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

来源:知库网
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 梅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属于“文选型”教材,选文以文体为序组成单元。本文针对不同文本的文体特征,对该教材中文学类 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提出了不同的解读策略,以期挖掘文本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2095—3089(2014)07—0047—02 一、文学类文体分析 事——途中遏雨,通过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巧妙地 本套教科书共有66课。涉及81篇作品.其中文学类选文 把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变化中的风风雨雨联系起来.表达了作 67篇.占所选篇目的82%。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 者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心 及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审美属性使文学类教 境。又如曹操的《短歌行》虽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 材具有形象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和意义性特征.在培养学生审 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美感知、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 2.散文文体分析 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文学类文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 本。 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 1.诗歌文体的解读 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 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精粹。结构跳跃驰骋,富于节奏和韵 杂文、游记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则是狭义的散文,即文 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 学性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无论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观能.高中语 曲,还是现代新诗,都以其特有的音韵之美、意象之关、色泽之 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关和情感之关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鉴赏诗歌可以较快地提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 高学生的语言艺术水平,使学生受到关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 创造的能力。” 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新教材从第一到第四册.每册都安 (1)知识和能力 排了一个诗歌单元.共收录了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26首。对于 对于古典散文的阅读教学.高中新课标对知识能力方面的 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和积 一是品味语言。诗歌的语言或清新自然。或华美绚丽,或雄 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 浑豪放,或委婉含蓄,品味诗歌语言时可以从炼字、押韵、用典、 中举一反三.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知识与能力” 修辞、结构等几个角度入手。反复朗读和吟诵。 目标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作业系统中,几乎每一篇文言 二是把握情思与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 文的“研讨与练习”都设置有一道文言词语、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景交融、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它诱发和开拓我们审美想象的 的练习。如《鸿门宴》的第三题,要求学生“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 空间。把握意境的方法是想象画面,潜心静悟。如《诗经》中的 汉语.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里 (2)过程和方法 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 “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包括:鉴赏的过程和方法、领悟 雨雪纷飞的画面.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用春 的过程和方法、应用的过程和方法。其中鉴赏的过程和方法,如 风杨柳来渲染昔日士兵离家戍边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雨雪纷 “熟读成诵”、“情趣与理趣”、“情景交融”、“披文入情”等;领悟 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 的过程和方法。如“圈点批注”、“提要钩玄”、“质疑解难”、“融会 交融。“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 贯通”等;应用的过程和方法。如“品人与品文”、“知人论世”、“概 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 括与归纳”等。 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人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版教科书教师用书第三册) ’ 教材中选入的散文作品大都是经过时间和历史淘洗的名 三是体会思想感情 优美的古诗文往往情思意境深邃.人 篇,它们或清新淡雅。或谈笑风生,或精粹警辟,或亲切感人,或 文蕴涵丰富。如苏轼的《定风波》,将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 玲珑剔透,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堪称典范。以抒 ,',', '’,l,,l,'’,’ll,'''’’’,,l,,,, ’’’,)l,l,,,''II.'’’’',',,,l'l',,'l, ' '’',’,’,,,,',' ’'', 递进性、求异性、预测性和探究性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11谢鸿雁扁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及教学建议丌1嫩育理论与实践,2009,(1 1):59—60 f21李婷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田.教育理 论与实践,2011, 57—58 f31杨远芳.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研究【I1.现代教育科 学,2009,(5):59—61 『41左香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三种举措『D].课 程改革研讨会获奖论文选登,2005,f1 21:7—9 『51王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日1.教 师论坛,2005,(7):33—36 f61陆军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o】.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4):14—15 [71王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川.教学与管理, 2007,(『12)81陈芳-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探讨丌:137—138 1.教学与管理, 课程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情散文为例,《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一些写景状物散文,凭 三是让学生尝试剧本的改编和戏剧的表演.加深学生对作 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 品的理解和感悟 美景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将散文的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 二、实用类文体分析 境界.更有感染力的是作品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 1.新闻类文体强调真实、准确。要求所报道的事实确有其 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事.必须保证构成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原因、结果的真实准确,因此新闻的语言必须是准确、平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 实、简洁的。解读新闻时要在把握新闻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进一 “不列颠尼 式.它往往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故事情节曲折跌宕,文学语 步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功能。《别了,言优美动人.因此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这种文体一直深受 亚”》是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记录了香港回 学生的喜爱 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往往只是小说的故争隋节, 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 不了解作家创作小说、塑造人物的目的,无法从作品中吸取思 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关注  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价值。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 社会,关心时事。认识 语文新课标对小说教学目标做了概括:一、提高文学修 2.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它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 还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来激起听 养;二、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三、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 性强的特点外.高阅读和鉴赏的水平;四、尝试创作小说,把创作和鉴赏结合起 众的共鸣.使其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习这类文章,要注意理 3.小说文体分析 来。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注重 学生阅读鉴赏活动中的主动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不要以自己 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 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在 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改新教材中.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 元。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中外小说:《林黛 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这三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 杂.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艺术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它通 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 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其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 言、动作描写形象生动。成功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一 系列“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 契科夫的代表作.通过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因循守 旧、墨守成规、害怕一切变革、害怕一切新鲜事物的“套中人”的 形象。《边城》是现代小说家沈从文“表现人性美”的最突出作品. 小说以优关细腻的文笔,表现了湘西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 选材上的一脉形成决定了训练目标的延续与扩展.在第三 册的小说单元中.课堂目标着重于培养学生“欣赏人物形象.品 味小说语言”.所以第五册小说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注意把握小 说的主题和隋节”。《边城》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 艺术特色方面来把握主题。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 个角度和层面来发现作品的意蕴。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 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 会有很大的差异 4.剧本教材分析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往往是通过语言、动作、 舞蹈、音乐等表达形式达到叙事的目的。它积淀和凝聚着人们 对生命及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以其独特的形式强烈激荡、陶冶、 净化着人类的心灵。剧本作为戏剧的文学文本形式.与诗歌、散 文、小说并存于高中语文教材之中,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 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舞台表演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剧本里的情节往往是对生 活高度的浓缩和概括,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另外.在剧本中. 情节的发展和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都 主要靠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实现的。因此,欣赏剧本和欣赏小说、 欣赏散文还是有区别的。对于小说文体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 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概括故事睛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 关系。这对于理解剧情、把握人物、欣赏具体的场面.以及推断 剧情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二是品味、分析戏剧中的人物语言 喊剧中人物的语言具有个性化、动作性的特点.而且往往 有潜台词。如《雷雨》中:“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 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是鲁侍萍 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情感上受到很大的刺激,于是愤怒地喊 出“这真是一群强盗!”第二句话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地把话头 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 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痛苦、复杂的心情 文中不乏 这样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 ・48・ 清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还 要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 深刻的思想和斐然的文采。另外要引导学生加强和朗读和口语 训练.学会在公众场合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 3.科普类说明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 笔调写成的文章.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点. 主要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结构,用形象生动、通 俗易懂、风趣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因此解读此类文体时,要注意理清思路,把握说明的对象.掌握 说明的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体会说明的语言.作为科普类说明 文,其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平实、简明又不乏生动。准确是 指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漏洞有歧义,不能以偏 概全,更不能似是而非;平实是清楚明白,不事雕饰;简洁是指 简练、明确,不哆唆,不含糊 “如《动物游戏之谜》中‘游戏的实践 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隐蔽、 争斗、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 每个词语都不能删除.否则就 会丢失某方面的信息.可以说这里作者用最简捷的文字把意思 说明白了。”"3然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也可以带 -一点风趣.在《动物游戏之谜》一开始对于动物游戏的描述:“它 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 立’的把戏:它们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 ”…….语言生动而形象,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4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多用形象化方法艺术地再 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 教材中所选的传记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这 些传记都是出自《史记》《汉书》等正史。堪称文言文的典范,传记 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绩,或以品德,或以才干名垂青史,令后人 敬仰追慕。解读时要注意通过课文字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 些文言字词和句式方面的知识:通过作者的用词语句色彩,体 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倾向。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5.自然科学小论文是科普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样式.一般是 用通俗的语言。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一种科 学理念和科学方法。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 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第五册第四单元选录了三篇科学小论 文:《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和《宇宙的未来》,这 些文章有对中国建筑特征的概说.有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 述,有对宇宙未来命运的探索。其观点确实,论证严谨,语言简 洁严密。学习这类文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 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 念,结构新颖、内容丰富,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其选文以单元为 组合.涉及古今中外各种文体的鉴赏.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实用 文体.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丰富了语文教材应具有的 人文内涵。如何将教材中不同文体自身所蕴含的知识能力、过 程方法、审美情趣凸显出来.成为文本解读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IS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7. 『2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S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p1倪文锦.《新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f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