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 A.活动和交往 B.心理内部的矛盾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识
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3、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是____ A:强化疗法 B:认知疗法 C:系统脱敏 D:森田疗法
4、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 A:责令改正 B:处以罚款
C:给予行政处罚 D:给予刑事处罚
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人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批准。 A:学校
B: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6、牛奶、豆类、豆制品、绿叶蔬菜、海产品等是()的主要食物来源。 A:碘 B:铁 C:锌 D:钙
7、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8、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__。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9、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次课程改革。 A:六 B:七 C:八 D:九
10、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 A:常规准备 B:一般工作 C:排练预演 D:先决条件 E:卢梭
11、遗传决定的创始人是() A:霍尔 B:高尔顿 C:洛克 D:格塞尔
12、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是__。
A.标志动作并组织活动的进行 B.巩固与进一步概括动作表象 C.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 D.改变动作方向
13、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__ A.原型 B.定势 C.变式 D.问题
14、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这种评价称之为__
A.配置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5、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 A.家长 B.校长 C.学生 D.教师
16、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景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这是指____ A:早期的迁移理论 B:道德发展理论 C:动机理论
D:认知发展理论
1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____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1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结合当前教师自身实践,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教师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辞辛劳 B:教师要用仁者之心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C: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不厌其烦地去教导学生 D:这段文字充分说明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20、教师的职业角色有__。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家长角色 D.管理者角色 E.研究者角色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思维发展成熟的阶段是__。 A.形式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感知运算阶段
2、下列国家中,拥有世界著名古迹吴哥窟的是。 A:泰国 B:柬埔寨 C:越南 D:新加坡
3、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____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5、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一l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__ A.尝试一错误说 B.完形一顿悟说 C.认知一结构说 D.操作一反应说
6、青年初期是世界观的__。 A.形成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初步成熟时期 D.成熟时期
7、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 B: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 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不能合并
D:操作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实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 8、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 A:文法教育 B:骑士教育 C:宗教教育 D:六艺教育
9、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__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10、阅读技能是一种__。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11、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
A.凡是给教师带来麻烦的行为都属于问题行为 B.问题行为具有稳定性
C.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教育,在一定条件和诱因下,问题行为可能发展为变态行为
D.偷窃、打架等属于人格性问题行为
E.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社会文化、学校和学生四个因素 1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A】年。 A:1903 B:1904 C:1905 D:1906 E:1907
13、道德教育以()为基础。 A:生活 B:灌输 C:道德理想 D:历史传统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15、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__ 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 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 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__。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7、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18、教学技能的特点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发展性 D:操作性 19、《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__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20、通过人工控制因子,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和结果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