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4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激烈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正确答案:D 解析: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A、B、C不属于将这二者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面临的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是( ) A.求强 B.求富 C.救亡 D.稳定
正确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救亡”成为摆在一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面前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因此,正确选项为C。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 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是在( ) A.党的十一大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 A.消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正确答案:D 解析:七届三中所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毛泽东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5.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
A.新的事物的产生和旧的事物的灭亡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所有事物的前进与上升 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国有资产的数量占优势上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上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上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更加注重质的提高。这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有相关内容,所以C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以市场经济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先富带动后富
正确答案:B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B。选项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选项C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选项D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8.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激烈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A、B、C三项不属于将这二者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 狄德罗曾说过:“生命,就是一连串的作用和反作用。我活着,就以块体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我死了,就以分子的方式作用与反作用。”这句话揭示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运动的绝对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D.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正确答案:A 解析:生命是一连串的作用与反作用,生前与身后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发生作用与反作用,说明矛盾普遍存在,同时也说明运动是绝对的,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0. 清朝有一首关于钓鱼的诗歌:“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这首诗歌通俗地表达了春夏秋冬四季垂钓的环境各异,它所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
C.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D.把握度是正确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这首诗歌主要表述了因时节和地域的差异,垂钓时需要根据这
些条件作相应改变。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人们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矛盾的同一性内涵的其中一个方面,B项表述的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D项强调掌握事物的度,这三个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合,故都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1.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C.事物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其糟粕又保留其精华
正确答案:D
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2. “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
A.承认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C.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D.明确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正确答案:B
解析: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题干中的观点抹杀了这一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3.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4. 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 ) A.物品 B.产品 C.商品
D.办公用品
正确答案:C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知识模块: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5.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 A.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正确答案:A
解析:19世纪初期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 A.按照中国的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7.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政权更迭 D.宪法修改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革命,亦称社会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社会改革、政权更迭和宪法修改都是社会内部的调整,是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不涉及社会的更替。因此,选项B、C、D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8. 戊戌变法是指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二者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民大众的觉悟低 B.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C.封建势力强大
D.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既受帝国主义的压制,也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排挤,所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非常低,基础非常薄弱,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必定失败,故D项正确。中国人民大众已经觉醒,故排除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属于客观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B、C。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 双十协定,又称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订于1945年10月10日,旨在结束国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政权而发表的会谈纪要,是在重庆谈判之后两党达成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份协议。确立的方针是
A.团结、抗战、进步的方针 B.和平、团结、民主的方针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方针 D.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正确答案:D
解析: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目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 A.独立自主、改革开放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正确答案:D 解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因此,正确答案为D。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1. 农业合作化最后在高潮阶段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
集体所有,因而具有( )
A.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B.国有经济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低级公有制性质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性质的理解。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公有制不同形式是根据不同发展水平而决定,不存在高级、低级之分。高级社是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并非国有经济。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外国垄断资本对华扩张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正确答案:D涉及知识点:综合
23. 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著作是 (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正确答案:B
解析: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个根本思想。《论十大关系》阐述了正确处理经济、政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4. 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
新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中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是
A.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C.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D.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
正确答案:A
解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项。 知识模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6.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 A.永安封王 B.定都南京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故
正确答案:C
解析:1856年9月,发生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7.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基本条件都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 C.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D.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正确答案:B 解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也是由于无产阶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三者都离不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因此,正确答案为B。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8.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占主要方面的矛盾是( ) A.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B.生产力落后
C.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经济基础落后上层建筑的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无论是相对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来说,还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都仍将是比较落后的。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29.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 A.独立自主,艰苦创业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答案:C 解析: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循环经济的原则是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减鼍化、再利用、资源化 C.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D.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
正确答案:B
解析: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B正确。 知识模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1. 台湾问题性质不同于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与日本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B正确。 知识模块:祖国完
全统一的构想
32. 戊戌维新时期,在光绪皇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主张是( )
A.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B.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C.创设学堂,提倡西学,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 D.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主张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答案为D。 知识模块: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3. 毛泽东明确提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一思想主要体现的著作是( )
A.《井冈山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正确答案:C
解析: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据此,选C项。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4. 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这一论断的文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B.《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正确答案:D
解析: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故D项正确。 知识模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35. 首次提出进行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是
A.1995年江泽民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B.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讲话
C.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全国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D.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6. “夙夜在公”、“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古代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 ( )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题干中的句子体现的正是为国奉献的精神。 知识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7. 《劳动法》隶属的法律部门为( ) A.民商法 B.社会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逆向思维考查社会法律部门所包含的法律。它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矿山安全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 知识模块: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38. 《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年龄( )
A.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B.男不得早于23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C.男不得早于24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D.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婚姻法》的内容。本题属于记忆类题型。 知识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9. 1925—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A.香港海员大罢工 B.二七罢工 C.五卅运动
D.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0. 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合理、恰当和适度。这指的是行政法的( )。
A.公平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合理性原则 D.程序正当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要规范和约束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也要规范和约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行政或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等。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选项C正确。选项A,公平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应当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选项A不正确。选项B,行政合法性原则虽然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不是题干的体现,与题意不符。选项B不正确。选项D,程序正当原则是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程序正当原则还包括三个子原则:行政公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回避原则。该原则与题意不符。选项D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