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从当前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合作学习的使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要素不明确、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没有被教师和学生所掌握等。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进而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等。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方式正在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误解。本人结合自己在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就有效合作学习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教学策略与教师共同探究。
1.课堂中合作学习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1合作学习的要素不明确
当前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因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要素理解不深入,使得合作学习找不到突破口,或者有了合作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但缺乏良好的学习效果;因为对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理解不够深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自己不了解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更谈不上将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责任承担的意识,没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所以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不会太好。
1.2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中小学教师最熟悉的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能较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的大班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而造成的困惑。但对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全员性合作学习的重视与研究不够,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传统教学法的一种点缀,而没有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1.3合作学习的方法没有被掌握
合作学习的实质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层次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都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个体的,还是团体的?二是有了合作的形式之后,有没有合作的方
法。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合作的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但凡在课堂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而没有很好地钻研其方法的教学,大都是不成功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他们生来就会的,也不是传统的教学所能培养的,而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来培养的。
2.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生来就会的,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的。教师要研究和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相关的教学策略。
2.1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
确定合作伙伴实际上是建立起合作学习的结构和组织,为合作的进行提供组织前提。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居住环境、社会化过程等是影响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重要因素。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合理搭配,建立真正能够发挥最佳合作效果的合作组织,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儿童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对于低年级的合作学习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小组成员不宜太多,以4、5人为宜,有利于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选择了合作学习的伙伴之后,还有一个合作学习者角色的分配问题。角色的确定与选择实质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问题,有了明确的分工,合作才能进行。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组内角色的分配,或偶尔将组间任务具体化,鼓励学生承担个人责任和完成各自任务。在小组成员角色分配方面,美国的约翰逊兄弟提供了相应的参照角色。总结者——向小组解释和呈现主要的结论,看看小组是否同意,并且为小组在全班面前的展现做准备。研究者——为小组提供主要的信息,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是研究者。监察者——对照课文、练习册和参考书检查有争议的陈述和结论的真实性,确保小组没有使用不充分的事实,或者不会受到来自其他小组更精确结论或观点的挑战。组织者——他不仅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条件,如物品、材料、设备、参考资料等,他还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进行。记录员——他承担写出本组成果或结论的任务,不是他自己的观点或报告,而是小组共同的结论和报告。支持者——可以是小组内积极参与者和性格外向者,他的任务在于小组成员完成任务或活动时,进行赞扬,当小组成员泄气时,可以进行鼓励。观察者——记录有关小组进展的信息,这将在全班讨论或教师询问时有所帮助,当遇到一个小组或个别小组成员无法克服的困难时,向班长或教师报告。很显然,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角色分工对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将不断地创造出更多更具体的小组角色来。
2.2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的形
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灵活把握。不仅要运用已经成熟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如下表中四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就分别适合不同组织特点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参考此类形式,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而独特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形式与方法等。
2.3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教师建立并组织了合作学习,但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了,而是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这种指导是一种过程性指导,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合作中的问题,帮助合作小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掌握学习动态,特别要对合作不协调的小组或合作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使每个小组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按时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促进小组的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安排或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并不能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教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合作学习的技能与方法。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时,才能较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时,不仅要正面传授合作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而且还要创造条件或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总结形成独特的和富有个性的技能。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三点:第一,合作学习讨论时教师要调动全员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下到小组讨论中去,监控小组讨论过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第二,展示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全体参与。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在学习反馈交流时,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各抒己见。有表演时,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一个都不能少。这样,学生不会产生侥幸心里,使之有一定的压力,产生动力。第三,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小组问开展竞争。良好健康的竞争只会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在竞争中,教师重视的是成员的参与,分工的不同,合作的协调。在一段时间的小组竞争下,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非常默契,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如有的小组成员站到大家面前,组长就会向大家介绍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有的小组在展示汇报时,动作大方,语言流畅,行动一致,很具有团队作风,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