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知库网
【2020年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作文导写:写作品梗概

一、要想写好故事梗概,必须做到: 1.长话短说要简要; 2.详写略写要分清; 3.中心顺序人称不变; 4.关键要素说清楚。 二、怎样来写一本书的梗概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流落荒岛→()→()→()→()→()梗概按照上述线索展开叙述。

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

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

节的内容。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

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

胆地取舍。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如何概括章节内容:

(1)要把人物语言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直接引语变为转述句。

原句:毛主席舀了两碗水送到她们母女俩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还用笤

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概括:毛主席让母女俩歇会儿,然后与警卫员一起帮她们推碾子。 (2)要把人物动作描写进行选择后,概括成叙述性的话。 原句:从受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哪里。

概括:毛主席收到这封电报后悲痛万分,茶饭不思。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言清楚连贯。 注意段落间的过渡。

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如:

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

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

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逊看到那翻了的船,有

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逊

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

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

呢?

段落间以时间为顺序,过渡自然,语句连贯。 三、写好开头

1、《骑鹅旅行记》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

斯,因为一次捉弄小精灵,

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一个小人。——此段故事梗概的开头,根据故事内容入手,去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住在严厉但也十分疼他的包莉姨妈

家里。他活泼好动,还有着许多精灵鬼点子,而且不爱学习,总喜欢逃了学去钓鱼、和流浪

儿哈克贝利·费恩去闲逛、玩“海盗”、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等等。他甚至喜欢上了名叫蓓

琪·撒切尔的女孩,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开头抓住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结合他的家庭背景、个人爱好进行介绍。

四、写好结尾

1、孩子们,赶快打开这本有趣的书,让我们一起开始阅读之旅吧!你马上就会和瑞典少年

尼尔斯一起,骑上白鹅,跟随大雁们一起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经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险,聆听一个个温馨美丽的传说,开始一段奇妙的空中旅行吧。——结尾用饶有兴趣的语言,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镇上的“风云人物”,不仅走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

而且他们俩的小传还登在了镇报上……——对原著的结尾作了简要的介绍,并设下了悬念。

例文:

《老人与海》梗概

在古巴,有一个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以打渔为生。村里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

跟他在一起,可是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儿的运气不好,就让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曼诺林就捕到三条大鱼。曼诺林每次见到老人空船而归,心里就非常难受。

这一天,桑地亚哥和往常一样一个人乘小船到海上捕鱼,结果一

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

一条鱼,他几乎快要饿死了。在第八十五天,好运来了,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这

鱼实在太大了,比他的船还长。大鱼拖着他的小船在海上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助手,而且手抽筋又受了伤,他仍不放弃。为了能

坚持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的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大声地自

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在第三天早晨,老人终于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他高兴地把杀死的马林鱼绑在小

船的一边,开始返航。可是马林鱼的血引来了无数的鲨鱼,纷纷抢夺他的战利品。面对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老人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一一杀死了它们。在凶狠贪婪的鲨

鱼面前,老人说“不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它。”然而大马林鱼的肉最终还是被鲨鱼吃光了。

最终天黑的时候,老人驾驶小船回到港口,筋疲力尽的他只拖回了一副巨大的马林鱼白

骨架。

第二天早上,男孩曼诺林来看望老人。桑地亚哥醒来后,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

男孩子说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非洲的狮子……

点评:这篇习作,小作者在认真阅读原著《老人与海》的基础上,抓住了书中两个重要情节,

围绕老人的“捕鱼”和“护鱼”进行概述,所以重点突出。文中对故事背景的交代,对故事

的开头和结尾写得相对简略,做到了详略得当。 《妈妈不是佣人》故事梗概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是一本韩国校园励志小说,描述了一个小男孩战胜一系列挫折之

时的心路成长历程。

五年级的阿章原来是个标准的都市小男孩,懒散自私又骄横无理,生活上对妈妈百般依赖,可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后来因为妈妈怀孕了,爸爸又在首尔工作,阿章暂时来到了

乡下舅舅家读书。

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的时候阿章特别开心,可很快就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在学校,他不是把作业忘在家里,就是没带颜料被老师惩罚,被同学取笑。在家里,住在一起的

表妹,不知为何对阿章充满了敌意。一天阿章表妹说:“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的佣人,

但我的妈妈不是。”

来到乡下后的阿章,生活简直一团糟。阿章心里特别失落,特别留恋以前在家的生活。

他想到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他可是什么都不用管,妈妈会帮他备齐所有该带的东西,会帮他把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净干净。这个时候,他才醒悟,过去他成绩优异,成为全班同学

喜爱的班长,这一切都有妈妈在身后默默付出的功劳,只是他从来不曾注意到妈妈的辛劳,

从来不曾感激过妈妈。

从此,阿章努力学习独自面对生活,尽量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还体验到了舅舅一家赚钱的辛苦和生活的不容易。尽管一路磕磕碰碰,挫折不断,但他先后经受了读书、守约、诚信的考验,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节俭、关爱他人的小男子汉。

小说的结尾,阿章认识到作为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独立的人格,长大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这一天,阿章归来,他终于可以自豪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的!我阿章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做得很好!”

点评:这篇文章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开头作者用一

句话介绍了这本小说的

作者和主要内容,用语非常简明。在正文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分层

次概述主要情节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目了然。 学习园地 词句段运用

1、读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搂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盼望饿安静喜欢 4、日积月累

13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

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

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

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

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

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

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5、你还知道其他年龄段的称呼吗? 满周岁--襁褓 2至3岁--孩提 孩7岁--髫 男孩8岁--龆tiáo 幼泛称--总角 10岁--黄口

6、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猜出联中的年龄吗? 花甲重放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个冬秋。 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栅(zhà) 覆(fù) 聊(liáo) (2)难写的字

籍:左下是“耒”,右下是“昔”。

覆:上面是“西”的变形,左下是“彳”,右下是“复”。 聊:左窄右宽,右边是“卯”。 (3)多音字 畜仆刨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水源野兽帐篷援救寂寞恐惧联想宴会面积淡忘文明忧郁计算缺乏防止日历仪器望远镜自动事实制造缺少栅栏介意无非处境苦闷理智控制知足隔绝境地缘故热带袭击防御手段解除不可思议焉知非福远眺

(2)近义词

畏惧~恐惧凄凉~凄惨安慰~宽慰野蛮~蛮横缺乏~缺少简陋~粗陋 相信~信任消失~失踪仍然~依然聪明~聪慧缘故~原因温柔~温和 恼怒~愤怒混乱~杂乱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无济于事~于事无补疲乏~疲惫

乌合之众~一盘散沙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得意扬扬~扬扬自得头晕目眩~头昏脑涨绝望~失望荒唐~荒诞悲伤~悲痛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满不在乎~毫不在意

(3)反义词

畏惧?勇敢凄凉?繁荣安慰?责备简陋?豪华野蛮?文明 前所未闻?司空见惯相信?怀疑消失?出现聪明?愚蠢 熟悉?陌生温柔?粗暴示弱?逞强混乱?整齐舒服?难受 一模一样?天壤之别无济于事?行之有效乌合之众?如鸟兽散 聚精会神?东张西望得意扬扬?垂头丧气伤心?高兴绝望?如愿遵守?违反辉煌?黯淡喧嚣?清净派头十足?垂头丧气

(4)词语归类 动词

走遍荒岛搭起帐篷布置处所调整生活方式闭上眼睛射出寒光拱起腰

伸直腿张开大嘴刺进肉皮提着奶桶挣断缰绳长满荆棘张开翅膀 叙述经过恢复原状 修饰词

寂寞的生活野蛮的宴会荒无人烟的岛可怕的荒岛孤独的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深重的经历淡黄的头发瞪大的眼睛光滑的脊背绝望的心情

热心的听众动人的情节

形容勇敢的词语:临危不惧冲锋陷阵奋不顾身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浴血奋战

二、佳句积累 1.描写外貌的句子

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

这句话抓住大黑猫的脖子、皮毛、爪子、眼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了大黑猫在尼尔斯的眼里是那么的漂亮和温柔。

2.描写语言的句子

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蒙尔耶松!”

这句话借麻雀的语言,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姓名。“一……就……”和一连三个“快看”,表现了麻雀的惊异和嘲笑。

3.描写动作的句子

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这句话主要是对大黑猫动作的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大黑猫发怒时表现出来的

凶狠与残暴。 4.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这句话描写了尼尔斯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好孩子,他也在慢慢地发生转变,变得会为别人着想,变得学会关心父母了。

考试点睛

人物描写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②从人物描写的句子中,你感受和体会到了什么?

5.含有哲理的句子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段话既是鲁滨逊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的体现,也蕴含着一些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勇敢地面对困难和

现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时坏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 三、考试热点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常以小标题填空的形式考查。

2.《骑鹅旅行记(节选)》一课,对小男孩尼尔斯的人物评价,常以判断正误的形式考查。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课,对汤姆?索亚的人物评价,常以判断正误的形式考查。

4.本单元作文,常以概括某部课外名著的主要内容的形式考查。 练习:

一、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跑得很快。(使用夸张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好瘦。(续写夸张句) 老师好瘦,。 老人与海(节选)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了一个身,就()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

死鱼一()又一(),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

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

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

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

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

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

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

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

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

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

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扯拉转

2.从老人的、、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

3.选文主要描写了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一、C

二、1. 桂花开了,远在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 2. 他跑得很快,就像一支离弦的箭。 3. 瘦得一阵风就能吹走。 阅读:1.转钻拉扯

2.攮抽扎勇敢顽强,凭借自己的经验在与鲨鱼进行不懈的斗争 3.老人和鲨鱼搏斗积极奋起,永不言败

4.示例: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困难面前,他必须首先自保,否则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5.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单元提升练习

一、基础知识。(4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7分)

她独自一人在海滨散步,无名的qī liánɡ( )和jì mò( )之感xí rǎ

o( )着她,让她感到有一点儿kǒnɡ jù( ),甚至想找一个人liáo tiān( ),她努力kònɡ zhì( )着自己的情绪,绕过沙滩上的zhà lán( ),迅速地回到了宾馆的房间。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8分) ( )知非福聚精( )神跃跃( )试垂头( )气

(三)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4分) 1.向好友倾诉了愁闷..( ),心里就舒服 ..( )多了。 2.看着文明

..( )在渐渐消失,他感到有些绝望..( )。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7分) 1.大黑猫得意扬扬

....地念了一阵经。(8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仿写ABCC式结构的词语,至少写三个。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4分) 既然……就……即使……也…… 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 )我没有衣服穿,( )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 )有衣服,( )穿不住。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再仿写一个句子。(5分) 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五),错误的画“?”。(4分)

1.“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读到这里,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好孩子。( )

2.抓住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精神。 ( )

3.《鲁滨逊漂流记》是按照“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畜牧种植—回到英

国”的顺序来写的。( )

4.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

二、积少成多。(写出诗句、对联中加点词语所代表的年龄,填在括号里,10分)

1.富家生女才及笄 ..,阿官门前筑新堤。( )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 ..梢头二月初。( ) 3.弱冠

..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 4.花甲

..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 )( ) ..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 三、阅读感悟。(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

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

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2分)

2.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2分)

3.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贝奇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

让孩子们都参加。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他们想进去探险。汤姆和贝奇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关)。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jūjù)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里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大洞,上面有好多蝙蝠,一大团一大团地聚集在一起。受到亮

光的惊(拢扰),蝙蝠铺.(pūpù)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突然,贝奇说:“咱们这是到哪里了?”

汤姆一愣,他发现自己也迷路了。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饿,艰难地在洞中摸索前行,希望能找到出口。有时实在困了,就躺下歇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贝奇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贝奇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

1.在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和音节下面画“√”。(2分)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1)黑乎乎 ..: (2)津津 ..有味:

3. 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他们的心灵。(2分) 缩句:

4.汤姆和贝奇进洞探险,他们遇到了什么情景才迷路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2分)

5.哪些语句的描写说明汤姆和贝奇真的迷路了?用“”画出相关的语句。(2分)

6.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2分) 单元提升练习答案

一、(一)凄凉寂寞袭扰恐惧聊天控制栅栏

(二)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会聚合,集中。 欲想要。丧情绪低落,失意。 (三)1.喜悦难受 2.野蛮希望 (四)1.(1)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2)示例:千里迢迢凉风习习夏日炎炎 2. 虽然……但是……即使……也……

3.示例:今天晚上没有月亮,又遇上停电了,外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五)1. 2. 3.? 4.?

二、1. 15 2. 13 3. 20 4. 60 70

三、(一)1.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2. 布置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

3.(1)“花了一年工夫”。(2)“花了好长的时间”。(3)“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

(4)“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5)“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4.鲁滨逊是一个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善于开动脑筋, 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人。 (二)1. 观jù扰pū

2.(1)绿油油金灿灿(2)斤斤计较头头是道 3.念头占据心灵。

4.受到亮光的惊扰,蝙蝠铺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5.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

6. 汤姆是一个有爱心、勇敢顽强、乐于助人的孩子。可以从“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

是对贝奇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的

语句中体会出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