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复习:原创导向卷_第2练_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魏晋南北朝_隋唐_宋元

来源:知库网
第2练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原创导向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阅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该图反映的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创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3.下图是某学生制作的某朝代行政统辖示意图,图中“?”处应填( )

A.中书 C.郡国

B.行省 D.三司

4.古代官僚制是“专家的行政,是以知识或理性技术为基础的权威;体现了人才主义和择优制”。这一制度实施的最佳保障是( ) A.察举制 C.恩荫制

B.科举制 D.世袭制

5.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面有两种说法。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三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两则材料完全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根本没有出现过“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不同,这说明唐朝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6.下列货币的发展变化,最主要反映了( )

A.中国货币种类的多样性 B.中国货币发展的最终归宿 C.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繁荣 D.古代劳动人民的造币智慧

7.“宋元……商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服务于商业的柜坊和飞钱问世 C.城市中市的界限和时间被打破 D.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8.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恢复

B.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9.“‘天理’本身就被赋予道德律令的意义,因而企图为封建主义的法律虚构提供更有效的哲学的根据,它更有利于作封建统治阶级的武器。”下面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

A.“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C.“贤人圣人之理义非它,存乎典章制度者是也。” D.“天地吾心,万物吾体,皆空理无实事也。”

10.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1.《科学技术史》:“中国的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是一些什么技术呢?……是为社会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机构服务的。”由此可以看出( ) A.四大发明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B.四大发明维护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保守性 C.四大发明最早都出现于封建大一统时期 D.四大发明是封建大一统社会出现的根本因素

12.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涂归亦称“封驳”“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若以今日惯语说之,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

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三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副署权与专制政治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三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摘自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辅席买卖。

——摘自南宋《梦粱录》

材料二 首先,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的两税制到了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同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交子出现并使用。可见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其次,政治权力为贵族政体中的多数人所分割,官吏从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再次,文学艺术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

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由发挥。

——摘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 内藤的唐宋变革论是从西方文明史观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来解读唐宋之间的变革。

——摘自[日]葭森健介《唐宋变革论成立的背景》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具有的主要变化。(2分)

(2)材料二中,内藤湖南认为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空间变革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