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暑期必备】练习7:名句默写 古代诗歌(题目 答案)

来源:知库网
【暑期必备】练习7: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题目+答案)

一、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借用歌词描绘了“船桨划破清波,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景象。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回答曾皙的疑问,指明自己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3)《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4)荀子在《劝学》中用“ , ”两句,形象地阐明了虽然条件优越,却无容身之地,从而说明了学习不能用心浮躁的道理。

(5)苏洵《六国论》中用“ , ”两句来比喻六国割地给秦的行为,认为此行为并不明智,不能满足秦国的贪欲。

(6)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两句说明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表现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

(7)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到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两个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 ”。

(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兴

杜 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2.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

吴 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际。

B.颔联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色彩很鲜明,所用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C.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案

一、(1)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6)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7)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8)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1.B【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把握。B项“江楼坐拥在清脆的山峰中”错,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首联的意思是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2.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人不被重用后的无奈之举;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效仿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通读诗歌,逐联分析,分条概括。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颔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

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颈联借古人写心中事。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3.C【解析】C项,“格调相同”错,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格调不同。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担忧与不舍,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篇就是大气的风景铺垫,有离别的叹息,有劝勉,感情丰富。

4.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南方荒蛮之地,“落日青山路”,此去路途遥远,为朋友担心。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了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