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l规划・设计I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I PLANNING・DESIGN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 ■陈骁 56根横梁叠加而成,并有效地运用了下小上大的原 计中的应用,真正意义上促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水平 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加之国际文化间的交流,使得对新时 理,其设计思想侧重于“只要团结,就没有做不到” 这一理念,具体分析看来,中国馆诠释了“和谐共 生”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并结合了对现代设计 理念及古代营造法则的运用,使得这座建筑的传统 代建筑设计结合起来,使得我国的建筑设计更具独 特风格与韵味,促进我国建筑业与传统文化传承的 共同发展。 期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建筑 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地探讨。 三、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文化应用 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借助于对传 统文化符号的组合及解构等,探索了符号构成等在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而来反映城市的文化、历史 等,显示所在城市的个性,当前发展中,城市建筑 符号的意义多元化发展,建设设计对其的运用已不 局限于建筑外形等,而是诠释了人类的“再创造”, 综合了行为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使得建筑的 设计更富新意和挑战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 伴随着经济及人民生活的不断发展,有效促进 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同时也逐渐暴露了其弊病,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设计方面与传统文化的割裂,综 合当前各国的建筑设计发展现状不难看出,设计师 们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整合,注重传统 文化与建筑观念、设计技术的结合,从而使得所设 计的建筑更具长久的生命力。现代建筑设计中,对 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囊括了新的建筑技术与 建筑思想的创新等,更兼备了国家民族性的多元化 问题,设计师将更注重于对建筑内涵性与文化性的 展示,基于不同地域、民族等文化的不同,才能促 使当前的建筑显示出独有的风貌,这种建筑设计发 展的创新,值的我国的建筑业及对应的设计师学习, 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现代建筑形态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综合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来看,建筑外观造 型结构及尺寸等,均为建筑形态符号,借助予对建 筑空间、外形、结构及比例等元素的组合,设计师 能对建筑的形态结构符号进行设计,进而向人们传 达其文化价值,而此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进驻, 无疑增添了其丰富的韵味,并受到了业界内外的好 评和青睐,具体设计中,通过对建筑物各部分造型 符号进行编码,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对其的设计性表 达,此环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取应用,进 而促使相关的文化符号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展示 和延续,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具深远的传承意义, 标榜民族文化,吸引国际友人领略中国博大精深文 化的风采。 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在设计方面 针对其外形,特别构造了“东方之冠”的形态,看 上去层叠出挑、制似斗拱,富含悠久的中华传统文 化特色,其“斗冠”,也就是整个建筑的整体,是由 四根粗大的方柱撑起来的,并由象征56个名族的 之美、艺术之美等得到了充分显示,向国际友人展 示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2.现代建筑色彩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新时期的建筑设计发展中,作为构成建筑消费 群视觉认知的主要符号,建筑的色彩符号对人参观 者的感受意义重大,借助于整体的配色方案,设计 师能完成向人们视觉传达信息的过程,在此环节中, 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是人们关注到其设计方面的 色彩符号外,更注重一种消费文化的展现,通过色 彩视觉文化的享受,满足了其审美方面的需求,所 以,在新时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在设 计方案中加入具有特色的色彩方案,进而实现中国 特色色彩符号在建筑中的展示,像浪漫、喜庆以及 热烈等方面的色彩,其中红色是我国喜庆的代表, 这一点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设计中 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整体外观为大红色,代表和 显示了“中国红”的魅力,而从我国古老的建筑色 彩符号设计方面来看,红色在故宫这一建筑设计中 得到了有效体现,使其成为了我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结合的典范之作 3.现代建筑材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就建筑表面特征设计方 面而言,建筑的材质符号意义重大,是建筑表面质 感给人在感官方面的反馈,是人对材质的生理和心 理感悟,这也是建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的体现,基 于此,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利用材质的肌肤 效果将建筑的语义向使用者或观察者进行传达,借 此形式来增强建筑的审美功能,最大化建筑材质所 隐含深远意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 如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这座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材 质符号,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青砖灰瓦,众所周知, 我国的很多传统建筑在材质方面都选用了青砖灰 瓦,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韵味的传统建筑材质,体 现了我国古人对建筑色彩及材质方面的研究。而北 京大学图书馆在结构方面则选用了“斗拱飞檐”这 一我国传统建筑结构,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起了 传统建筑材质和现代建筑设计,在传承与发展的过 程中,于现代建筑物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促进了后人及国际友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 得历史及传统文化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现 实生活中,并促进了人们审美意识及水平的提高, 所以,作为我国新时期的建筑设计师,应当积极去 整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继而将传统文化符号 凝聚为一种现代设计语言,并实现其在现代建筑设 037 传统文化应用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问 题,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符号的实体存在形式,是当 前环境下最接近历史的东西,因而对这种文化符号 形式的保护,也逐渐成为了建筑设计发展中亟待解 决的问题,这更多地体现在传统文化建筑怎样存留 于现代环境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保护 缓冲区是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前必须设有的东西, 旨在减少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间的碰撞,从对其的 运用可看出,一旦确定缓冲区,就可以严格保护现 存的建筑,并使得其所反映的传统文化风貌能保持 下去,对于此区域需要兴建的现代建筑,应当严格 控制其色调、风格及高度、体量等,并用绿化带来 代替等级稍低的保护建筑缓冲带,使得建筑间的风 格等碰撞可有效减少,有助于对城市化建设进行文 明规范和治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包容性,并塑造 出了现代建筑理念, 1992年建成的世界博览会日本馆中,日本建筑 大师安藤忠雄设计运用古今结合的理念,使用集成 木材,很好的传达了传统木式建筑中斗拱的构成美。 这样的传承,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也 是对传统的尊重和创新,自然实现了对传统在现代 建筑设计中的有益传承。又如,张永和2002年在威 尼斯双年展上设计了“二分宅”,积极运用平面实现 了对于不同景致、意境和空间的吸纳,又采取古式 夯土墙及土墙内的木构支撑来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自然美”,也巧妙地传达了生态、环保及现代 中国住宅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 方面逐渐向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方面发展,这对于我 国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我国的建 筑设计师,应当积极整合和应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 化,从形态符号、色彩及结构、材质等众多方面结 合其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进而设计出具有独特文化 韵味的建筑,促进我国建筑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瞻.中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继承研 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 [2]卢卫东.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酒庄建筑设计研究 [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3]田维飞,王建英.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 中的应用探析[J].山西建筑,2011(13):2-4. (作者单位: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