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1-4章)
一、填空题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出版《_____》,成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1924年_____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_____》。
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五种常用研究方法是观察法、_____、实验法、调查法和_____。 4.根据人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_____和 _____可以划分出四种神经类型。 5.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即是准备律、练习律和_____。 6.概念学习一般包括两种形式:概念形成和_____。
二、选择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1个或1个以上的答案填入括号里) 1.根据记忆活动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记忆划分为( )。 A.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B.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 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D.形式记忆和逻辑记忆 2.皮亚杰把思维发展划分为(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 )。 A.纯具体形象思维 B.纯抽象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D.表象性思维 4.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意志感 D.美感
5.根据赛尔曼的研究,儿童对友谊的互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明显的功利性还不是患难与共的合作,这一时期儿童的友谊发展处在( )。
A.未形成友谊概念 B.单向帮助阶段 C.双向帮助阶段 D.亲密的共享阶段 6.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班杜拉
7.儿童是通过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这一观点是( )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班杜拉 8.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 A.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模仿 D.顿悟
9.奥苏伯尔认为,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取决于知识的( )。 A.可利用性 B.可辨别性 C.稳定性 D.可操作性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的( )。 A.有意义性 B.主动性 C.情境性 D.社会性
11.提出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 A.马斯洛 B.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罗杰斯 1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是通过( )实现的。 A.产生式 B.命题 C.命题网络 D.图式 13.陈述性知识主要以( )的形式来表征。 A.产生式 B.命题 C.命题网络 D.图式
14.根据概念的获得方式,可以把概念分为( )。 A.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B.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
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D.难下定义的概念和易下定义的概念
15.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时,发生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三、名词解释 1.观察法 2.实验法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3.记忆的偶发现象 4.人格 5.学习
6.正迁移和负迁移 7.概念同化与概念形成 8.认知风格 9.意义学习 10.接受学习 11.原理学习
1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5-8章)
作者:杭州文亮教育 来源:中华教育学习网 时间:2010-10-13 文亮教师招聘网
一、填空题
1.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_____从_____转变到_____的过程。 2.创造性由创造性意识、_____、创造性活动三部分组成。
3.动作技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1)_____;(2)体能。(3)认知能力。动作或动作组。 4.最早用实验方法证明高原现象的是_____的研究。 5.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_____和 _____。
6.丹塞伦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是_____;二是_____。 二、选择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1个或1个以上的答案填入括号里) 1.学习汉语拼音后回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 )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2.创造性的根本特征是( )。
A.首创性 B.有社会意义 C.有条理 D.适应性 3.分散思维的重要特性为( )。 A.流畅性 B.社会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4.头脑风暴法是( )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方法。 A.奥苏伯尔 B.格拉斯 C.奥斯本 D.董奇
5.智力技能包括各种认知因素,其中( )占据最主要的地位。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抽象思维
6.加涅认为,造句、计算四则运算题属于智力技能的( )层次。 A.辨别 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 D.规则
7.小学生的心算属于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形成的( )阶段。 A.活动的定向阶段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8.任何一种品德包含心理成分:(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对于那些“明知故犯”“知行不一”的学生,应加强( )的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好孩子”取向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1.皮亚杰的把品德发展划分为(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12.迈克卡认为学习策略中包括( )。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一般策略 13.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保持同一速率 D.越来越快 14.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表明遗忘最多的是学习材料的( )。 A.中间部分 B.最后呈现的部分 C.最先呈现的部分 D.最先偏后 15.温斯坦和梅耶认为有用的组织策略是( )。 A.列提纲 B.画图 C.划线法 D.提问 三、名词解释 1.功能固着
2.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 3.品德 4.元认知策略 5.个人效能感 6.头脑风暴法 7.精加工策略 8.高原现象 9.问题解决 10.他律与自律 11.习俗的水平 12.系列位置效应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9-12章)
作者:杭州文亮教育 来源:中华教育学习网 时间:2010-10-13 文亮教师招聘网
一、填空题
1.情绪对学习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2.布卢姆等人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______和______三个领域。
3.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课堂设计一般有基本的课堂设计、特殊课堂设计和______。 4.课堂学习管理具有两个基本功能:______和______。
5.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______;其二是______。 6.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______。
二、选择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1个或1个以上的答案填入括号里) 1.动机的显著特征为( )。
A.启动性 B.方向性 C.持久性 D.强度
2.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种不同因素组成的心理学家是( )。 A.阿特金森 B.德威克 C.韦纳 D.班杜拉 3.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 )。 A.好奇 B.兴趣 C.愉快 D.焦虑 4.构成情绪的成分主要有( )。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焦虑
5.通过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而激发的学习动机是一种( )动机。 A.内部 B.外部 C.认知动机 D.错误
6.学生对“闪电”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来源上看,这是一种( )学习动机。 A.内部动机 B.自我提高的动机 C.附属的动机 D.短暂的动机 7.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知识 B.领会与应用 C.分析与综合 D.评价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8.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9.设定教学目标的公式为:“一般的认知目标+具体的行为样例”的人是( )。 A.梅杰 B.格兰伦德 C.梅尔顿 D.布卢姆
10.“任何学科都可以以理智上最忠实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这是( )的观点。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11.研究表明,课堂气氛最好的是( )教师。 A.PM型 B.M型 C.P型 D.pm型
12.教师的焦虑水平保持在( )水平,最有利于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充分发挥。 A.高 B.低 C.中等 D.超高
13.小学生接受纪律的发展过程处于( )。
A.强制阶段 B.强化和遵从集体阶段 C.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D.民主平等阶段 14.把心理健康者称为“自我实现者”的人是( )。 A.马斯洛 B.奥尔波特 C.苏波 D.詹姆斯 15.小学生各种行为问题表现的最高峰是在( )。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六年级 三、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2.合作学习 3.课堂学习管理 4.移情 5.趋-避式冲突 6.教学设计 7.角色冲突 8.成就动机
9.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 10.表现性目标 11.心理健康 12.成长记录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