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3期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理论探析 陈志颖 (贵州省织金县猫场水利站,贵州织金552110) 摘要对石漠化治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述,对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与产 ̄_lk4E、综合治理模式、管理模式、示范样板、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与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漠化;生态系统;治理;贵州省;喀斯特地区 中图分类号S157.2;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3—0266—02 喀斯特环境的基本特征是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地 表水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但不同等级石漠化之间,环境的 退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尤其是石漠化治理的一些基础理 论、工程技术、综合治理模式、管理模式、社区经济发展、生 态产业化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 和提炼,达到建立石漠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知识体系、技术体 系和应用体系的目的【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南方8 个省(区、市)、100个县(市、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试点专项的实施,凸显出科学技术研究滞后于工程实施的 矛盾。对不同喀斯特生态类型、不同等级石漠化生态系统重 建有许多科技支撑迫切需要提升、集成,现就如何建立贵州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作一下探讨。 1石漠化治理概述 不同喀斯特类型,喀斯特发育条件、机理、空间分布(平 面的、深度的),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 方式形成的石漠化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如果这一问题不 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治理措施的布局很难在空间位置和 程序上做到有的放矢和准确把握。从而会直接影响到石漠 化治理的工作进度和整体效果。但目前的研究相对混乱,如 有研究认为有林地存在强度石漠化,这与有林地的盖度属 性相互矛盾。因此,需要精度更高的数据及高科技的数据提 取手段.需要研究确定石漠化土地产生的土地利用方式以 及相关规律等问题。 石漠化治理的核心是不同碳酸盐岩(白云岩、石灰岩) 成土过程的差异,作用机理,形成土壤的特征,以及对农业、 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碳酸盐岩类型、地 貌类型、小气候)生态系统特征及既有经济又具生态效益的 适生物种的选择和培育等。但目前的工程治理中在造林林 种.在区域上也无明显差异,如: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女贞、柏 木、刺槐、柳杉较为普遍,导致林分结构单一、成活率不高, 生态效益不明显。不同等级石漠化的生境条件,其成因不相 同。其恢复过程、机理、治理方式、工程配置也应因地制宜。 但目前石漠化治理工程往往未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进行工 程设计及措施配置,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 2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中,无规程规范作指导,导致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治理模式、治理方向出现偏 作者简介 陈志颖(1969一),男,贵州织金人,助理工程师,从事乡镇水 利水电技术工作。 收稿日期2012—05—14 差。如各有关部门把综合治理工程看作解决某一专项问题 而设立的,而项目由职能部门负责管理和实施。项目间缺乏 沟通协商,难以形成合力,达到综合治理目的。目前石漠化 治理工程设计主要参照的是林业部门的封山育林规程、人 工造林规程,农业部门的标准化草地建设规划。水利部门的 水土保持规程规范,这些规程规范都不是针对喀斯特地区 制定的,可操作性较差。因此,编制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规 范,林草植被恢复、草地建设与草食畜牧业、水土综合整治 与调配等技术规程规范迫在眉睫。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分项工程(林草植被恢复、草地建设 与草食畜牧业、水土综合整治与调配),以单项技术措施较 多,也未形成技术体系.且各项技术在不同区域的应用上有 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示范、总结和提炼,主要 包括:石漠化环境增汇适生植物筛选与植物群落配置、石漠 化环境生物能源适生植物选育与种植、生物多样性恢复与 保护技术、特色林果和中药材选育一品质评价一标准化一 产业化等关键技术、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技术与模式的 培训机制构建与推广、优质饲用灌木选育及组合研究示范、 本地良种改良培育技术、喀斯特地区草畜平衡下的草地围 栏区划轮牧技术及模式、草地畜牧业产业化链条发展技术 与模式、经济适用的喀斯特水位选择及取水技术、喀斯特水 资源的评价及模型构建、居民参与式水资源利用管理模式、 农作物的节水灌溉和湿润灌溉技术研究及示范石漠化环境 的工程防渗、水源保护、水质净化实用技术研发、不同环境 条件的水资源优化调度、极度干旱预警防治技术与示范等。 3石漠化治理工程产业化 石漠化治理不能简单等同于植树造林,而需要从系统 科学的角度进行综合治理。要遏制石漠化,解决农民生计, 发展区域经济,才能使生态治理成果得到维护,真正实现可 持续发展,但过去的石漠化治理均以追求林草植被覆盖度 为目标。少部分地区也有小规模的经济林、经果林,但在生 态产品的产一供一销一体化链条中严重脱节,生态治理与 区域经济发展不直辖市,不能实施生态产业化。因此,探索 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化的新途径,是当前石漠化综合治理 取得长期效益的必由之路。 4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构建 国家和地方科技部门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安排了 “喀斯特(岩溶)高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喀期特 (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喀斯特高原退化 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喀斯特峰丛山地脆弱生 陈志颖:贵仆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理论探析 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等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重大 6石漠化治理示范样板 课题.在贵『JJ、1和广西建设了毕节、清镇、关岭、贞丰、环江、平 通过国家和地方科技部门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安 果等示范区,开展了多项以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区域经济 排了“喀斯特(岩溶)高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喀斯 发展为目标的技术研发,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治理模式,如 特(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喀斯特高原退 “喀斯特高原峡谷猪一沼一椒(经果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 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喀斯特峰丛山地脆弱 展模式”、“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 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等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重 “喀斯特高原山潜在一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与混农林业模 大课题,建立了乌江上游毕节鸭池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一 式”、“喀期特高原盆地轻一中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技术经 轻度石漠化综合整治示范区,乌江一北盘江分水岭清镇红 济模式”、“喀斯特高原峡谷中一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 枫湖喀斯特高原盆地轻一中度石漠化综合整治示范区,北 态维护模式”、“喀斯特峰丛山地植被恢复演替技术与复合 盘江中游关岭一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一强度石漠化 农林经营模式”、“喀斯特峰丛山地异地生态移民模式”等, 综合整治示范区。涵盖了南方石漠化治理区的喀斯特高原 在~些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但这些模式的内涵、外延 和喀斯特峡谷2个类型,代表了贵州五大喀斯特地貌类型 及技术支撑体系有待进~步完善,加之这些模式的生态系 区(喀斯特高原、喀斯特峡谷、喀斯特断陷盆地、喀斯特槽 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验证,且一些模式存在因地制宜问题, 谷、峰丛洼地)中的2类,即喀斯特高原区和喀斯特峡谷区。 另外,也非常需要增加不同喀斯特类型、喀斯特发育条件的 贵州省78个国家规划县中,34个分布在喀斯特高原区,9 石漠化综合治理有效模式探索、研究与示范。 个喀斯特峡谷区,9个分布在峰丛洼地区,2个分布在喀斯 5石漠化治理管理模式 特断陷盆地区,24个分布在喀斯特槽谷。目前,峰丛洼地示 目前,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初步修复后的管理维护机 范区、喀斯特槽谷的示范还是空白,迫切需要进行样板示 制未建立,相关技术与模式研究还是空白,非常需要对石漠 范,另外,南方45个喀斯特断陷盆地规划县中贵州也有2 化治理试点尤其是省级示范县(点)加强行政领导和技术指 个,也有必要进行示范研究。 导,每年进行试点小流域和全省的年度科学调查、分析与总 7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结提炼,而不是简单的工程实施工作总结与汇报,而是及时 目前试点工程正在进行,但其成效如何、小流域治理模 发现是否是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是否在喀斯特石漠化区 式选择是否恰当、不同等级石漠化治理措施是否奏效等问 治理、是否是不同等级石漠化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是否是 题,还需要统一的综合评价指标与模式得出结果,进而指导 符合行业规程规范的治理、是否是按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 治理工作。另外,退化生态修复后,其健康程度的权衡方法 的治理、是否有行之有效的后续管护与保障措施等问题,并 及指标仍是未解决的问题,大面积林草种植后,?[碳效、计 提出布局整改措施,加强石漠化的科学治理与成果的科学 量也是学术界、国家层面关注热点,非常有必要进行初步的 巩固与维护。例如,贵州贞丰顶坛小流域应当列入国家石漠 探索研究。 化治理的试点小流域,在科技示范区外的小流域中上游全 8参考文献 部布设治理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顶坛模式”的内涵与 f11廖义善,卓慕宁,李定强,等.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资 外延,不仅是在裸岩上种花椒的问题,应将全国认同的这一 源利用研究[J】.中国岩溶,2010,29(11):12—19. 技术研究模式升级到全国认同的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应用 『21戴国富,谢世友,刘芙蓉,等.重庆市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 造林技术探讨——以乡土树种山桐子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0, 模式;“晴隆模式”不是简单的种草一养羊的逻辑关系,其内 29(11):770—775. 涵与外延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从石漠化等级一治理 【3】刘艳,蔡德所.广西西部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fJ1.中国水土保 技术一治理模式~检测评价一产业化前景等方面需要进行 持,2012(3):43—45. [41韦庆卓.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探讨【J1.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 科学研究,进一步确立该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14】一】42. ・+-+-—— -—・ (上接第265页) 4.2建议 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80% 加大中央、市财政投入的力度和比例;负责水保工程建 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设的县、乡、村干部纳入年度考核,作为年度绩效工资的依 坡耕地治理工程的保土效益预计可达到20 t/年,蓄水效益可 据;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黑板报等形式加大项目工程的宣 达到660 t/年;植物防护保土效益可达到150 t/年,蓄水效益 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在工程预算中考 可达到l2.99万t/年;直接经济效益达到691.99万元/年。 虑物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因素 。 4问题及建议 5参考文献 4.1存在的问题 [1】徐溧伶,李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中国 水土保持,2010(1):12—13. 县财政比较困难,投入比较少;由于2011年3月、7月、 I2]赵凌云,杨文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 8月雨水比较多,影响了工程进度。增加了工程量;乡、村干 探讨【J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z1):119—120. 部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个别农民阻 [3】杨爱民,刘孝盈,李跃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 叨.中国水土保持,2005(1):11—13. 挠施工建设【 -21;由于常年滞留在家的农民年龄普遍偏大,劳 [4李德花.4]建平县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局与工程措施设计[J].水利规划 动力缺乏,投工、投劳存在问题;建材物质涨价,劳动力成本 与设计,2012(1):51—56. 【5]严路易,龚金国.上海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现状及监理对策fJ1. 提高,业主利润降低,积极性不高[31。 上海水务,2011(3):23—25.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