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开课单位: 计划学时: 48 考核类型: 考查 适用专业: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目 录
一、课程定位 ............................................. 1 二、课程目标 ............................................. 1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2 四、考核内容及方法 ....................................... 2 五、实施建议 ............................................. 3 六、其他必要说明 ......................................... 4
一、课程定位
《构成版式设计》课程为信息工程系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首重育人,德化情操审美为体,生存工作能力为用。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也要满足社会的直接需求。确切地说,构成设计既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即双基(即创意基础、技能表现基础),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即双技(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学生学了构成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架构现代设计思维,为后续一系列设计课程提供扎实的基础。
与前导、后续课程关系
序号 1 2 3 4 5 6 后续课程名称 版式设计 图形创意设计 UI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 摄影与摄像 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能力 对图形图像的概括能力 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能力 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能力 点线面构成、色彩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点线面构成、色彩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课程目标
构成设计,是现代设计开始以来的基础科目,三大构成的训练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适用所有设计门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所有设计的行业,是设计师入门的必学基础课程。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大量的练习、作品欣赏、创作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以项目为主,大赛为辅。欣赏国内外优秀构成设计作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触构成设计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掌握三大构成的表达方式,并且锻炼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审美品味、鉴赏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设计和创新,提高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抽象思维想象力。
2、知识目标
理解三大构成的表现手法;掌握将点线面作为设计语言基础,融入各个设计专业课程。 3、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创新精神用创新的思维去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意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结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项目 名称 工作 任务 学习 目标 1、认识点、线、面。 平面构成进行平面构成2、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色彩构成进行色彩构成识。2、掌握色彩的构成方式。 3、充分把握色彩搭配中美与和谐的统一。 1、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立体构成进行立体构成能力。 2、掌握立体构成的表现方式。 1、学习立体构成的特征 2、设计并制作立体构成作品 1、色彩基础 2、色彩与情感 3、色彩搭配实训 6 10 1、点线面构成。 2、平面构成基本方法 6 10 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讲授 实训 设计 设计 设计 训练 6 10 设计 制作 四、考核内容及方法
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遵章守纪、学习态形成性评度、职业精神 价 项目(综合)实训 课程考核 终结性评价 综合评价考核 考核方法 教师评价 三大构成设计 构成设计作品 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 合 计 分值 考核比例 10% 40% 40% 10% 100% 序号
考核框架(与教学内容一致) 项目(任务)名称 2
1 2 3 4 阅读指向清晰 点、线、面搭配合理 色彩搭配和谐 较好的把握整体关系 20% 40% 30% 10% 考核标准(与教学目标一致)
项目(综合)实训考核标准
评价标准 考核 考 核 点 比例 A B C D 实训出勤率、学习态度、敬业精神、 职业 团队协作精神、安全规定执行等方面30% 26~30 21~25 18~20 ≤17 精神 的情况。 能力 课程标准规定的能力指标。 60% 52~60 42~51 36~41 ≤35 目标 表达 项目情况陈述清楚;回答问题正确; 沟通 实训报告书规范、合理等。 10% 9~10 6~8 4~5 ≤3 创新 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 表现 化建议被采纳;实训成果有创新等。 加分 10 5 合 计 优秀86~100分;良好70~85分;合格综合评价 60~69分;不合格<60分。 五、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
设计构成. 喻小飞.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实践性、逻辑性、应用性、公众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图片教材、PPT课件、虚拟实训、实际项目案例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相辅相成。
2、注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课程课件、教学视频、设计公司优秀案例作品等。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4、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将企业项目导入课程,校企合作共同研发,将成果作为教学资源用于教学实施。 (三)教师要求 按照学院相关规定进行。 (四)教学条件要求: 实训室名称 序号
教室 基本面积要求 基本数量要求 3
60平米 较高面积要求 较高数量要求 核心设备、工具与软件 1 2 速写本、绘画工具 拓展资料 学生自备准备 教师自行更新 六、其他必要说明(选填)
1、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修订。
2、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授课计划,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教学方案,各训练项目的参考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以保证项目训练的正常进行。 3、任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中,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案,进行详细的实训项目设计,以保证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