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 燕
1、判断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A、表注释说们
B、表意思的补充、跃进 C、表寓意的连续
D、表提示、总结、强调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2)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
(3)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
(4)——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 2、填空:
本文作者是 ; 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 》。自传体三部曲是《 》、《 》、《 》。《海燕》是作者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 》的结尾部分;原题是“ ”。
5、走进名著:
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讥笑的口气说他;那个快乐军人妻子;叫他“石灰尘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 (2)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请概括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一件事。 。
二、白 杨 礼 赞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作用。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2)难道你就不想到他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3)、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
2、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
(1)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
(2)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3、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著名 、 。原名 ;字 ;浙江桐乡人;作品编为《 》;代表作有农村三部曲《 》、《 》、《 》和长篇小说《 》。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得超过10个字。汶川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她说:“在下面;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另一个被埋在废墟里的叫罗瑶的女孩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边边的哼着乐曲;靠着“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睡着;结果他战胜了死神。
三、石 榴
1、字音互注 奇崛( ) 柔媚( ) 枯瘠( ) 争妍( ) ....xī( )利 玛năo( ) 束fù( ) 丰yú( ) àng然( ) 雕zhuó( ) hào齿 金léi( ) 2、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心脏吗? 。
(2)……树木都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在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3、下面的文字给了你什么启示?
罂粟花色彩鲜艳;美丽夺目;但果实中液汁是毒品。苹果花颜色淡雅;素净平凡;但苹果营养丰富。
。
4、阅读“石榴有梅树的枝干……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然后回答问题。
(1)第1段中“这风度”指的是什么?“梅柳之长”和“梅柳之短”又分别指什么?
。 (2)细读第2段;你对“那可不是夏季心脏吗”一句的理解。 。 (3)第3段中写道:“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奇迹”?
。
(4)第4段中“妙幻的演艺”和第5段中哪个词照应?具体指什么? 。
四、马 说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1)之 策之不以其道 (2)食 食不饱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
虽有千里之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 .
(3)其 策之不以其道 (4)以 不以千里称也 ..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 虽有千里之能 其真不知马也 ..
(5)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6)能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之不能尽其才 安求其能千里也 ..2、解释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一食尽或粟一石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 .3、翻译句子: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策之不以其道 。 (3)马之千里者。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五、紫藤萝瀑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沉淀( ) 迸溅( ) 绽开( ) 笼罩( ) ....伶仃( ) 琼浆( ) 虬枝( ) 枯槐( ) ....伫立( ) 依傍( ) ..2、解释词语:
忍俊不禁: 索性:
盘虬卧龙:
3、阅读“但是我没有摘……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回答问题。 (1)选文中为什么把“紫藤萝”比作“瀑布”?有什么作用?
(2)第1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流着流着;……关于疾病的痛楚。”为什么紫藤萝瀑布能带走“疑惑”和“痛楚”?
(3)第2段中提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4)第1段中写道“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怀?
第一单元课课清答案
一课:1、(1)B (2)C (3)A (4)D 2、高尔基 前苏联 母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春天的旋律 海燕之歌 3、(1)童年 高尔基 (2)阿廖沙;示例:将外祖母的、父的桌布染成了蓝色。二课:1、(1)“实在”一词;说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是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强调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程度;表明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诗建立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是真诚而发自内心的。
(2)“至少”的意思是“不仅仅”;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表达方式;为下文层层推进的议论留下余地。
(3)“尤其”是“最主要的”的意思;这样说;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所在;同时也和上文象征了“首位他们家乡的哨兵”严密照应。
2、(1)反问 (2)比喻
3、茅盾 作家 社会活动家 沈德鸿 雁冰 茅盾全集 春蚕 秋收 残冬 子夜
4、示例:文学艺术使生命更坚强。
三课:石榴:1、(略)2、(1)根据花瓣的色彩和外形作比喻;将花瓣比作夏季的心脏;形象生动。(2)用对比的手法;点出石榴不同寻常的品格。 3、示例:看实物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的实际价值。4、(1)“这风度”指石榴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梅柳之长”指奇崛、枯瘠;“梅柳之短”指清新、柔媚。(2)石榴以其形态美、色泽没和精神美在夏季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3)骨朵逐渐翻红;匀称撕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那样多的花瓶儿都插上了花。(4)与“戏法”相照应;指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
四课:(略)
五课:1、(略)2、(略)3、(1)是为了突出花开的繁盛。体现了花的美而亮。(2)盛开的紫藤萝富有勃勃的生机。“我”由此受到感染;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因此;紫藤萝瀑布能带走亚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3)运用反衬手法;从对比中将眼前的花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赞美了新时代人们的新生活、新气象;深化了文章主题。(4)“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是因为作者从对藤萝花的欣赏中认识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多日的苦闷也逐渐消失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