内容,简要分析曹冲的形象特点。(3分)

(三)(10分) 空气污染使人变胖

①人们在吃相同食物,做相同锻炼的前提下,为什么体重会不同呢?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披露的研究成果表明:空气是让人变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吸入空气可以使人变胖?你一定会觉得滑稽或者危言耸听。但严谨的科学实验却告诉我们一个严酷的事实:吸入污染的空气,可以导致身体能量失衡,造成新陈代谢紊乱,扰乱控制食欲的激素分泌,进而使人食欲大增,诱发肥胖症。

③污染的空气会对人体造成何种具体的伤害?美国华裔教授孙庆华和他的团队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④首先,他们用小鼠进行了实验,发现长期生活在污染空气里的小鼠不仅肺部受到了感染,而且一个个变得体态臃肿。

⑤这一发现让课题组震惊了:小鼠如此,那么人类是否也会因为吸入污染空气而诱发肥胖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专家们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区和相对清洁的郊区遴选了志愿者进行了比对调查,发现城区居民

的肥胖程度远远高于郊区的居民。由此,孙教授认为空气污染可以使人变胖理论是成立的,只是需要更为严谨科学的论据予以证明。

⑥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科学数据,他们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将实验小鼠分成三个对照组,在投喂饲养一致的前提下,一组呼吸过滤过的空气,一些呼吸干净的空气,一些则呼吸在高速公路和繁华城市中心采集的空气。

⑦十周之后,实验小鼠的体重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小鼠体重最重,并且它们的腹部和内脏器官也变大了。在显微镜下,呼吸污染空气的小鼠的脂肪细胞比呼吸正常空气小鼠的脂肪细胞大20%。更糟糕的是,这些小鼠似乎对胰岛素和激素已经不那么敏感,表明它们的新陈代谢出现了紊乱。

⑧由此,课题组得出结论:空气中的微小粒子刺激肺部,启动了一系列贯穿全身的反应,扰乱了控制食欲的激素分泌,使身体的能量平衡失衡,导致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肥胖。

⑨这些让人感慨的研究数据,引发了课题组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他们随机对全球许多大城市人群的肥胖程度进行了调查,发现人类正遭受着和实验室小鼠同样的苦难,许多人出现胰岛素抗性增强、腰围变粗的迹象,尤其是在污染区出生的孩子比在清洁区出生的孩子患肥胖症的概率要高出2.3倍。面对研究成果,专家们呼吁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阻止空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还人们一个健康的生存空间。 12.下列内容,与原文叙述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披露的研究成果表明:空气是让人变胖的主要原因。

B.孙庆华和他的团队用小鼠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活在污染空气里的小鼠不仅肺部受到了感染,而且一个个变得体态臃肿。

C.孙庆华团队将实验小鼠分成三个对照组,实验小鼠分别呼吸过滤过的空气、干净的空气和在高速公路采集的空气,由此得出了污染的空气会引发发胖的结论。

D.这些让人感慨的研究数据,引发出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专家们呼吁采取尽可能的手段创建出健康的生存空间。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说明的语言准确、严密。 B.本文条理清晰,主要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C.本文第①段以设问开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说明对象:空气污染会使人变胖。 D.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空气污染会使实验小鼠体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14.每当周末,妈妈就载上萍萍,穿过市区,到城郊的森林公园锻炼,而爱睡懒觉的萍萍总会撅着胖嘟嘟

的脸蛋,满脸的不高兴。请结合文中介绍的知识告诉萍萍妈妈这样做的用意。(4分)

(四)(17分)

家 徽 余 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

15.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4分)

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两处画线的句子表现贼人心理变化的。(4分)

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 17.结合原文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5分) 18.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4分)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那一幕,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 “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许出现真实人名、地名、学校名,不得抄袭,要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明天,11月5日正午,规定的期限便满期了。中午一过,法拉古舰长就要履行他的诺言,使战舰离开太平洋的北部海面,向东南方开行。

船这时正在北纬31度15分,东经136度42分。日本本土就在高我们不及两百英里左右的下方。黑夜快到了。

船上正敲着八点钟。一片片的乌云掩盖了上弦的新月。大海波纹在船后面平静地舒展着。这时候,我倚在船头右舷围板上。康塞尔站在我的旁边,眼睛向前看着。全体船员,爬在缆索梯绳上面,细心考察渐渐缩小和沉黑的天边。军官们拿着夜间用的望远镜,向渐次黑暗的各方搜索。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20.选段中所说的“战舰”叫什么名字?舰上的人要去干什么?(3分)

21.文中的“期限”是多久?“诺言”又指什么?反映了船上人员是什么样的心理?(3分)

22.在叙述紧张曲折的故事时融入生动的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请从选文中举一两句做简要分析。

(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