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

来源:知库网
Only those who respect themselves are more courageous to shrink themselves.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页眉可

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树,感知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 2.尝试按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重点难点:

尝试根据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秋天的变化。

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着装、大自然环境的变化)小结:秋天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也变凉了。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动画前半段提问: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大树妈妈?

小结:秋天到了,一些树叶就会慢慢地变黄,慢慢地离开大树。

2.播放动画后半段提问: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后做了什么事情?树叶宝宝是通过什么办法,怎么样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它们的形状一样吗?颜色一样吗?

教师小结:小树叶终于亲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树叶和影子在形状和大小上是一样的。

三、在观察、比较、质疑中发现秘密,获得经验。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梧桐树的叶子,一到秋天我也会离开大树妈妈,我也想去亲亲自己的影子,你们能帮我找找我的影子吗?

1.帮梧桐叶找影子(出示众多梧桐叶的影子)请幼儿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哪片是梧桐叶的影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树叶和它的影子在形状、大小上是一摸一样的。

2.拓展有关落叶树的知识讨论:秋天里还有哪些树叶也可以亲到自己的影子?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有好多树的叶子会掉下来,我们把这些树都叫做落叶树。

3.幼儿操作,匹配游戏,进一步积累经验。

教师:让我们来帮帮这些小树叶找找他们的影子,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延伸活动:

那等我们中午吃好饭,我们每个人到树下捡一片树叶,然后到四周去找找树叶的影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

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

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

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班级的玩具箱里放置着一些乒乓球,和其他各种小球,幼儿每次在玩玩具时都对这些小球很感兴趣,但是每次玩球之后,球

都散落一地。当我要求他们捡起来放好时,他们都会和我抱怨,球会滚动,放不住。于是我产生了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寻找让小球站稳的方法呢?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培养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2、情感目标:让幼儿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小球易滚动的特性,并且进行各种尝试,寻求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提前给幼儿渗透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可以一个人单独玩,也可以分组玩,鼓励孩子采取多种玩法。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大胆设想。

1、提出问题: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宝宝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可进行提示:可不可以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实践。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老师在巡回辅导时,应用语言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做法,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组织好将来在交流中要表述过程的语言。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还未完成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延伸活动:让孩子利用其它材料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发现小球易滚动的特性,并让幼儿自己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做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启发引导比较到位,活动很成功。这是我本节课的优点。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活动中,我对幼儿鼓励性的话语说的较少而且比较单一。其实在幼儿表述自己如何让球站稳的方法时,我可以说“恩你动脑筋拉”,“ 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等等之类的话语,但是我却没有这样做,以后值得注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拿着风车正玩得开心,突然一阵风吹来使孩子们格外兴奋,大家都在比较站着不动谁的风车转的快,为此争论不休,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谁也不理解?《纲要》

中指出幼儿园以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地积极情感和态度。为了让孩子清晰地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本节课。 活动目标

1、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2、了解风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观察、比较出不同的风。

4、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5、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风的方向。 难点:观察、比较不同的风。 活动准备

风车、扇子、风筝、小盘子、图书、纸张、泡泡水、纸飞机、纸飞镖、羽毛、电风扇、课本(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

教师:“谁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谁也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时我只摇摇树枝,哗哗哗,有时我要推倒房子,请你猜猜我的名字?”(风)还有什么方法能使风儿出现? 幼儿探索各种可以起风的方法。

2、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1)游戏:《我们会制造风》通过幼儿自由玩风车、吹泡泡、玩纸飞机、纸飞镖等各种活动体验风的方向、风力,进一步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2)探索怎样让风为我们做好事?让幼儿了解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的常识,强化幼儿爱护树林,不乱让垃圾的行为。 3、讨论交流。

(1)观察课本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戏:寻找风吹来的方向

在游戏中感受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我们身上的衣物也会朝另一个方向摆动,寻找户外还有哪些东西告诉我们风来了 (3)教师也可以在电风扇上绑上长纸条,然后改变电风扇方向,再请幼儿观察纸条飘动的方向。

(4)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

小朋友继续尝试用长纸条在有风的地方找“风”。 教学反思

1、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 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 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 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 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 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寻找规律进行排序。 2、巩固对四季主要特征的认识。 活动重点:知道四季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根据四季的特征摆放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年四季》。

2、四季中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服装、活动、景物等图片。 3、四季筒若干。 活动过程: 1、找找贴贴:

(出示教学挂图《一年四季》的背景图以及相关的小配件) ——“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季节?”

“这几张图分别是什么季节?请你把这些小图片放到大图里去。”

幼儿分四组,将有明显特征的植物、服装、活动、景物分别置入四张背景图中。

集体观察检验,是否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放置:

如:小蝌蚪放入春天;荷花放如夏天;落叶放入秋天;雪人放入冬天等等。 2、想想排排:

教师排列出几个系列,请幼儿观察并按规律继续排列。如:荷花、菊花、菊花、荷花、菊花、菊花、游泳、游泳、滑雪、滑雪、游泳……

幼儿自由设计序列进行排列,说出自己设计的规律。 3、乐乐玩玩: 双双结队玩四季筒。 上午活动二

活动名称:冬天里发生的事情(艺术) 活动目标:

1、练习用力涂色,掌握涂染的方法。 2、用油水分离法画出冬天的雪景。

活动重点:画出冬天的雪景以及人们在雪地里玩的景象。 活动难点:正确掌握涂染油水分离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冬天里发生的事情》、白色油画棒、蓝色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1、讨论冬天的天气:

回忆冬天下雪的场景,雪地里玩的景象。(大雪仗、堆雪人等)

下雪天景色的主色调。(白、蓝色) 2、画出冬天的雪景:

——“用白色画冬天的雪人、树、雪花,再用蓝色涂在纸上,进行油水分离。” 幼儿操作。

3、说说冬天的雪景:

展览作品,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启发幼儿看着自己的作品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