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 论文设计与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SZ0132X07 课程类型: 学位课 考核方式: 考试
学科专业: 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 年 级: 2013级 姓 名: 孙 健 学 号: 10076139250
河北工程大学2013~ 20 14学年第 一 学期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论文评语: 成 绩 评阅教师签名 评阅日期 年 月 日 浅谈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学位授予水平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和大改革,已进人大众化阶段,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是在集聚、激活和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同时,如何力争以最佳的效益和最高的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这些归根到底就是需要培养单位在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过程中,找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予以解决。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问题;对策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培养规模逐年扩大。但伴随着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片面追求规模效应而忽视质量提高所引起的培养质量下降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忧虑。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普遍不高和良莠不齐,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涉及到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学位论文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障。笔者认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1 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部分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调查显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过程中主要存在制度性、操作性两大类问题。
1.1 制度性问题
共 4 页 第 1 页
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1.1.1 论文开题制度在实施中所暴露的问题
第一,时间安排上比较紧迫。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年,基本上是进行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大部分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都显得力不从心,很少将心思真正放在科研方面,开题报告也就只能是应付了事。第二,参加开题的专家大多与研究生导师都比较熟悉,因此在研究生做开题报告时,大多持宽松的标准,对一些明显空泛的论文选题也同样通过。第三,有的研究生在导师与其就论文题目进行沟通时,没有任何的想法,因此论文题目完全由导师决定,这导致所选的论文题目与个人兴趣不符。 1.1.2 论文预答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预答辩制度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手段,在实施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许多导师和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预答辩制度,预答辩只是走走过场,学校的预答辩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预答辩制度增加了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对一些科研经费不太充足的导师来说,从心理上就不赞成预答辩制度[1]。 1.1.3 论文评阅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主观上,由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大多是由导师指定的,因此在实际评审中,这种“公开评审”的方式,使评阅专家只说好话,或者是提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不能真正从学术角度对论文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客观上,评阅标准不够细化。 1.1.4 论文答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学位论文答辩制度是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最后环节。一般秋季毕业的研究生答辩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在这一时期,一些答辩委员专家要参加多场答辩,一般进行到最后答辩委员都很疲倦。同时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要看完几个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些答辩委员可能没有时间详细阅读,在答辩时自然提不出既有针对性,又有争论价值的问题。
1.2 操作性问题
在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系统中,对于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采取了系统化的措施:从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开始,到确认申请人是否符合相应的学位授予要求为止,从程序上规定了学位论文质量管理过程的六个主要环节,并试图通过对这六个环节活动的管理来有效地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而这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确定谁有资格对特定论文的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价;第二,运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评价活动的公正、准确、可靠。这里涉及的主要是评价方法及其操作问题。在我国,论文质量评价过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评价过程的人情因素干扰影响着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可靠性[2]。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确属不易。从一些高校为排除人情干扰所采取的措施来看,降低输入评价过程的人情因素的主要方法,是对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审。但在我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影响匿名评审方法的普遍实施:一是由于匿名评审需要对评审过程做出特别的安排,管理的成本很高。实践表明,论文匿名评审的经济成本,往往超出多数学校的承受能力;二是由于学位论文本身的特殊性,真正有能力对特定的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做出可靠评价的专家,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而且也不是学校可以任意选择的[3]。
2 解决的对策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环境建设、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予以解决。
2.1 制度创新促进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高
2.1.1 加强招生制度的创新,建立优秀创新性人才的选拔制度
共 4 页 第 2 页
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国家加大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从2003年就开始,将原来的“3+2”的考试制度改革为“3+1+1”的考试制度,将复试环节正式以制度的方式列入考试录取环节中,并大大扩大了学校的招生录取自主权,为各学校选拔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但要使这一制度真正成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制度,各高校还必须加快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2.1.2 加强研究生论文指导制度的创新,建立导师小组联合指导的论文指导制度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指导一般是实行单个导师负责制。单个导师负责制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是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那种“作坊式”的一对一的教育方式已经很不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单个导师或许在某个领域是专家,但是无论怎么样,还是有其知识的局限性[4]。 2.1.3 加强学位论文选题指导,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是学位论文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加强学位论文的选题指导,严格开题报告制度,对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至关重要。一是要加强对学位论文选题的指导。二是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 2.1.4 加强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严格规范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是综合考核和评定研究生论文水平、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位论文质量审核把关的重要环节。一是要尽快建立严格统一的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和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实行学位论文评阅的回避保密制度,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双盲”评阅制度。三是实行学位论文质量的抽检评估制度和公示制度[5]。 2.1.5 建立和强化优秀学位论文的评审奖励制度
建立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和奖励制度,有利于形成一种激励和督促学生、导师和学校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家建立的全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已起到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各个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也应积极配套设立本地区、本单位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奖励制度,形成一种多层次的评审奖励制度。
2.2 加强环境建设,促进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的提高
2.2.1 重视研究生自身的学习及修养
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首先要从研究生自身抓起。目前我国在人才培养上多注重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化,为了消除这种“功利主义”的影响,高校应对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教育,内容包括科研工作者的职业特色教育、科研态度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及科学荣誉的分配、科学的精神价值和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教育等,使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研究生自身必须努力,培养个人良好的知识基础、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创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2.2.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导师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导师研究课题的前沿性,导师严格的科学作风,对研究方向的指点,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指导教师的素质是确保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基本因素,因此导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生论文质量的重头戏。导师要有好的基础和好的素质,要有严谨的科学作风,要有克服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思想境界。只有这样的言传身教,导师向学生传播的才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技术,而且还包括了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精神、态度、素质等。
共 4 页 第 3 页
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
2.2.3 加强学术交流
营造创新氛围活跃的学术氛围对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创新的思想需要浓厚的学术氛围去孕育,需要通过交流和借鉴来产生。参加学术活动,通过与同行接触交流,可以开阔眼界,激发灵感,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是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产生创新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所不能替代的。为此,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为研究生营造学术交流的环境。 2.2.4 改进研究生教学方式
目前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拿学分,可能课程有一半是跟课题毫无关系的,但为了拿到学分,研究生必须选课;第二阶段搞科研。多数在校研究生一共只有两年半到三年时间(最后半年大都忙于找工作或出国),这种课程归课程、研究归研究的培养方法,实际上就是浪费资源、浪费时间。如果把第一年的时间改为研究课题服务,那么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就会提高。针对研究生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学习时间有限与知识无限的矛盾,从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合理地构架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既注重学科基础又反映学科前沿,既重视理论基础的提高也不偏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还要不断改进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式,除基础理论课外,鼓励进行专题研讨、项目训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设施获取知识等[6]。
参考文献
[1] 陈勇等.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 [2] 应建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之管窥.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4(12). [3] 石云霞.谈谈如何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5). [4] 夏泉.创新与研究生学位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5] 张意湘.论制度创新与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7). [6] 翁庆萍等.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2002(6).
共 4 页 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