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练习卷及答案

来源:知库网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练习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xùn) 滑稽(jī) 烧灼(zhuó) 哄堂大笑(hǒng) ....B.慷慨(kǎi) 干涸(hé) 狭隘(ài) 刨根问底(páo) ....C.热忱(chén) 榉树(jǔ) 恍惚(huǎng) 拈轻怕重(liān) ....D.鄙薄(bó) 琢磨(zuó) 抽噎(yè) 参差不齐(cēn c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瘫痪 尴尬 烂慢 蛛丝马迹 C.点缀 搏学笃志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荫蔽 折散 祷告 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用这惊心动魄的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听。

B.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行进在幽深的峡谷中,他们一行人屏息凝神,感到胆战心惊。 ....

D.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有人还希望过古代隐士那挥洒自如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1 / 9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②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③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④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⑤“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⑥我们为什么活着?

A.⑥②④③⑤① B.⑥⑤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⑥③⑤ D.④②⑤⑥③①

7、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 9

(1)可爱者甚蕃(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__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______和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的品质。 4.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母亲的橙皮

李芝桂

儿时,我是极盼家里来客的。只要客来,平时似乎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老屋里,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从某个角落里摸出一些诸如橙皮、饼干之类的点心。如果客人留下来吃饭,那些平日里难得见的小鱼干、小虾米、咸鸭蛋、干米粉肉,甚至香菇、木耳,都会莫名其妙地跑上饭桌。

客人进屋后,待我们四兄弟与客人打过招呼后,母亲便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割猪草、放牛、给稻田挡水等,把我们全变出去。此时,我们尽管脸上似乎有些不太情愿,但内心却是压抑不住的兴高采烈,因为我们知道,客人吃完走后,会有好多剩菜在等着我们,那时的客人多少还有些传统的做派,荤菜一般比较斯文,个别主菜甚至纹丝不动。至于点心,虽然母亲会抢在我们进家门之前就让它们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偶尔,母亲也会很体贴地给我们每人留下一两块。这是很

3 / 9

馋人的,尤其是橙皮。

橙皮是一味乡间点心,一味用柚子皮晒制的甜点心。在赣西山区,柚子俗称橙子,柚子皮自然也就相应地被唤作橙皮。

橙皮的制作是个很诱人的活计,也是件很烦人的事情。曾见母亲忙碌它的过程:取来尚来成熟的袖子,剖开,切成厚度均匀的月牙形的薄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大锅中加水,放入铜钱铜镜之类的铜器和新鲜竹叶,煮沸,捞出,青白分明,边皮色青且透亮;滤干后,倒入调制好的糖水中“汇塘”,然后用筷子一片一片夹出,在晒盘中摊匀,不重叠,上覆干净的白纱巾,防虫透气,于太阳下晾晒;晒干后,再放入糖水中“汇糖”,如此反复两三次,即大功告成。

母亲藏东西很有一套,但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有一年,母亲准备待客时,居然发现她晒制并藏好的橙皮凭空少了一半。经过母亲的逐个审问,最终,三弟不但饿了一餐饭,还挨了一顿皮肉之苦。原来三弟竟然好几次贴着屋梁摸进了二楼的仓房里,寻到了母亲藏橙皮的瓷瓮。他一次拿几块,竟不知不觉弄去了大半。只是,我一直也没搞清楚他究竟躲在哪儿吃的,他一天到晚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居然都没有发现。

母亲后来讲:“我打他倒不全是为了这几块橙皮。他吃独食不说,万一掉下来摔成残疾可怎么办?得让他长点记性。”

在莲花、永新诸县的乡间,曾经,晒制点心是很有传统的,尤其是家里碰到嫁女的年份。有些比较讲究的人家,晒制的点心,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很多乡间水果、菜蔬都可以晒制成美味的点心,如梨子、西瓜、茄子、冬瓜、南瓜、辣椒、豆角、豆子……五花八门。新娘待客摆果盘,从早摆到晚,一拨客人一个花式,可以不重样。当然,我母亲晒橙皮,倒不是为了嫁女。她的目的,除了待客之需,更多的似乎还是为了堵住我们四兄弟的馋嘴,免得出去给她“丢人现眼”。

我们每次出门走亲戚,母亲总要不厌其烦地叮嘱一番:“吃饭夹菜,不要尽挑自己喜欢的,夹自己面前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去翻菜,有些人家菜碗上面是肉,下面可能全是萝卜、骨头什么的,你一翻,人家的面子往哪儿搁?还有点心,拿点瓜子、花生意思意思就行了,橙皮、糖果这些好点心不要去动,人家可能就弄了一点来摆摆样子,你们下手不知轻重,人家往下招待其他客人怎么办呢?”

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只是,她怎么也不会料到,她那些曾经视若宝贝东藏

4 / 9

西藏的橙皮,竟会在果盘中闲得湿软。

“她们是不是嫌我老人家不干净,我每次都洗了手的。”母亲有些伤感、委屈。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不小了。每年,母亲依然会亲手晒制一些橙皮。每次回家,一看到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侄女们,母亲便兴奋异常,总要神秘兮兮郑重其事地捧出一盘橙皮,并一本正经地给几个孩子分配,犹如当年给我们四兄弟分配一样。只是,小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礼貌性地接过后,有的直接放回了果盘,有的咬几口又放下了,有的甚至趁她不注意丢进了垃圾箱。母亲期待的那种欢悦争抢场景始终没有出现。母亲甚至不得不求援似的将橙皮塞到我手里,叮嘱我吃掉。而我却一片都难得完整地吃完。虽说,细品之下,橙皮依然是那股熟悉的淡淡的柚子香和一丝隐隐的微微的辣意,但那甜味却似乎浓得化不开,甜得“腻心”。

如此几年,有一次,母亲终于有些负气地对我讲:“这么好的东西,你们都不吃,真是吃惯了嘴,下一年我不晒了!”

我愣了一下,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她。

母亲说到做到,她如今竟真的不再花那个闲工夫去晒什么橙皮了。其实,我早就隐约感到,母亲的橙皮已如眼下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虽说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浸满了甜蜜,甜得让人在梦里都会有口水和泪水。

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这无关感情,却关乎生活,仅此而已。 1.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文章以“母亲的橙皮”作标题有何妙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文中写“三弟偷吃橙皮”一事有那些作用?

4.为什么“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请根据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2、剩下半碗饭

王韭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

5 / 9

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意。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坏?”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6 / 9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剩饭倒进“喂”的碗里→______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抽同学们写的信给编辑 →______。 2.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 3.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横线句子的含义。

4.为什么“我”最后不再称他为“喂”了?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写作题(40分)

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___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5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7 / 9

参考答案:

一 B A D A A A

(1)弹琴复长啸(2)此夜曲中闻折柳(3)故园东望路漫漫(4)百般红紫斗芳菲 二

1.(1)多(2)过分艳丽

2.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3(1)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三

1. ①母亲能干(勤劳)会持家;②母来教子有方,重视家教;⑧母亲热情好客,善解人意(体贴别人);④母亲十分要面子(有自尊);⑤母亲对儿孙充满爱心。

2. ①“母象的橙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以物写人,通过写橙皮来表现母深的 优秀品质;③“母亲的橙皮”象征了传统文化中一些日渐远离的美好东西;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寄托了作者的情感。

3. ①写出了三弟的调皮;②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③借此表现母亲家教很 严;④突出橙皮的诱感力,与后文儿孙们不愿吃橙皮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题。

8 / 9

4. 在物质概乏的年代,橙皮对小孩极具诱感力,是很香甜的;在物质丰盈的今天,橙皮对小孩已失去诱感力,甚至让人反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中一些美好东西日渐消逝的感伤和无奈。 【答案】

1.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 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

2.懂事: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善良: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宽容: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3.“笑”和“哽咽”表明因终于得到“我”的认可与接纳而产生的喜悦满足之情.也表现了“喂”的宽容与善良.

4.是“喂”的真诚善良和宽容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于是“我”由称他“喂”到称他“哥”,表现了“我”内心的转变.生活中,只要与人真诚相处,宽容待人,一切都会变得十分美好.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