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之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

来源:知库网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之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

九年一贯办学模式发展以来,从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了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利弊关系,总的来讲,利大于弊。但是对于弊端我们不能忽视。

白银市育才学校建校5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比较多的盲点。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中,学生的教育管理有着较大的优势,如果能很好地在“贯”上做文章,那必将是学生受教育的福音,是教师乐教的良好平台。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特色之后,该校培养的学生将具有特定的“教育标签”,当然不是给每个学生贴上同样的一种品牌,这里的“教育标签”是指,学生心灵深处所具有的博大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标签”。所谓的“文化标签”是指学校一如既往地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积淀而成的内涵;二是“道德标签”。所谓的“道德标签”是指学校一以贯之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积淀而成的外相及内涵;三是“哲学标签”。所谓“哲学标签”是指学校对学生持续不断地思维、思想教育后积淀而成的对人生、生活及其他各个方面的高度认识;四是“学习标签”。所谓“学习标签”是指学校在很好的开展上述三类标签的前提下,在学生心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高度概括。笔者将“学习标签”放在最后来说,是有用意的。因为任何形式、任何态度的学习行为,其是否高效,是否达到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目的,都取决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对社会、对道德、对生活等的认识和态度上,如果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正确客观地去对待周围的一切,那么他将一定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他学习的道路将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将会为以后的学习道路最大限度的扫除障碍,帮助学生在今后更长的受教育道路上成就不朽的伟业。所以说,上述三类标签教育的形成是九年一贯的学校的教育的关键,是贯彻教育学生“立志成仁”思想的重要内容。换言之,“学习标签”教育的形成是上述三类标签教育过程中或者形成后的集大成。

但是,在我们实施教育行为的过程中,却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工作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力。

其一,思想教育难度太大。实行九年一贯制后,学生年龄跨度加大,小的六、七岁,甚至四、五岁,大的十六、七岁,学生的身心特点是有很大差异的,管理方法、教育程度必须存在明显差异,管理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因为教育存在差异,而学生是无法分辨这其中的差异的,极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生之间总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有大学生欺负小学生的现象。小学生从小被别人欺负,他们心理不平衡,他就会变本加厉地去欺负更小的学生。这样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

其二,许多工作无法统一。因为中小学生各自的特点,学校领导在师生大会上的讲话显得为难;各种文体活动无法统一进行,不统一又出现混乱现象;中小学上下课时间无法协调,强行压缩初中,学生在5分钟内可以多做一道题,强行增加小学课堂时间,小学生心理久而久之受到影响;中小学广播体操无法统一等等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解决?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如果按一个标准

强行统一,显然不符合教育规律。有的地区只能采用一主一次,以一个的不合“规矩”去适应另一个的“规矩”。

其三,对领导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由于存在上述的两个问题,就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领导能从学校发展的宏观思考去规划学校,能从中小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校内涵,坚持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学生走全面发展的路子。要求教师能从学生个案微观分析,帮助学生铺平发展道路,坚持教学走“大课堂”道路,辅导走“另辟新径”道路,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解决存在困难和阻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那就是领导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问题,全面提高领导和教师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二是合理规划德育内容,形成强化学校德育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归属感,改变过去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观念,切实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三是合理化、人性化安排作息时间。例如学校统一铃声的前提下,利用课间操、中午放学等时段,弥补初中少上课的时间。这样又不会出现初中学生和小学生同时出现在时间密集的时段,保证了校园的安全;四是文体活动尽可能的实行分学段开展,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学段学生的锻炼和审美要求。总而言之,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学生教育内容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障碍,需要同行们共同研究,共同开辟一片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新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