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资阳中考理科综合适应考试-化学试题

来源:知库网
2019年资阳中考理科综合适应考试

化学试题

全卷分为物理、化学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9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各学科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选择题(本答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有毒性,都要污染空气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地爬行,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为了人们购物更方便,超市应大力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物质。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变化相关的(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铜用作导线 D.木炭用作吸附剂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塞紧胶塞 B.干燥H2。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D.配制氯化钠溶

4.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硒原子质量为78.96g B.y=6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Se属于金属元素 5.瘦肉精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化学物质,政府已严禁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常见的瘦肉精化学式为C13H35OCl2N2。下列有关这种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瘦肉精属于氧化物

B.瘦肉精由C13H35O、Cl2、N2三种分子组成

C.瘦肉精中碳、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7:4 D.瘦肉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7.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A B C D CaO(CaCO3) H2(CO) Cu(Fe) NaCl(NaOH) 除杂试剂 水 灼热CuO 加适量的盐酸 加适量的硫酸 实验操作 溶解、过滤 洗气 过滤、洗涤、干燥 蒸发结晶 第Ⅱ卷(选择题 共62分)

注意事项:试卷中横线及方框处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和问题。

二、填空题(本答题包括6小题,8~10小题每空1分,11~13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8.(4分) 请从H、O、N、Cl、Ca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式填空: (1)密度最小的气体 ▲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

(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 (4)不含氧元素的酸 ▲ 。 9.(4分)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向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如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 性除去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过滤 ②吸附 ③消毒 ④蒸馏,其中没有用到的是 ▲ (填序号)。

10.(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请对下列错误观点举出相应的否定例证(写出否定的化学方程式):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① ▲

②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 ▲ 11.(8分)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中国人民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

(1)开采“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金刚石 ▲ 的物理性质。

(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 ▲ 。

(3)开采“可燃冰”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其中使用量最

大的是钢铁。那么在工业中利用氧化铁进行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可燃冰是代替天然气的理想能源,目前天然气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属于 ▲ 再生资源(填“可”或“不可”)。

12.(12分)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贝壳属于 ▲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2)操作a的名称是 ▲ 。

(3)生成的氯化铵(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

(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贝壳煅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3.(8分)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

TiF4 + 2H2SO4 4HF + 2X + TiO2,X的化学式为 ▲ 。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 接触而被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4)航母的电池液为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向电池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写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14题每空1分,15题每空2分,共16分) 14.(4分)某化学实验小组选用下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同学选用C、G组合装置制取CO2,则a应与 ▲ (填“b”或“c”)连接。

(2)若乙同学要制取O2,可选用仪器A和 ▲ 组成发生和收集装置(选一套即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3)若丙同学选用C、E组合装置制取CO2气体,并将生成的CO2通入盛有澄清石灰

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答一条即可)。

15.(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是所用的酚酞溶液变质了 猜想二: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 猜想三: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 猜想四:可能是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发酵剂, Na2CO3溶液的pH值通常约为10~11.9

【讨论交流】

(1)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

(2)对于猜想一,大家认为是错误的。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所用酚酞没变质。

(3)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二 ▲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

【设计并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向右图装有该NaOH溶液的试管中,从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则猜想三 ▲ (填“正确”或“错误”)。

(2)为了验证猜想四,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在两支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加1﹣2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不消失,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变红色,然后红色消失 实验结论 猜想四 ▲ (填“正确”或“错误”) 【拓展延伸】

小组同学百度“酚酞”得知,酚酞(用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 In2-(红色),据此信息写出H2In遇NaOH溶液变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

16.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Na2CO3)固体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7%的NaCl溶液。(该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求:

(1)加入碳酸钠(Na2CO3)的质量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答案 A B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8.(1) H2 HCl

9.(1)玻璃棒

(2)吸附

1 B 2 3 4 5 C 6 D 7 C (4)(4)④

(2)N2

(3)Ca(OH)2 (3)肥皂水

10.①3CO+Fe2O3 2Fe+3CO2 上述两题,只要是合理答案均可

② CaCO3+2HCl=CaCl2+ H2O + CO2↑

(2)可燃物 (3)-3 (4)ZnCl2、FeCl2

K2MnO4 + MnO2

11.(1)坚硬(或硬度大、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3)3CO+Fe2O3 2Fe+3CO2 12.(1)混合物 分解反应 (4)物理变化 13.(1)SO3

(2)过滤

(4)不可

(5)CH4+CO2 2CO+2H2

(3)C

(2)氧气、水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4.(1)b (2)D或E或F( 任答一个都对) 2KMnO4

+ O2↑

(3)二氧化碳不纯(含氯化氢气体)或石灰水变质 或二氧化碳通入过量。任答一

条都对

15.【讨论交流】

(1)2NaOH + CO2=Na2CO3 + H2O

(3)不合理 如果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就会生成Na2CO3 ,Na2CO3

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且红色不会消失。

【设计并实验】(1)错误 (2)正确 【拓展延伸】H2In+2NaOH=Na2In+2H2O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8分) 16.计算题

解:设加入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z 11.7g y

106/x = 117/11.7g x=10.6g …………2分 117/11.7g = 44/y y=4.4g …………2分 73/z = 117/11.7g z=7.3g…………2分 (1)加入碳酸钠(Na2CO3)的质量为:10.6克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克 100克+ 4.4克-10.6克 ×100%==7.8% …………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