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来源:知库网
2011年第6期 (总第124期)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Uege No.6,2011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Gener ̄.No.12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于兴艳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 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而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的课堂教学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1)06-0123—03 On Classroom Teaching of Political Theory Subject in Cogege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rxism Pppularization YUXing— yah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Economics,Huai‘an Jiangsu 22300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Marxist ideology of the mainstream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important iniitaitves,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htical theory COUYSeS teaching are both ideological and poeticla educaiton ofcoNege students the main channel,and promoting he tpopularizaiton ofMarxism is an important plaftorm.Therefor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onduct a series ofinnovative activities,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Marxism. Key words:Maim popularization;poetical heorty subject;chssroom teaching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 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任务的 实现,需要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求解和努力。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作为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也成为推 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而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则 是目前高校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推动马克思主义 一、大众化的主渠道、主阵地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我国主要的思想政治基 础——马克思主义,它的大众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如 何让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人民群众,如何让人民群众理解和应 用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七 大报告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 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推动当代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历史任务。这里提到的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适 合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所以更应该让群众理 解、接受和应用,转化成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进而 达到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收稿日期:2011-11一-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深人,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进 入大学校园。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31个省 份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接近1.2亿,同第五 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O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3611人上升到8930人。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2011 年7月份的最新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是2960万人。 并以每年1.3-1.6%速度扩招,2020年入学率能达到40%,高 等教育在校学生能达到5000万。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 出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我国人口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大 学生是社会主义高素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学生中宣传当代马克思 主义有助于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也有助于他们将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同时大学生具有的影响和宣传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他 们不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他们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 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向那些不理解、不容易接受和不会应用 的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 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 堂是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基金项目: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资助课题,名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01-26。 作者简介:于兴艳(1982——)。女,黑龙江省绥化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 治教育。 —_12 一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的新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 式与政策》。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理论课程,它对实现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 以下现状: 1.课程安排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四个学期上课,第一学期主要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学期学习《形式与政 策》,第三四学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这三门课每个学期只有28个课时,加在一起是 1 12个学时,而且这几门课都是考查课。这对于一个关系到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课程,课时显得有 些少了。同时课时少使得学生对这些理论课的理解、认识以 及应用更加困难。 2.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尹海燕【lj对大学生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 中,发现大学生约有37.4%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 马克思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适合中国国情,能够引导中国 革命、改革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可以预测世界发展趋势,指导社会主义发展,可以处理我们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但是也有31.6%人不信仰,31%的人不知道信仰什 么,这说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在逐步的衰弱,他们认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歪曲了,大而空,政治色彩浓厚,脱离了 社会,不能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 义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同时只有 32.4%的同学喜欢这门课程,还有50.8%的人对课程无所谓, 16.8%的人不喜欢。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初中到大学基 本上都学习这门课,所以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欢程度在 下降,而且随着学生认识的提高,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造成 了这门课程在高校中属于大学生认为没有用途的课程。 3.教师对课程的态度 教师的态度也是决定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 趣、理解和接受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的一些思政课教师是 老教师,他们已经在教学领域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也对教学 失去了新鲜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情,也不管学生对 课程的认识,只是把这门课当作完成工作量的事情去做;一 些年轻教师在开始讲课的时候有很大的激情,也非常认真的 去备课,但是年轻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也陷入了困 境,教师都不知道这门课如何应用的到实际中,久而久之年 轻教师发现即使自己在努力的备课,学生还是不能够理解, 他们也就开始应付了事。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不 爱听,教师没有兴趣讲,进而学生更不爱听。 4.教学方法、手段陈旧 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 之则起到相反作用。现在许多思政课的教师也采取了新的教 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加人了项目,让学生们就一个话题 进行讨论,但是学生有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说明教师的 方法没有起到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手 段,播放有关影片,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但是在播 放影片过程中学生还是有很多不集中精力。这些都说明教师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适合学生。 (二)-6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 学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符合具 ---——12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课堂 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兴趣,让学生能够理 解、消化、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能够宣传马克思主 义。为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对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的新要求。 1.课程要通俗易懂 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是理论课,是一些非常难匿和难 以理解的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接受,更别说让 学生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了,进而难以让学生去宣传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在进行思 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难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 懂,这样才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课堂气氛要活跃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理论的说教,很少能够和同学 们互动,也很少使得课堂中充满活跃的气氛。一是因为理论 是乏味的,是枯燥的,学生是不想或者没有兴趣接受枯燥乏 味的理论。二是因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考查课,所以学生 没有考试的压力,也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三是因 为教师也没有认真的对待这门课。所以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课堂气氛要尽量的活跃,让枯燥的理论隋趣化,让学生参 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 3.理论要联系实践 理论需要指导实践才能够有它的生命力。而现在在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很难将理论与实践 结合起来。学生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当今世界是一 个开放的世界、信息化的世界,当今世界的好多事情让学生 难以理解,比如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对现实有多大作 用?为什么社会主义在苏联以及东欧灭亡,是制度的原因还 是其他方面?为什么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好,而大部分 国家要选择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还要存在多长时 间?我国现在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 扰着我国的大学生以及大部分群众。这些问题也是很实际的 问题,需要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一的去解答,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解答。能够让理论解释实践中发生 的问题,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习,才能够对社会主义理论产 生信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4.课堂教学手段、方法要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当今 的大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一代,是积极参与的一代,他们运用 更新的工具获得了较多的信息,他们希望分享获得的信息, 也希望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他们也不喜欢教师的说教, 认为自己已有了分析现实和控制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教师 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 学过程中。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推动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 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适合高校学生的学习兴 趣,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以及 现有思政课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种创新模式: (一)理论教学故事化 上文已经提到思政课的理论知识是枯燥的,而土上学生在 初高中阶段已经学过,大学阶段没有更大的兴趣,所以为了 能够让这些枯燥的理论让学生有兴趣听课、学习,为了能够 学出新意,应该让理论的知识故事化,也就是要联系当时的 特定条件,联系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要联系 情景故事,比如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体 系概论》为例,在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就可以以毛泽 东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故事来讲解;讲台湾问题的时 候,就可以联系到有关台湾问题的各式各样的历史故事讲 论赛、主题讨论、参观纪念馆、视频感想等项目。教学步骤:第 解,比如炮轰金门岛。讲外交政策时可以讲参加万隆会议时 一步要分组,每组十个人;第.二步制定项目活动计划书;第三 期周恩来的故事等等。故事会使得理论变得易懂,也会使理 步具体项目任务的实施;第四步总结评价。 论变得易记。二是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富有讲故事的生动 (四)理论指导实践化 .. 性、趣昧性、悬念性。列宁曾将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缺陷就是不能够让 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故事化的语言才能避免晦涩难懂 理论指导实践。现实中发生了许多的事件,既然我们的马列 的理论,才能让说教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学生的心田。 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从现实中 (二)考核方法多样化 产生的,那它就能够指导实践,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 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属于考查课,也 中要把当前发生的一些社会现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释。 就是以平时成绩加最后的论文成绩给定分数,分数分为优、 同时,教师也要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发生的事件 良、中、及格、差。这样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 需要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讲解最新的理论和事件。这 影响,学生只要有了到课率基本上都能够及格,所以要实行 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相信马克思主义。 多样化的考核方法。首先,应该把这么重要的课程改为考试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由于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所以教 课,而且必须闭卷考试;其次,加大对出勤率的考察;第三,对 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又要有较强的项目设计和指 于课堂表现也要有所体现,比如在分组讨论时,增加同学的 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 互评成绩;最后,总评成绩中各种表现的百分比也要有所调 识,提高技能。 整,比如现在都是平时成绩(3O%),论文成绩(70%)。可以调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 整成为平时成绩(出勤率)20%+课堂表现(学生互评+教师 大众化,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听懂、理 给分)2O%+考试成绩60%。 解,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项目化 为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 参考文献: 解所学内容,深刻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提高了学 [1】尹海燕.3-'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 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的教学可以采取项目化 理论课刚.社科纵横,2009(11):114-116.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2]王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思想政治理论 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 课的时代诉求:以《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该种教 论》课程为例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2—145. 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3】卢永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以设置成为一个一个的 理论课教学改革I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1):88-90. 项目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和 [4】李碧玉.在高职院校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引导作用。现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探索与思考Ⅱ1.鄂州大学学报,2010(11):10—13. 概论》为例,该课程可以设置成以下几个项目:主题演讲、辩 口编辑/赵忠军 ;e- 9le k 譬业j ;e-, ;e-坐j j j 专 ・业j — j ,●k jkr }jler业 }业业 夸 j j妊 j 业j , 9 k・jk (上接118页)在Wiki中多人共同建立并完善某个内容体 提高,激发了其创造性思维,扩展了学习资源的利用,这些恰 系。这就在学习活动中建立多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 恰迎合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进 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沟通方便、经验分享和问题讨论,而且 一步发展和完善,Web2.0技术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 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动机、增加归属感、降低学习焦虑等的 改革中势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效机制。不同的学习圈、不同的学习主题、对主题研究的不 同深入程度,使得学习圈内的不同学习者间能够互相补充、 参考文献: 互相学习,进而在此基础上共同推进对相应研讨主题的探究 [1】曹超.利用Podcasting技术构建英语听说移动学习模 发展。 式Ⅱ】.中国电化教育,2010(9). (四)展示个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形成创新性思维 [2】郝丽华.论博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高等函 WEB2.0向个人提供了一个更利于充分展示自己的学 授学报。2008(2). 习和认知能力的自主学习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跨越时空 [3]郝兆杰,孙仲娜,给大学英语教学围上“围脖”卟现 界限,进行交流、探讨、协作、探究,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实 在教育技术。2olo(6). 现经验、智慧的共享。在此学习过程不断优化的同时,还充分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 挖掘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之产生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创新 展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思维。 [5】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五、结语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Web 2.0的网络环境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6】凌茜,马武林.基于Web2.0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 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信息迅速传播的技术平台。宽松的 学>-j探究Ⅱ].电化教育研究,2009(6). Web2.0网络环境协作互助和大众参与的特点极大地丰富并 夏增亮.基于Web2.0平台,以混合学习去探究大学 加深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使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现代 英语的教学方法[11.教育文化论坛,2010(2). 技术和服务,分享学习资源,使英语学习更具有交动性、共享 f81薛红果.‘基于Wiki的协作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性、自主性;同时使学习者参与到主动和高效的学习中去;此 的设计与实践卟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 外,Web 2.0的应用元素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 口编辑/侯健 —_125_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