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里,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就依靠着这些关系彼此联系着,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社会。作为社会活动的一种,教育中也存在着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以至于经常怀着报复或报答的态度来学习,认为学习是为他人而学习。这时我们除了要端正学生的思想外,更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使学生拥有一个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高校课堂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以往课堂唯教师为核心的单边教学模式,变为双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地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这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如果学生不配合老师,很难想象教学能够成功。相反,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同样会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年代在不断更迭,每个年代的学生接触的事物都不一样,这样就造成了每个年代的学生在心理上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在8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更多的想的是如何在未来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而当代的大学生,也许积极一点的会思考以后如何挣更多的钱,对未来没有什么目标的,会去想今晚的游戏怎么练级。如果我们教师以我们自己的做事原则来思考学生的行为,那么必然南辕北辙。为什么年轻的教师更容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因为年轻教师和学生的年龄接近,接触的事物相近,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接近,所以学生对年轻教师更有认同感。那么是不是年龄大的教师就不用和学生亲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呢?肯定不行。“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教师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多少学生就因为不喜欢某个教师,因此不喜欢该教师教授的课程,结果影响了其学业。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比不可少的。
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互相尊重是基礎。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里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
老师的要求只有绝对的服从。这种思想有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古时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教育并不面向大多数人。时移世易,当今的教育是普及教育,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学生必须尊重教师,这是教育的前提。而我们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要把学生视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言语上,行动上,直到我们的思想上都应对其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只有互相尊重,良好的关系才能得以建立。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屑一顾,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也会得到学生尊重,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好的关系的建立一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尊重学生当然也不是说把学生像长辈、英雄那样尊重,这里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认为学生对教师就该绝对服从,不能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二,关爱学生是关键。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关爱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要求我们必须关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被关注,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教师要想真正捕获学生的心,首先就一定要付出自己的爱心。同时年轻教师也更有活力。但是在我所在的学校里,最受学生们欢迎和喜爱的却是一位已经退休然后返聘回来的年龄大的教师。只要是她教过的学生,哪怕只是代了几堂课,再次见到她都会对她无比的亲切。她的课程虽然只有一个学期,但是当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感谢最多的却是她。每当毕业生回学校看望教过他们的老师的时候,总会特意去看望她。为什么这位老教师如此受到学生们的爱戴,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她对学生们近乎母爱的关爱。看到学生的衣服没有整理好,她会亲自给整理;看到学生的东西掉到了地上,她都会帮着捡起来;学生的学习只要有些许进步,她就一定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如果犯了错误,她就会想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犯错误的孩子一样,用鼓励和惋惜的心情去劝诫他。因为她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使每个学生都深受感动。曾经有一个顽劣的学生,主要由于家庭的原因,对周围的人都抱着仇视的态度,在上课时就是为了影响别人学习而捣乱。我也教过这名学生,对他也是十分头痛没办法。但是我们的这位老教师用她的关爱感化了他,这名学生后来对她说:“老师,我以后挣钱一定给你花。”朴实的话语代表了学生感激的心。在这位老教师的课堂上,没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她教授的课程,学生的掌握情况总是最佳。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要我们在学生的心里用关爱撒下种子,就一定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收获。
第三,注重沟通是途径。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应该多进行沟通,并且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只有通过沟通让师生之间消除了隔阂,彼此了解,继而彼此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建立。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成功有重要的意义。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不要妄想一朝一夕或者通过几件事都建立起来。魏书生曾说过:“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
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让我们用爱心挖掘出学生的爱心,让我们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
参考文献:
[1]黄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相长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22.
[2]徐晓艳.刍议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J].文学教育,2018-11-28.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赵启明(1980—),男,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网络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