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值班备勤制度

来源:知库网
值班备勤制度

单位值班备勤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提前10分钟上班,推迟10分钟下班(上午7:5011:50;下午2:506:30)。非值班人员务必按时上下班。

2、值班人员负责当天考勤;负责办公室开水供应和办公室卫生;负责做好办公室电话内容记录、会议通知传达、文件领取报送等工作;负责来访人员接待工作,记录来访人员姓名及办事内容,并及时转达。

3、值班人员共分3班,值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按照顺序轮流值班。值班范围内,若出现工作失误或差错,由值班人员负全部责任。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若因急事需要外出,务必安排好替班人员,不能出现空岗、离岗现象。

单位安全值班制度

一、管理站实行领导带班,每位领导带班一周,每周星期一上午例会后进行交接班。

二、带班领导负责主持本周例会、周内查岗、组织周内集体活动、周考核、接待上级系统检查指导和处理管理站、各级日常事务。

三、带班期间要尽职尽责,加强督查,晚上必须住站。节假日至少抽查一次各站安全及在岗情况。

值周员

一、管理站值周员由办公室统一安排,由管理站职工轮流担任,每人值班一周,每周星期一上午例会后交接班。

二、值周员必须坚守岗位,负责处理站内日常事务,维护办公室卫生,每天7点前按时关闭前后门,检查各库室门窗,确保通讯畅通,记好电话记录,协助带班领导处理日常事务。

三、值班期间,全面掌握站内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和接到各小站情况报告要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带班领导汇报。

四、值周员晚上住站,加强检查巡视,对外来人员严格询问并做好登记,确保无事故发生。 每天检查库室警报器是否完好,及时填写当天值班日志。

五、值班结束,要将值班情况详细做好记录,并将注意事项给接班人员交接清楚,认真履行交接班手续。

1

安全文明单位值班守护制度

一、门卫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单位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 二、门卫人员必须按单位规章制度认真检查出入本单位的人员、车辆、物资等,对非本单位人员进入本单位的,要逐个查验身份证件,严格登记手续。

三、门卫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脱岗,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四、门卫人员必须对单位内部,特别是重点部位进行巡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先期处置,巡逻、检查情况要有记录。

五、严格交接班手续,做好交接班记录。

六、门卫人员值班时佩戴相关证件,文明执勤,行为规范。

故都的秋听课笔记

【上课时间】2021年12月 【上课地点】xxx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分析故都秋景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研讨、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寓的感情。 2、师生合作,归纳总结鉴赏写景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 2、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授课老师和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都来自辽宁各地,在座的同学们来自青海,我们会聚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现在我们这些异乡人一同研讨一篇异乡文——《故都的秋》。

二、热身练习

2

1、探讨标题

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热身练习。第一个:这篇文章为什么叫“故都的秋”?“故都”是指?

生:指北京。

师:为什么不叫“首都”? 生:当时是南京国民政府。

师生共同探讨北京为都的历史和都城怀古的常见意蕴,如:金陵怀古、长安怀古的意蕴等。(谈谈学生有兴趣的、了解的东西,更容易让学生消除紧张、有参与感。)

师:所以为何不叫“北平的秋”?

师:说得好!所以你看,怎么称呼一个地方、怎么称呼一个人可以看出他的情感,更何况“故都”这个词更有历史感和文化感。那么“故都的秋”当然要胜于“北平的秋”了。

2、探讨文眼。

师:第二个热身问题,大家一起来找,文中有一句话笼罩了全篇的写景抒情,奠定了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这句话是?

生齐读: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师:郁达夫的“清”“静”“悲凉”是什么意思?(确定每个词的含义) 生七嘴八舌发表意见:清——清凉、清丽、清新、清幽、清闲。师:这些词的含义可不一样,郁达夫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呢?一会儿我们一起探究一下。静呢?

生:静——幽静、恬静。

师:悲凉——就是悲凉。那你觉得怎么算是悲凉呢?我们学过的哪些诗作让你觉得悲凉?

生:《天净·沙秋思》(齐背)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都让人悲凉。 生:还有《回乡偶书》 师:哪里悲凉?

生: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哪个字?生:“笑”,还有“客”。 师:我再来说一首,《秋窗秋雨夕》(师诵读)是不是悲凉?

3

生:不是。那堪风雨助——凄凉,是凄凉。

师:悲凉不是凄惨、悲惨,刚才的游子离乡的无奈心酸是悲凉,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散文中去品味悲凉,评价一首诗的情感的词语一定有一个是最准确的,哪个词最准呢?我们先放下。

三、热身结束,自由讨论预习题——文中写景的几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院中秋景”我最喜欢。给我的心理感受是很平静,也很清静。 师:哪里让你觉得清静?

生一:原文“一个人看着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空”“朝东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透过树叶缝隙漏下来的光,点点细数,让人觉得很安静。

师:在院子里,一杯浓茶放在旁边,什么都不做,不看书不记笔记不背单词不记公式,就抬着头看着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空,心中便觉得很清静。因为我们做的事就很——(生)舒适?很闲?师:对,很清闲。很惬意。(勾划出板书中清静、清闲)

生二:“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衬”。秋来万物凋零,夏日的鲜艳繁茂被秋草代替,体现的就是万物凋零的悲凉,从而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一丝悲凉。

师:非常好,他注意到牵牛花底下的不起眼的陪衬,就是那些连颜色都没有的秋草,草木枯荣很容易引发使人们心中的哀情,时光在流逝、季节在代序。

生三:我喜欢“秋院落蕊”。读原文,我感受到诗人的落寞。

师:大家听明白了吧?他基本观点是,又落寞又平静,一点也不矛盾。作者的表达多么的生活化呀,他从视觉、嗅觉、触觉的角度来描写,这个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对,角度越多,自然写的就越细腻了,感受当然就越可感。佛经上说,上天赋予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应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一切明锐的艺术家们总是对外界的东西、对人与人之间的东西,感觉特别灵敏,把自己的功能发挥到最极致,写出的东西又真实又细腻。好,我们继续。

生:我喜欢“秋蝉残鸣”,生命到了尽头,他的叫声悲凉。

师:两位同学都注意到了衰弱的“残声”,蝉拼尽最后一点力量嘶叫,为了

4

这一夏的歌唱,忍受了十七年的地下黑暗,所以,这叫声好像似对宿命的最后的抗争。特别是在万物凋零的时候,作者说秋蝉在拼命地鸣叫,我觉得有一种悲壮的美。

师:这秋与蝉鸣形成了对比? 生:对。

师:非常喜欢你的评价。一个字用好了,境界全出。大师作文,之所以耐人反复品味,也在于这字字推敲的谨严,大家在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注水,不要浪费笔墨。

生:我喜欢“秋雨话凉”。读原文,抓住秋雨的特点,觉得写得忧郁。 师:大家觉得“忧郁”这次词怎么样? 生(议论):不太好。应该是落寞、悲凉。 师(笑):我同意。

生:我很喜欢“落蕊”那部分。那不仅是一个画面,作者那个情境下的心境,我觉一切景语皆情语。他描写的这些景物,让我们感同身受,如他那样一般在那里感受秋天。

师:非常好!大家越说越放得开了,越分析越深入。“一切景语皆情语”他说出了大多数写景散文的特点,甚至是写景诗歌鉴赏的规律。我们凭什么把握诗人的情感啊?

生:景物,从他的写景入手。

师:把握景物的特征,才能入到他的情感中去。大家觉得郁达夫到底表达了什么情感啊?

生:(自由发挥)热闹、挺喜悦的。作者很爱古都的秋天。

师:对啊,这么写才是爱啊!前面那些悲凉的调子会不会不和谐?会不会不够爱?

生:(......)

师:那我多说一点?(生:好!)比如,说说俄罗斯的艺术。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大面积荒原,极寒的地方,这让它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更落后、更凶悍。《战争与和平》中说俄罗斯人也为此感到骄傲——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子的。听俄罗斯的音乐,像柴可夫斯基,很少有特别欢快的作品,即使很平静的

5

音乐,也带着淡淡的忧伤,乐声连绵不断,就像夜行的船,安安静静地随着流水向前滑行。再如普希金——俄罗斯热烈的歌颂者,写了大量诗歌,还有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还有其他的音乐家、画家,他们的作品大都有苍凉的调子,但是你说,他对俄罗斯的感情是什么呢?

生:热爱。

师:当然是热爱。热爱与悲凉一定是矛盾的吗?我就是爱这苍凉的、悲凉的调子,我就是爱着清静悲凉的北国的秋天。这是不矛盾的,反而互相衬托的更浓烈。多说了一点,这表达了我对北国之秋的热爱(笑)。

五、总结概括学生们的鉴赏角度

师:大家的评价特别好。多角度的。有的同学从手法角度分析——用词啦、修辞啦、观察的角度啦;还有同学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分析。整合一下同学们的意见——大家认为作者笔下的北国之秋是清幽、清闲、悲凉的,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他的落寞、感伤,都很好的交融于这样的景物之中。而且不论从哪个角度评价,大家在赏析时都提到了效果——又细腻又生动,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请大家记住今天我们分析这篇写景散文时用的角度、方法,以后可以试着用它来赏析别的文章。

知人论世,一个作家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作品的写作内容和风格。郁达夫的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他38岁。这个年龄的人,不是郁达夫也会有许多感伤吧?感情啦,工作啦,环境啦。他那个年代,还有时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一个有责任感的、心灵又那么敏锐的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悲凉和感伤呢?

五、了解语言形式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画面,学习了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方法及作用,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全篇的第一段。“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那如果说“什么地方的秋天都好,但北国的秋来得特别的清静悲凉”呢?这样字数用的更省,好不好?

生:不好。

师:那为什么不好?主要差在哪句上呢?

生:我觉得原文说的是有一定顺序的。他说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种情感是由浅到深,让人慢慢的感受到作者对故都的热爱。

6

师:很好,这种慢笔特别的有滋味。大家都注意到了作者表达出的情感,但是我们还要多注意:形式是有助于情感的表达的。比如,郁达夫说“可是啊”,除了可是转折把前后进行了对比,还有一个“啊”字,使文章多了一份抒情的味道。(学生自读体会中)没想到吧?虚词也有这样的作用。楚辞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看似没有用的“兮”字,目的就是多一点抒情的味道。大家都知道,“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在修辞上构成了排比。这种音乐上的节奏感、韵律感,就使这篇文章有了诗的味道。这是一首可以“从年少读到白头的诗”。多说一点,我们学过徐志摩、戴望舒,他们都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新月派主张诗歌有“三美”,它们是——

生: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师:音乐美是由节奏、平仄、句子的整齐与回环往复构成的。大家可以回顾一下,音乐美会使文章多出抒情的味道,比如说《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天边的云彩。”散文和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感受的,慢慢地朗读,好好地欣赏。“淡极始知花更艳”——你要知道,真正的好东西一定会耐得住反复品味。(PPT)这就是为什么麻辣烫、二锅头不能拿到国宴上的原因。“辣口、刺激、爽”,但是却少了一种让人细细品尝的细腻与悠长。就像孔子评价音乐: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所以,光有强烈真实的情感还不行,还需要像音乐一样的表达。

六、结束,作业。

师:非常遗憾,咱们只有这一节课的缘分,如果还能有一节课的话,我一定让大家做这个练习。如果你喜欢抒情散文,你不妨以《印象·四季(我最爱的------)》写你自己的家乡——青海。你可以写一写它的景物、它的特点、你爱它什么。喜欢理性分析的同学可以写一篇漂亮的赏析文章,还记得你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吗?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景物特点:清 静 悲凉 鉴赏角度:把握景物特征

7

使用的艺术手法

知人论世 体会情感 【教育感言】

我不是教育的机器,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就应该有灵魂、有头脑、有趣味,而这一切都将发生在永不停歇的追求与修养的路上!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