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9年全国高考2卷理综解析

来源:知库网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

理科综合解析

一.选择

1.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D错误。 2.答案B

【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B错误。 3.答案B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原肠胚中胚层的细胞可以发育为皮肤的表皮,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胚层发育为呼吸道的上皮、消化道上皮、肝脏及胰腺,其它的基本都是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4.答案C

1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故选C。 5.答案D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 。

二.解答题 31.答案(1)A

(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⑴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

⑶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32.

答案(1)

2

溶液 试管 甲 乙 丙 丁 + — + — — + — + + — — + — + + —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解析,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试验结果

(1) 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

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2) 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

(3) 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解析】该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⑴因此表格中所填内容如下

3

溶液 试管 甲 乙 丙 丁 + — + — — + — + + — — + — + + —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⑵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

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再在

沸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⑶应该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 ⑷结论: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⑸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33.

答案(1)①固体 玉米淀粉

②野生菌株

4

③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 ④浅色范围大

(2)编码 非编码

【解析】⑴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首先一步应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将野生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这种菌落即为初选菌落。⑵依题意,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菌株Ⅱ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

34.

答案(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

(2)亲子关系 世代传 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 【解析】⑴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环境因素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的出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例。

⑵从一般的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系谱图通常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等信息。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还有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之分。 ⑶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并且这些系谱图中记录

5

的家系中世代数少和个体数少,所以为了要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这们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

二.选择题 6.答案

A

【解析】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答案D 7.

l【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Z子而带了电荷,故A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n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项错;溶液中溶质粒子没有规律,(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CN答案D 8.

O【解析】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入NaHCO3是没有现象的,A3项错;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D2

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NaHCO3的,

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显然9.答案D

含【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有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

4

6

m

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A项、B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152-63=89来计算,D项错。 10.答案C

【解析】①②④均属于酸,其中醋酸最强,碳酸次之,苯酚最弱。③⑤⑥均答案B 11.

属【解析】设H2、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mol。则x + y =5,571.6x/2 于+ 890y = 3695,解得x=1.25mol; y=3.75mol,两者比为1:3,故选强B项。 12. 碱答案A

弱【解析】该有机物含有酚,还有两个酯基,要注意该有机物的酯基与酸水解时,生成羧酸钠,此外生成的酚还要继续消耗NaOH,故需NaOH

盐5molNaOH,A项正确。 要,答案B 13.

根【解析】由于Fe的还原性强于Br,故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据序知,Cl2先氧化Fe,然后再氧化Br。2Fe + Cl2 2Fe + 2Cl

2+

2+

3+

2+

越,2Br + Cl2 Br2 + 2Cl,2FeBr2 + 3Cl2 2FeCl3 + 2Br2 。当

弱≤0.5时,Cl2仅氧化Fe,故A项正确。当x/a ≥1.5时,Fex/a

2+2+

越Br合部被氧化,D项正确;当介于两者之间时,则要分步书写方和水

7

解的

程式,然后进行叠加得总反应。如B项,当x=0.5a时,Cl2刚好把Fe

2

全部氧化,而当x=0.6a,显然Cl2还要氧化Br,而选项中没有表示,

故错。

14.答案

AD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错.根据波的特点D正确.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a得

m甲m乙3,由a乙vF1F得3a甲a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m甲3m乙41,得t=0.3s,B正确. 10m/s20.40.4t16.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当电热丝通电后,右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根据气体定律左边的气体压强增大.BC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D错。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由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为6v,内阻为0.5Ω.

8

此电源与三个均为3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时测的路端电压为4.8v,A中的路端电压为4v,B中的路端电压约为4.8V.正确C中的路端电压约为5.7v,D中的路端电压为5.4v. 18.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理理论. 从高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9.20ev,不在1.62eV到3.11eV之间,A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3.40evB错.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只有能量大于3.11ev的光的频率才比可见光高,C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ev介于1.62到3.11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对. 19.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图中的虚线为等势线,所以M点从O点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做功等于零,D正确.根据MN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N受到的电场力向上M受到的电场力向下,电荷的正负不清楚但为异种电荷.A错.o到a的电势差等于o到c的两点的电势差,而且电荷和质量大小相等,而且电场力都做的是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得a与c两点的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B对.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阻力f做负

2v012功,由动能定理得(mghfh)mvo,h,求返回抛出点的

f22g(1)mg

9

速度由全程使用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为零,只有阻力做功为有

2mgh121mgf2,A正确 mvmvo,解得vv022mgf21.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宽为AB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BC面,入射角为45o>临界角arcsin1,所以在BC面上发生1.5全反射仍然以宽度大小为AB长度的竖直向下的平行光射到AC圆弧面上.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在屏上的亮区宽度小于AB的长度,B对.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2.

答案(3)短接 (4)红 黑 (5)中央 (6)OFF

【解析】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首先要机械调零.在选择量程后还要进行欧姆调零而且每一次换量程都要重复这样的过程.(3)将红黑表笔短接,即为欧姆调零.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应将红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接负极.欧姆表盘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在中央的刻度线比较均匀,所以尽量让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央.测量完成后应将开关打到off档.

23.答案(1)0.61 1.61 0.60 (2)0.20 3.0

10

(3)8.2

【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 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y1y2=0.60m.y1y3=1.60m. 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个格.则有x1x2=0.60m.

(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 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根据xat2,解得时间约为0. 2s,则有vox0.603.0m/s t0.2(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E2=mvo2=4.5m,则根据24.答案(1)Ik2l2s(2)

8kls 812E1E20.082 E1【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tBs12lk t2……①在线框产生的感应电流I③得Ikls 8R,……②R4l,……③联立①②s(2)导线框所受磁场力的大小为FBIl,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FBFk2l2sIl,由以上式联立可得. ttt8l12d22dl25.答案arcsin(212)

2dl2l1d【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11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由于粒子在分界线处的速度与分界线垂直,圆心O应在分界线上,OP长度即为粒子运动的圆弧的半径R.由几何关系得

R2l1(Rd)2……

2…①

设粒子的质量和所带正电荷分别为m和q,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v2qvBmR

……………②

设P为虚线与分界线的交点,POP,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1R……③ vl1………④粒子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其初速度为R式中有sinv,方向垂直于电场.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Ema…………⑤

由运动学公式有dat2……⑥ l2vt2………⑦

12l1d2Ev…………⑧ 由①②⑤⑥⑦式得2Bl2t1l1d22dlarcsin(212) 由①③④⑦式得t22dl2l1d2226.

答案(1)

GVd 223/2(dx)

12

L2k(2)d,V 2/32/3G(k1)k1L

【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部分的知识.

(1)如果将近地表的球形空腔填满密度为的岩石,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便回到正常值.因此,重力加速度反常可通过填充后的球形区域产生的附加引力GMmmg………①来计算,式中的m是Q点处某质2r点的质量,M是填充后球形区域的质量,MV……………② 而r是球形空腔中心O至Q点的距离rd2x2………③g在数值上等于由于存在球形空腔所引起的Q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大小.Q点处重力加速度改变的方向沿OQ方向,重力加速度反常g是这一改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ggdg………④联立以上式子得 rGVd,…………⑤

(d2x2)3/2(2)由⑤式得,重力加速度反常g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gmaxG2V……⑥

dgminGVd……………⑦由提设有gmaxk、223/2(dL)gmin……⑧

联立以上式子得,地下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分别为

L2k,V d2/32/3G(k1)k1L27.答案

13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运用,注意图像和有关计算。

(1)根据题目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描点即可。

(2)根据题意,可以利用“三步法”求解 aX + bY

cZ

开始 1.00 1.00 0 转化 0.45 0.9 0.9 平衡 0.55 0.1 0.9

根据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X+2Y

2Z。

(3)根据图像可知在3min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其平均速率为0.083mol/L·min。 (4)X的转化率等于0.45。

14

(5)由题目所给图象可知,在1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条件为升高温度。在2中,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在3中,平衡正向移动,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压。 28.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和有关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试剂的选择。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为氨气和氧化铜,可以判断试管A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因此装入的药品应该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氨气要使用碱石灰。加热后,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生成的水和氨气生成氨水留在了D中,而氮气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检验氨气可利用其碱性,检验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 29.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盐类水解综合运用。根据溶液的性质,确定CO32—只能与K+形成显碱性的溶液,另外可能形成的碱性溶液为碱Ba(OH)2 。由于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醋酸盐水解的碱性小于碳酸盐,因此A为Ba(OH)2,E为K2CO3,C为醋酸盐,由②可得B中

15

阳离子为Ag+,则肯定为AgNO3,由③可得D中无SO42—,则F中的阴离子为SO42—,D中的阴离子为Cl—。由④可得F中的阳离子为Fe2+,即F为FeSO4,而CH3COO—若与Al3+形成溶液时,Al3+也发生水解,所以C为醋酸钙,而D为AlCl3。 30.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推断和性质,注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题意,A分子中碳的原子数为4个,氢原子的个数为6个,则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即A的分子式为C4H6O2。由于A可以发生聚合反应,说明含有碳碳双键,在硫酸存在条件下生成两种有机物,则为酯的水解,即A中含有酯基。根据不饱和度,没有其他功能团。由A的水解产物C和D的关系可判断C与D中的碳原子数相等,均为两个。则A的结构为CH3COOCH=CH2,因此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得到CH3COOH和CH2=CHOH,碳碳双键的碳原子上接羟基不稳定,转化为CH3CHO。A聚合反应后得到的产物B为

,在

16

酸性条件下水解,除了生成乙酸和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