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自主加餐练小题组合保分练40(含解析)

来源:知库网


小题组合保分练40

(时间:30分钟 满分:3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鸟们在树丛里歌唱,密语,那是司音女神在愉快地拔弄着琴弦(xián)。那声音单.纯却又繁复,扰攘同时清幽,庄严而诡谲(jué)。 .

B.《回乡偶书》抒写了诗人年老回乡的遭逢,场(chǎnɡ)面富有戏剧性,诗人的酸甜苦.辣全由嬉笑出之,情趣盎然却又悲慨(kài)深沉。 .

C.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穿梭(suō)于大街小巷,往返于城乡,用镜头和笔记.录是非曲(qū)直、毁喻忠奸,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

D.当今社会瞬(shùn)息万变,各种利益的诱惑时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浮躁成了时代.的通病,不少作家常常不能静心思考、潜(qián)心创作。 .

解析:选D A项,拔弄—拨弄;B项,悲慨(kài)—悲慨(kǎi);C项,毁喻—毁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汪曾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小说创作:“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汪曾祺作品中的人性之美出乎本真而带着淡淡的忧伤,这种恬淡、怡然的美深深地俘获了读者的心,..呼应了人性本真的善良。[乙]放眼文学界,我们见多了那种暴露隐私、吸引眼球、刺激感官..

欲望的所谓文学作品,尽管短时间内似乎能够引起一些关注,但是这种关注是消极的,于文..学和社会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危害。[丙]而在汪曾祺的作品里,人性不是表现为轰轰烈烈的夸大失真的叙述,不是表现为刀剑相对的血腥的描写,而是表现为绚烂之极却归于平淡的恬淡....忧伤的文字诉说。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怡然 C.消极

B.呼应 D.刀剑相对

解析:选A A项,怡然:形容喜悦。与前文中“淡淡的忧伤”相矛盾。B项,呼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使用正确。C项,消极:否定的,反面的,阻碍发展的(跟“积极”相对,多用于抽象事物)。使用正确。D项,刀剑相对:比喻公开决裂,厮杀。使用正确。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解析:选A 该句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乒乓球在我国有“国球”美誉,其运动水平能否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是和中国乒乓球队不断求新求变分不开的。

B.某公司将加快最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研发和应用,积极参与高新高端产业建设,为打造“绿色雄安”贡献力量。

C.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D.中国在历经了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美国才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限制中国,这种做法无疑是荒唐可笑的。

解析:选C A项,两面对一面,可去掉“否”;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研发、转化和应用”;D项,中途易辙,将介词“在”提至“中国”前。

5.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主打汉字听写的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惊艳电视荧屏,让人们不得不对“提笔忘字”这一现象进行深思。

也许有人认为“手写汉字面临危机”是杞人忧天。但笔者认为有必要牢记那句古训:未雨绸缪。虽然“提笔忘字”是一种暂时性的“失忆”现象,但是长此以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汉字必将面临传承危机,人们会仅仅把汉字当成一种记录符号,而忽视了其自身造字的意义和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汉字听写节目爆红,让热爱汉字的人看到了解决“提笔忘字”这一问题的方法,但仅靠一两档电视节目无法逆转书写能力退化的现状。很显然,要真正破解提笔忘字的尴尬,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我们应带着敬畏之心重新发现汉字之美,重拾书写乐趣。

答:

解析:本题所选材料围绕“提笔忘字”这一问题展开,第一段讲“提笔忘字”这一现象引人深思,第二段讲“提笔忘字”反映出汉字面临传承危机,第三段讲“提笔忘字”的解决之道是带着敬畏之心重新发现汉字之美,重拾书写乐趣。概括起来就是:“提笔忘字”反映出汉字面临传承危机,其解决之道是带着敬畏之心重新发现汉字之美,重拾书写乐趣。从中可提取关键词:提笔忘字、传承危机、解决之道、敬畏之心。

参考答案:提笔忘字 传承危机 解决之道 敬畏之心(每空1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海峡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经历多少风雨,__①__。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__②__。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__③__,甚至彻底倾覆。

答:① ② ③

解析:解答此题,要通读一遍,了解大意,找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然后再写出答案。由“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可推知,①处应填“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由“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可推知,②处应从其反面说且句式要保持一致;根据③处前后句的内容可推知,此处的内容应为比喻,可写“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

参考答案:①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 ②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 ③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

二、文化经典研读(6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子贡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②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韩非子·解老》)

(1)同样涉及外在文饰与内在本质的关系,子贡和韩非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2分)

答: (2)子贡和韩非子的“文质观”,你更认同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解析:(1)从子贡的话来看,他认为“文犹质”“质犹文”,可见他赞成文质兼得。而韩非子认为和氏璧和隋侯珠那样的美无须装饰,只有其质不美的物品才需要装饰,因此质胜于文(装饰)。

(2)本题观点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若认同子贡,则可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观点,将“质”和“文”理解为事物的一体两面,互相共存,缺一不可。若认同韩非子,则可将“质”和“文”分别理解为内在的本质之美和外在的修饰之美,显然内在美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外在美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决定事物的性质,因此内在的“质”是最重要的。

参考答案:(1)子贡:文质并重。(1分,意对即可)

韩非子:质胜于文(至美之质无须文饰/不美之质才需文饰)。(1分,意对即可) (2)(示例一)我更认同子贡的观点。(1分)美好的外形如果离开了纯真朴实的内在,那就是徒有其表;纯真朴实的内在如果不配以美好的外形,那就显得不美。(1分)孔子也说过: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万物文不离质,质不离文,文质并举,才堪称完美。(1分)而韩非子将文与质截然对立,互不共存,那是错误的。(1分)

(示例二)我更认同韩非子的观点。(1分)质,是万事万物最本质的东西,最美的质无须美好的外饰;只有不美的质才用美好的外饰来遮掩。(1分)如果不求质而一味追求文,那就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大搞形式主义,这是极为有害的。(1分)子贡将文与质并重,没有分清本末主次,没有看到两点之中有重点,这是错误的。(1分)(观点1分,写出两点理由2分,驳斥另一方观点1分)

参考译文:

①子贡说:“文饰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也如同文饰一样重要。(如果否定文饰,就像兽皮去掉毛色的花纹,那么)虎豹的皮革就和犬羊的皮革没有区别了。”

②卞和献给楚王的玉璧,不用五彩颜色来装饰;隋侯的宝珠,不用银黄来装饰。它们的本质很美,其他东西不足以用来装饰。那些要等待装饰以后才流行的物品,它们的质地肯定不美。

三、古诗文默写(6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

(王勃《滕王阁序》)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

(李密《陈情表》)

(3) ,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4)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

(《论语·泰伯》)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1)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2)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3)恨相见得迟 怨归去得疾 (4)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5)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