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罗茨鼓风机维护维修规程

罗茨鼓风机维护维修规程

来源:知库网


罗茨鼓风机维护检修规程

二○○七

目 录

1 2

总则 ··························································································· 269 完好标准 ····················································································· 269

3 罗茨鼓风机的维护和常见故障 ························································· 270

3.1 日常维护 ··········································································· 270 3。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 271

4 罗茨鼓风机的日常检测 ·································································· 273 5

4.1 检测周期及内容 ·································································· 273 4.2 检测结果的评估及处理 ························································· 274 罗茨鼓风机的检修 ········································································· 275

5.1 检修周期及内容 ·································································· 275

5.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 277

6 试车验收 ····················································································· 282 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 283

268

1 1.1

总则 适用范围

参照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罗茨鼓风机维护检修规程》(HG25011-91)及制造厂提供

的使用说明书等有关资料,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输送气体介质的罗茨鼓风机(以下简称为“罗茨风机”或“风机\")的维护检修.罗茨风机的附属设备如齿轮油泵等按各自的维护检修规程进行维护和检修.

本规程与制造厂的技术文件相抵触时,应遵循制造厂技术文件中的有关规定. 1.2

结构简述

罗茨鼓风机由机壳、转子组件、轴承和齿轮箱等主要部件组成,由电动机直接驱动,或由皮带传动机构间接驱动.

2 2。1

完好标准 零、部件

2。1。1 零、部件完整,齐全,符合图样。 2.1。2

各部连接螺栓螺母齐全满扣,连接牢固,无锈蚀,螺栓丝扣外露1~3扣。

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

2。1。4 压力表、温度计等装置灵敏准确,并定期校验。 2.1。5 2。1.6 2.2 2。2.1

阀门及附属管线安装合理,涂色符合规定. 基础坚固完整. 运行性能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 油质符合规定,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69

2。2.2 2.2。3 2.2.4 2。3 2。3.1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位温度正常,电流稳定. 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杂音。 达到设备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技术资料

设备档案齐全,各项数据填写及时、准确;设备档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2.3。1。1 风机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开箱检验记录; 2.3.1.2

风机的安装、验收记录;

2.3.1。3 风机的设备履历卡片及运行、检测、检修、验收、缺陷和事故记录; 2。3.1。4 风机的总装配图、主要零部件图及易损件图等齐全。 2.3。2 2。4 2。4.1 2.4。2 3 3。1 3。1.1

风机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设备及环境

机体及管线清洁,表面无灰尘、油垢,无跑、冒、滴、漏。 基础整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杂物,环境整齐清洁. 罗茨鼓风机的维护及常见故障 维护

罗茨风机及其附件应完整、可靠,材质符合设计要求,机体表面及其周围要保持

清洁,无灰尘和油垢.

3。1。2 操作人员应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1.3

风机在运行中,操作人员应按照岗位操作法的要求,定时、定点、定线地进行巡

回检查,每小时至少一次。检查内容为:

3。1.3。1 风机运行是否平稳,有无杂音、摩擦过热、异常振动和泄漏现象; 3。1。3.2 风机运行中各项工艺参数如压力、流量、温度、电流等是否正常; 3.1。3.3 冷却水供应是否正常; 3。1。3。4 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可靠; 3.1。3。5 电机电流有无异常升高等等.

上述各项检查内容中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处理,排除故障并如实填写原始记录;若故障无法排除时,应根据故障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如停车、启动备用设备等等,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70

3.1。4 3。1.5

设备检测人员定期对风机运行状态进行检测。

严格执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定人、定点、定质、定

量、定时添加或更换润滑油(脂).一般情况下新风机(或新换轴承)安装后第一次运转200小时后换油,以后每使用1000~1500小时后换油一次。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时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换油前应用煤油或汽油把油箱和齿轮箱清洗干净。B0201A/B煤气鼓风机采用N68防锈机械油其它罗茨风机采用N32(冬季)和N46(夏季)机械油。

3。1。6 长期停用时,应拆开清洗,擦干在滑动面涂以防锈油;装配后予以妥善保管,并定期盘车。备用设备应每天盘车一次(8~10周),每周启动一次,空载运行五分钟左右. 3。1。7 有下列情况时之一,操作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停止风机的运行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1.7。1 风机运行中压力、温度、流量等工艺参数超过规定指标,经处理无效; 3。1.7。2 风机的轴封部位或其它部位严重泄漏,无法保证安全生产; 3。1.7。3 风机运行中发生异常的剧烈振动;

3。1。7。4 风机所在岗位发生火灾或相邻设备发生事故危及风机的正常安全运行时; 3。1。7.5 发生安全守则中不允许风机继续运行的其它情况. 3.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罗茨鼓风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如下表

故障现象 两叶轮有摩擦碰撞现象 故 障 原 因 1。齿轮键松动 2.叶轮键松动 3。齿轮圈与齿轮毂配合松动 4.齿轮与轴颈配合不良 5。叶轮间隙不均匀,超过允许值 6。齿轮磨损, 使啮合侧隙超过允许范围 7.气缸中混入异物或输送介质结块 8。主、从动轴弯曲 9。轴承磨损 处 理 方 法 1.换键 2.换键 3.检查定位销是否松动 4。检查圆螺母及止动垫圈工作可靠性 5.重新调整间隙 6。若调整后仍无法满足要求时更换齿轮副 7。清除异物或结块 8.调直或更换新轴 9.更换轴承 故障现象 叶轮外径与机壳内壁有摩擦现象 故 障 原 因 1。叶轮与机壳的间隙不均匀超过允许值 2.轴承磨损,径向间隙过大 3.轴承磨损, 径向间隙过大 处 理 方 法 1。检查、调整间隙 2。检查前、后墙板与机壳结合的定位销是否松动,修复销孔并更换定位销 3.更换轴承 271

叶轮与前1.叶轮与前后墙板的间隙调整不当 后墙板有2.轴承的轴向游隙太大 摩擦现象 3.叶轮端面混入异物或结块 温度不正常 1.齿轮副啮合不良或侧隙过小 2.润滑油太脏 3。润滑油温度太高 4。系统阻力大或进气温度过高 1.重新调整间隙 2.重新调整或更换轴承 3。清除异物或结块 1。调整齿轮啮合情况 2.清洗润滑系统及轴承齿轮等并更换润滑油 3.检查油量是否正常 4。调整系统运行情况,降低进气温度 1.重新校正平衡并达到G6.3级(注① 2.紧固各部位 3。更换轴承 4。消除管道的重力和拉力,增加支撑 5。加固 1。检查、清洗、检修润滑系统排除故障,更换润滑油 2.修理或更换 3。重新找正 4。刮研轴瓦 5.修理或重新浇铸轴瓦 6.调整间隙 7。调整轴承压盖衬垫 8。更换轴承 1.调整间隙 2。更换密封垫 3.修理或更换 4.修理或更换 5.清洗过滤器 1。调整或更换 2。调直轴或更换轴 3。修理名更换 4。清除杂物 5.调整间隙或更换轴承 6。改善操作,必要时检查转子的平衡情况 7.调整或更换 8.修理,清除变形影响 1.调整齿隙, 必须时更换齿轮 2.修键槽, 换键 3.修理转子, 检查修理进气过滤器 处 理 方 法 振动加剧 1.转子平衡精度太低或平衡精度被破坏 2.地脚螺栓或其它紧固件松动 3.轴承磨损 4.机组承受进气管道的重力和拉力 5。基础不稳固 轴承发热 1。润滑不良,油不清洁,润滑油粘度过大或过小,润滑系统不畅通或有故障 2。轴上的油环没转动或转动慢带不上油 3。轴与轴承偏斜风机轴与电机轴不同心 4。轴瓦刮研质量不好,接触不良或接触弧度过小 5.轴瓦表面有裂纹,擦伤,磨痕,夹渣等 6。轴瓦端面与止推垫圈的间隙过小 7.轴承压盖太紧, 轴承内无间隙 8.滚动轴承损坏, 滚子支架破损 风量波动或不足 1。转子各部位间隙过大 2。管道法兰漏气 3.轴封漏气 4.安全阀漏气 5.进口堵塞 1.密封与轴套不同心 2.轴弯曲 3.机壳变形使密封环的一侧磨损 4。密封环内进入硬性杂物 5。轴承间隙超过规定的间隙量 6.转子振动太大 7.滑动轴承刮研偏斜 8.机壳变形 1。传动齿轮磨损, 啮合间隙过大 2.齿轮键槽与键配合松动 3。气体夹有硬性杂质, 使转子受损变形 故 障 原 因 密封环磨损 叶板互相撞击 故障现象 272

叶片与机1。组装不良 壳相摩擦 2。机壳中分面垫片太薄 3.配管应力造成机壳变形 齿轮发热或磨损过快 1.啮合间隙过小 2.润滑油质劣化 3。油泵或油路出现故障或漏油 1。重新组装并检测各部位间隙 2.加厚垫片 3.增设进、出气管托架 1.调大间隙 2。换油 3。清除故障或漏点,确保供油压力和流量 1.清洗过滤器 2.检查排气压力及负载 3。调整间隙 1。检查进、排气压力及负载情况 2.调整间隙 3.控制油位 4。更换新油 1.按规定位置校正、锁紧 2.更换轴承 3。检查管路及负载 4。更换齿轮 5.检查是否超压或调整安全阀 6.更换逆止阀 1。拆除堵塞物或打开阀门 2.检查接线或其它电器 1.控制油位 2。更换密封件 电机超载 1。进口阻力大 2。升压增大 3。叶轮与气缸壁有摩擦 过热 1。升压过大 2.叶轮与气缸壁有摩擦 3。润滑油过多或过少 4.油质不好 1。同步齿轮和转子的位置失调 2.轴承磨损严重 3。升压波动大 4。齿轮损伤 5.安全阀反复启闭 6.逆止阀损坏 1.进排气口堵塞或阀门未打开 2。电机接线错误或其它电器问题 1。油位过高 2。密封失效 有异常声响 风机不能启动 润滑油泄漏 注①:G6。3级为e·ω=6.3mm/s 式中 4 4。1 4.1.1 4.1.2 4。1.3

e ω n

许用偏心距,mm;

罢了子角速度,ω=2πn/60

转子转速,rpm。

罗茨鼓风机的日常检测检测周期及内容

罗茨风机运行中,由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运行状态检测.

正常情况下,水煤气鼓风机每周检测一次;其它风机每四周检测一次. 检测内容如下: 表1.

温度 ℃ ≤60 ≤65 ≤75 温升 ℃ ≤30 ≤35 ≤45 滑动轴承 滚动轴承 润滑油 4.1。3.1 检查项目 1.

风机和电机轴承处工作温度与温升是否正常,

其允许范围如表1。

273

2. 电机的电流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不得超负荷运行.

3。 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是否正常. 4.

轴封处有无泄漏及泄漏量的大小。

5。 风机运行中是否有异常声响及其它不正常现象。 4.1。3.2 测量项目

用便携式数字测振仪在风机和电机的轴承座或机壳外表面固定位置上测量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风机运行中轴承的振幅和振动烈度。 4.1。4 4.2 4.2。1

检测结果和数据如实填写记录,及时送交主管技术人员。 检测结果的评估和处理 振动情况的评估标准

罗茨风机及电机的轴承在运行中振动情况的评估标准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种,一般情况下,以绝对标准作为评估的依据,相对标准作为评估的参考。 4.2。1.1 振幅的评估标准

表2.

转 速 rpm <500 >500~750 >750~1000 >1000~1500 安全极限 mm 0。15 0.12 0.10 0。08 允许极限 mm 0。60 0.48 0.40 0。32 评估风机运行中轴承振幅的绝对标准如表2。 评估风机运行中轴承振幅的相对标准是以风机正常运行时的振幅(六个以上有效值的平均值)为安全极限;安全极限的四倍为允许极限. 4。2.1。2 振动烈度的评估标准

评估风机运行中振动烈度的绝对标准如表3。

评估风机运行中振动烈度的相对标准是以风机 表3. 正常运行时的振动烈度(六个以上有效值的平均值)为安全极限,安全极限的六倍为允许极限. 4.2.2

振动情况的评估

功率 KW 安全极限 cm/s 允许极限 cm/s <15 0。071 0。45

15~75 0。112 0。71 根据对罗茨风机运行中振动情况的检测结果,

风机的运行状态可分为三类:正常状态、允许状态和故障状态。

4。2。2.1 正常状态:检测结果中各项数据均小于或等于安全极限,风机的运行情况良好。 4.2。2.2 允许状态:检测结果中有一项以上(包括一项,下同)的数据大于安全极限而小于或等于允许极限,这时风机已经出现故障,应当引起注意,但还允许风机继续运行。 4.2.2.3

故障状态:检测结果中有一项以上的数据大于允许极限,这时风机运行状态已经

274

恶化,应当停止运行进行检修. 4.2。3

检测结果的处理

4.2.3。1 检查项目的处理:检查项目中的各项内容中出现异常时,由风机所在单位的主管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以消除故障,必要时应停车检修。 4.2.3.2

1.

测量项目的处理:测量项目应根据风机的运行状态(即检测数据)进行处理。 正常状态:处于正常状态的风机,可不作任何处理继续运行;但检测结果若有上

升趋势,则应查找原因,加强观察、检查并予以消除。

2。 允许状态:处于允许状态的风机,已经出现故障。风机所在单位应当查找故障原因并消除之。检测人员在第三天进行运行状态的复测,若三天内风机不能恢复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则应根据检测数据增加检测频率:当检测值小于或等于允许极限的50%时,检测频率为每三天一次,若连续三次检测数值平稳或有下降趋势时,则可恢复按正常状态检测周期进行检测;当检测值为允许极限的50~80%时,检测频率为每二天一次,若连续三次检测数值保持平稳或有下降趋势,则可改为每三天一次;若连续三次检测数值仍保持平稳,无上升趋势,则也可以按正常状态时检测周期进行检测;但一旦检测数值有上升趋势,则应按检测数值增加检测频率。当检测值等于或大于允许极限的80%时,则每天检测一次,直到风机停车检修为止.同时应当编制检修方案,做好检修的准备工作,并根据风机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预测停车检修的时间;当风机的振动情况达到允许极限时停车检修。

3。 故障状态:处于故障状态的风机已经有严重故障,继续运行有可能造成的设备严重破坏,甚至导致设备事故.因此必须立即停车检修,排除故障。风机在故障状态下继续运行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48小时。在停车前每天进行一次状态检测;若检测结果中有一项以上的数据达到允许极限的两倍时,则必须立即停车进行检修.

4。2。4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润滑管理制度,保证风机运行中各润滑部位的润滑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果发生故障影响正常润滑,应找出原因并排除之。若故障严重不能可靠润滑而危及风机的正常运行时,应停车检修。 5 5.1 5.1。1 5。1.2

罗茨鼓风机的检修检修周期及内容

罗茨风机的检修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 检修周期

5。1.2.1 小修

275

1。 风机在故障状态下运行,且排除故障的检修项目属于小修范围;

2。 风机累计运行时间达三个月时出现故障需停车检修,且检修项目属于小修范围。 5。1.2.2 中修

1.

风机在故障状态下运行,且排除故障的检修项目属于中修范围;

2。 风机累计运行时间达六个月出现故障需停车检修时,应在适当时间进行中修(有备用机组的可随时进行);

3。 5。1.3

5。1.3.1 1。 2。 3。 4. 5. 6.

7。 5.1.3。2 1. 2.

3。 4。 5. 6. 7.

8。 5.1.3.3

1. 2.

3。 276

风机运行时间累计达到一年,结合TDI 系统大修(有备用机组的除外)进行大修. 检修内容

小修

根据故障原因,排除故障; 清洗转子表面,清除污垢;

检查轴承、齿轮等传动部位、驱动端轴承和轴端各密封,更换润滑脂; 检查轴承箱、齿轮箱油位,添加或更换润滑油; 检查、紧固连接螺栓; 联轴器对中情况检查、调整;

消除跑、冒、滴、漏. 中修

包括小修项目;

清洗滚动轴承及轴承箱,更换轴承;

清洗、检查传动齿轮及各零、部件; 清洗密封装置,更换填料或密封环; 测量、调整各部位间隙; 检查、更换联轴器及附件; 清洗、检查润滑系统;

校验安全阀、自控装置及压力调节器。 大修

包括中修项目;

检修或更换主轴、机壳及前后墙板。;

检修或更换传动齿轮及主动、从动转子;

4。 转子进行静平衡、动平衡; 5。 校正机座水平度; 6.

壳体检测;

7。 机组防腐、喷漆。 5.2 5。2.1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和检修中的注意事项

5。2。1.1 确定检修内容,制订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和检修进度。

5。2。1。2 检修前向检修人员进行任务、技术、安全交底,检修人员应熟悉检修规程和质量标准,对于罗茨风机存在的重大缺陷,应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5。2。1.3 落实检修所需要的材料与备件,校验检修中所使用的量具、仪器,准备好检修所用的工具,尤其是专用工具。

5.2。1。4 风机交付施工单位进行检修前,设备所在单位必须按照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化学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的有关规定,切断电源,做好风机及其管路的卸压、隔断、置换、清洗等工作,经分析合格后,方可移交检修人员进行检修.不具备施工条件时不得强行检修。

5。2。1。5 在检修中零部件的拆装应按规定顺序进行,尽量使用专用工具;一些可以不拆的组合件尽量不拆;在拆卸过程中不准随意破坏零件,万不得已时必须经过有关技术人员的批准。

5。2。1。6 检修过程中,零部件在拆卸后和装配前都必须按要求对检修部位及关键部位进行测量,要记录下检修部位和关键部位的原始数据,如风机的内部间隙、风机结合面上的垫片厚度等等,并与图纸进行校对,作为以后装配时的参考;要如实填写检修记录。经检修的零部件尺寸及各部件的配合尺寸,必须恢复到有关图纸和技术文件所规定或允许的范围内。

5。2.1.7 拆卸时各零件的相对位置和方向要做好标记,要放置有序以免回装中出现漏装、错位、倒向等错误.即使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在组装时也不得随意调换位置;拆卸下来的零件要清洗干净,整齐地摆放在干净的塑料布上,不得直接接触地面;精密加工的零件或部位要用干净布包扎好。拆卸后暴露出来的油、气管路和开口处要及时妥善封闭,以防止异物掉入。 5。2.2

拆卸与组装(以ARMG-HG煤气鼓风机组为例)

277

5.2.2。1 。拆卸

1. ⑴ ⑵ ⑶ ⑷ 2.

拆卸中的注意事项

所有联接件和嵌合件一律刻上配合标记. 不要损伤零部件,尤其是配合表面。 所有垫片在拆卸后都要测定其厚度。

拆卸后的部件,特别是轴承应注意尘,避免灰尘污染. 拆卸步骤

从机组上拆掉所有附件──排放齿轮箱、副油箱中的油──卸下副油箱──卸下齿轮箱和齿轮──卸下前后轴承座及轴承──卸下机壳两侧的墙板。 5.2.2。2 组装

1。 组装中注意事项 ⑴

检查被拆卸的零件有无损伤情况,应特别注意检查配合部位,若发现损伤时,应

进行修复或更换。

⑵ ⑶ ⑷ 2. ⑴ ⑵ ⑶ ⑷

轴承应清洗干净,再涂上润滑油;在安装轴承时,工具、手等都应清洗干净。 将配合部位的灰尘彻底清除,然后涂上油。

各部分密封垫如有破损或失落时,则应更换规定厚度、材质的垫片。 组装步骤

将驱动侧的墙板安装在机壳上。 将叶轮部件由齿轮端装入机壳。

将齿轮墙板安装在机壳上,注意轴向总间隙,不够时可选配机壳密封垫。 组装带有涨圈的密封衬套及带有骨架油封的轴承座、前后轴承,利用前轴承座垫

片控制轴向间隙的分配。

组装齿轮,在键的侧面适当涂上二硫化钼(齿轮配合锥面不许涂油),利用从动

齿轮调整好叶轮之间各部间隙后,用锁紧螺母锁紧并防松。

⑹ ⑺ ⑻

组装齿轮箱.

组装副齿轮箱,如有必要需重新铰制副油箱与墙板的定位销孔,打入定位销。 组装联轴器及其附件。

5。2。3 机体

5。2。3。1 机体应无损伤、裂纹。

278

5.2。3.2 基础螺栓无松动、断裂现象。

5。2。3.3 机体安装后的水平度误差应不大于0。04mm/m。 5.2。4

转子

5.2.4。1 转子和轴不需更换时不应拆卸。 5.2。4。2 转子表面应无砂眼、气孔、裂纹等缺陷. 5.2。4。3 转子和轴应经无损探伤检查合格。 5.2。4.4 转子上有裂纹时的处理方法:

1。 热焊法:将转子预热到650~700°,进行焊接,焊后应缓慢冷却.

2。 冷焊法:在裂纹起、止点上,钻直径为φ2~3mm的圆孔,并沿裂纹铲成70~90°的V形坡口,深度不小于裂纹处壁厚的3/5~4/5,坡口钝边厚度应为2~4mm,必要时为增大焊口处的强度,须进行攻丝。焊补时应编制并严格执行焊接工艺;为避免铸件过热,应分段焊接;焊完一段,应迅速轻击熔焊表面,以防热裂。 5。2.4。5 转子端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0。02mm;转子两端面与墙板的平行度误差应不大于0。05mm;转子端面的径向跳动值应不大于0。05mm。

5。2。4。6 转子组装时两端轴颈的不平行度不大于0。02mm。

5。2.4.7 当出口方向和主动轴位置不变时,转子压力角间隙在转子与水平线成45°角时两个位置上应调整大小不同如图2所示,当转子处于负45°角时的间隙应为1/3D(D为两转子之间的总间隙),而处 于正45°角时的间隙应为2/3D。

5.2.4。8 转子之间的间隙、转子与机壳及墙板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表4的要求。 5.2.4。9 间隙的调整

1。 叶轮与机壳的间隙调整

叶轮与机壳的间隙在出厂时已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不需进行调整;必要时(如检 修或更换配件以及其 表4.

279

它特殊情况下)就必须通过改变墙板与机壳的相对位置予以调整。在调整达到要求后, 应修正定位销孔,重新打入定位销。

2.

项 目 机壳与转子的间隙 mm 转子与前墙板的间 mm 转子与后墙板的间 mm D36(L611D) 0。25~0.40 0。30~0.40 0。35~0.55 L20WD 0.25~0.35 0.35~0.50 0.25~0.35 0.30~0.50 0.08~0。10 ARMG—400HG 0。45~0。60 0。40~0。70 0.35~0。45 0.85~0.95 两转子之间的间隙 mm 0。30~0。60 齿轮副间隙 mm 0。05~0。08 两叶轮相互之间的间隙调整

在转动时,叶轮相互之间的间隙在各个工作曲线“啮合”部位都应该在规定范围内。如发现大小不一并且超过规定值时,可拆下从动齿轮的定位销,拧动六角螺栓,转动联轴器就可以改变从动齿轮圈与齿轮毂之间的相对位置,借以调整两个叶轮之间的间隙,使之达到规定值范围。调整完毕后装上定位销,拧紧螺栓。

3.

叶轮与前、后墙板之间的间隙

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前轴承座上有紧固螺栓A和调节螺栓B,当先拧松紧固螺栓A再拧紧调节螺栓B时,叶轮就会向驱动端移动,使叶轮与前墙板之间的间隙减小,而与后墙板之间的间隙增加:反之,当先松开调节螺栓B再拧紧紧固螺栓A时,则叶轮将远离驱动端,叶轮与前墙板的间隙增加而与后墙板的间隙减小。调整后应使轴承座上的法兰与前墙板外平面的距离基本一致,以保证轴承座与墙板的轴承座孔的同轴度。

如果叶轮与前墙板的间隙符合要求,而与后墙板的间隙不符合要求时,可在机壳与前墙板之间加入薄垫.

4. 5

工作间隙调整必须在停车状态下进行。 间隙调整后,必须按规定进行试车。

转子应进行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校正,其允许残余不平衡力矩为:

式中:

5。2。4。10

M ≤W·e/10

M ── 允许残余不平衡力矩,g·cm; W ── 转子重量,Kg;

e ── 允许偏心距(其值参见表5),μm。 表5.

转速 rpm e μm ≤500 16 ≤600 14 ≤750 12 ≤1000 10 ≤1500 8 ≤3000 6 >3000 4 280

5.2.5 轴

5.2。5.1 轴表面应光滑,无磨痕及裂纹等缺陷。必要时在修理或更换风机转子时可对轴作无损探伤.

5。2。5。2 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为直径公差的一半。

5。2。5.3 轴的直线度误差为0.02mm/m;一般情况下,轴在全长范围内直线度误差应不大于0。04mm。

5.2。5.4 轴与转子端面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100mm.

5。2.5。5 轴颈表面如有划痕等缺陷时,应当用油石或细砂纸修磨光整。

5。2.5。6 键槽中心线对轴颈中心线的偏移量应不大于0.06mm,键槽中心线对轴颈中心线的歪斜量应不大于0。03mm/100mm。

5.2。5。7 键槽磨损后,可根据磨损情况适当加大,但最大只可按标准尺寸增大一级,在结构和受力允许时,可在原键槽的90°或120°方向另开键槽。 5。2。6 联轴器

5.2。6.1 表面应无腐蚀、裂纹和损伤等缺陷。

5。2。6。2 键与键槽侧面紧密配合,上平面之间应有0.10~0。04mm的间隙;旧键槽加宽不得超过键槽宽度的10%。 表6. 5.2.6。3 两半联轴器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及联轴器对中偏差按表6的规定。 5。2.7

轴承

联轴器外圆 最大直径 mm 径向圆跳动 mm 端面圆跳动 mm 端面间隙 mm 倾斜偏移 mm 105~170 0.07 0。16 2 ~ 4 0.10 190~250 0.08 0。18 2 ~ 4 0。12 290~350 0。09 0。20 ≯ 0.18 4 ~ 6 0。16 5.2。7。1 滚动轴承

平行偏移 mm ≯ 0。14 ≯ 0。16 1。 滚动体表面及内、外滚道应无磨痕、麻点、锈蚀等缺陷。

2. 3. 4. 5.

轴承外座圈与轴承箱之间的结合面应紧密配合,不可放置垫片。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采用H7/k6配合, 轴承座与轴承外圈采用K7/h6配合。 滚动轴承安装时,必须紧贴在轴肩或轴肩垫上。

拆卸轴承应用专用工具;装配时应采用热装,可用100~120℃的油浴加热,也可

用轴承加热器加热,严禁敲打轴承或用火焰直接加热轴承。 5.2。7.2 滑动轴承

1.

刮研后的滑动轴承工作面应与轴颈均匀接触,一般情况下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3

281

点,其接触角一般为60°~90°.

2。 轴承间隙如表7. 表7. 3。 每侧间隙为顶间隙的二分之一。

顶间隙 mm 0.06~0。08 轴颈 mm 30 ~ 50 > 50~90 0。08~0。12 > 90~120 0。12~0.16 >120~160 0.18~0。20 4. 轴承体与轴

承座应接触良好,接触面积一般在60%以上。 5。2.8

密封

5。2。8。1 橡胶密封圈安装时应轻轻打入。 5。2.8。2 更换填料时,每圈的接口应互相错开120°。 5。2.8。3 V型填料与轴间的过盈尺寸一般为0.1mm.

5.2。8。4 迷宫式密封两端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为0.01mm,密封环座与轴套的轴向间隙一般为0.20~0。50mm. 5.2.8.5 为3.2 . 5。2.9

传动齿轮

机械密封安装部位的轴颈(或轴套),其径向圆跳动不大于0。06mm,表面粗糙度

5。2.9.1 齿轮啮合应平稳,无杂音。 5.2.9.2

齿轮用键固定后,径向位移不超过0。02mm.

52。9。3 齿表面接触沿齿高不小于50%,沿齿宽不小于70%。 5.2.9.4

齿顶间隙取0.2~0.3倍模数,侧间隙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中心距 mm 侧间隙 mm ≤50 0。085 >50~8 0.105 >80~120 0.130 >120~200 >200~320 >320~500 >500~800 0.170 0.210 0。260 0.340 6 6.1 6。1.1

试车与验收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确认检修工作完毕,检修记录齐全,检修质量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并做到工完、

料尽、场地清。

6。1。2 检查出入口阀门是否灵活好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6。1.3 6。1.4

检查润滑油、油位是否在液面计的两条红线之间。 检查电气、仪表、联锁装置,必须保证正确无误。

282

6。1.5 顺时针盘动转子,应无卡涩和异常声音.

6。1。6 重要机组试车应有试车方案. 6.2 6.2.1

试车 空负荷试车

6.2。1.1 按操作规程规定的程序开车.

6.2.1。2 将出口安全阀打开,使机器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运转四小时。 6。2。1.3 检查风机运行情况,应无异常振动、温升和杂音. 6。2。2 负荷试车 6.2.2.1

空负荷试车正常后方可进行负荷试车。

6。2.2.2 起动风机并达到正常运转后,逐步升高风机的工作压力;压力升高应分级逐步进行,每升一次压力运转二小时,达到额定工作压力后连续运转八小时。运转中应定时检查风机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每小时至少一次。 6。2。2.3 检查转子运转是否正常,有无杂音。 6。2.2。4 轴承部位的温度、振动应符合规定要求。 6。2.2.5 出口温度、风压及电机电流等均应符合规定。

6.2。2.6 风机的额定压力是指风机进、排气口的静压差,在排气压力正常条件下,要注意

进口压力变化情况,防止超负荷运行而损坏风机。因而不准将风机出口介质直接返回入口。 6.3

验收

罗茨风机检修质量符合要求,记录齐全、准确,经试车合格,认定达到正常的工艺指标和生产能力,即可按有关规定验收,交付生产使用。 7 7.1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7。1。1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有关安全规定. 7。1.2 7.1。3

要经常检查齿轮箱油位,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

风机在运行中出现过热、电流升高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车处理。

7。1。4 保持岗位清洁,随时消除跑、冒、滴、漏。 7。2 7.2.1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检修前应按规定办理检修任务书。

7。2。2 在切断电源、气源以后,经有关人员签字,方可施工.

283

7.2。3 7。2.4 7。2.5 7.2。6 7.2。7 7.3 7。3.1

起吊设备时,要认真检查起吊装置,确认无误方可起吊,并有专人指挥。 检修中需要盘车时应互相通知以防止人员压伤、挤伤。 拆开的管口必须用布或塑料布封好,防止异物落入管道内。 动火要办动火证。

临时照明灯电压应低于36V。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试车应有组织进行,并有专人负责试车中的安全检查工作。

7。3。2 开停车有专人操作,操作者必须持有该岗位的“安全作业证\". 7。3.3

严格按规程中启动、停止程序进行开、停车。

7。3。4 试车中如发现不正常的响声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停车检查原因并消除后再重新进行试车。

2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