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知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音乐识谱有效教学初探

小学音乐识谱有效教学初探

来源:知库网
小学音乐识谱有效教学初探

据调查显示,小学阶段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识谱学习兴趣不大,认为识谱学习难度大、不易掌握,导致此知识技能在音乐课上无法有效推行。因此,探索如何实施有效的识谱教学,对于改善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现状、增强学生识谱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识谱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阶段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我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开展识谱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学生心理特征,有效实现激趣引趣

心理学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音乐教学特别是识谱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力求使课堂情境更加形象生动,主题故事发展更加清晰。

在歌曲《小雨沙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营造雨景,将“小雨”和“种子”两种主题形象提炼出来,假想它们之间的有趣对话,学生来分组、分角色做情境表演。教师适时将歌曲曲谱中“小 雨 | 小 雨 |沙沙 沙|沙沙 沙|”——“5 3 | 5 3 | 1 1 1| 11 1|”,“种 子 | 种 子 | 在说 话|在说 话|”——“5 3 | 5 3 | 22 2 | 22 2|”进行对比听辨和模唱,故事化的情境处理让曲谱变得生动易学。

二、制定识谱策略,突出基础训练 1.节奏感的培养对识谱教学的促进作用

节奏感是通过身体运动来感知的。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的教育体系中都有研究节奏要素的单独练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特点的节奏,然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进行识谱学习。

艺术教材一年级歌曲《两只小象》的旋律节奏整齐,旋律中的固定节奏型“x x x x | x x x— |”重复出现四次,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四个小乐句。我们可先让学生掌握主题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

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待旋律演唱较熟练后,采用听唱法进行歌谱的视唱练习,结合肢体动作模仿小象表演,音乐课堂识谱教学效果良好。

2.运用熟知旋律唱谱对识谱教学的提高作用

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越是熟悉的越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演唱的兴趣,也能够在识谱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视唱的信心,激发对旋律识读的热情,将原本复杂的曲谱视唱变得简单易学一些。

艺术教材中三年级的《卖报歌》,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学生本身对乐曲主旋律有一种“似熟非熟”的印象。这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跟着乐曲轻轻哼唱,然后指导学生视唱乐曲的主旋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降低识读歌谱的难度,而且学生普遍都有较浓的兴趣和唱谱的信心,它比脱离音乐形象的单项技能训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优化识谱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艺术教材四年级四川民歌《数蛤蟆》中,反复出现的前倚音和旋律中的音程大跳是曲谱视唱过程中的重点,也是识谱的难点所在。我在多媒体中将涉及的各音之间用动画小青蛙连接,并做了有趣的动作连接。让学生在观看小青蛙跳动的轨迹中,了解倚音和大跳音程的进行路线、视唱特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难点唱法。可见,适时、适度、适量并有针对性地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小学音乐课的识谱教学中,能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识谱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只要多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