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会认字、词,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和织女故事的结局。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导语: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它们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它们的故事。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节俭 富丽堂皇 依偎 jiǎnhuánɡwēishuāiniù衰老 泰山 珊瑚礁 tàishānhújiāo竹筐(区分框、眶的读音) 拗不过 (2)指导学生词语归类。
◆AABB式词语:亲亲密密 高高兴兴 圆圆满满 日日夜夜 真真切切 ◆ABAC式词语:天兵天将 一心一意 无拘无束 人山人海 风言风语 ◆借助图片理解词语“衰老”
1
kuānɡ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快乐美好的日子总是这般短暂,正如俗话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牛郎和织女结为夫妻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指名简单复述课文。
提示:可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牛郎和织女婚后的幸福生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老牛的临终叮嘱。 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写牛郎和织女被强行拆散。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织女的反抗争取。 第五部分(第8自然段):写牛郎和织女每年七夕相会。 4.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明确: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美满”是圆满美好的意思,说明他们靠勤劳的双手不仅日子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②牛郎和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他们会不会担心发愁?为什么? 结合本段中“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这句话可得出答案。 明确:织女怕外祖母找她,知道她和牛郎生活在一起。因为织女知道王母娘娘是绝不允许她这样做的。
(2)研读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老牛的眼泪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老牛的神态描写表现出老牛的年老体衰,对即将离开相依为命的伙伴感到万分难过。因而这是留恋的眼泪,是激动的眼泪,这眼泪中饱含了老牛对牛郎和织女的不舍之情。
②老牛临死前所说的话有何作用?
2
明确:老牛对牛郎说它就要死了,叫牛郎在它死后把它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就披上它的皮,这为后面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牛郎披上牛皮携子追赶的内容埋下了伏笔,使故事前后浑然一体,环环相扣。
方法拓展: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做的提示或暗示。伏笔能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3)品读第3~6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明确:①知道下落,发誓抓回。②闯入家里,抓走织女。③心急如焚,携子追赶。④天河阻隔,化作星辰。
②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找出描写她的举动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此有何感想?
明确:王母娘娘恨织女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描写王母娘娘的动作的词语有“一把抓住”“狠狠一推”“带着”“一划”,从中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一个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家长。
感想:对王母娘娘气愤,对牛郎和织女同情、祝福。
③牛郎和织女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读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明确:织女——“心里恨极了……”。从中可体会出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赶紧披上牛皮……”从中可看出牛郎心急如焚。
④牛郎和织女在一起生活的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结果怎样?同桌相互交流,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交流示例:
生: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时,带领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 生: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飞了起来,他快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划出一条天河,隔开了他们。
生:牛郎和织女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
3
女星。
过渡:牛郎和织女被天河阻隔,二人化作星辰,让我们唏嘘不已。他们最终的命运如何呢?接下来继续研读文本吧。
(4)品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这是王母娘娘的恩赐吗? 明确:不是。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给她很厉害的惩罚,可是织女仍然追求着幸福的生活。“拗”字说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不是王母娘娘的恩赐,而是织女坚持不懈地与王母娘娘斗争所赢来的。
②这个故事以鹊桥连通天河让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作为结局。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这反映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因为人们珍视牛郎和织女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意,感动于牛郎和织女为追求幸福生活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这也寄托了勤劳、善良的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美好向往。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在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里,我们既为牛郎和织女的勤劳、善良以及他们真挚的爱情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神奇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要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梳理了故事情节,分析了牛郎和织女的性格特点,感受到民间故事的魅力。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
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
3.引导学生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并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五、完成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4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愈发地感觉到文本的使用绝对是一门艺术。浅显的文章经过深入的挖掘,同样可以找到很多的生发点。而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所得,都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