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练的目的:探讨模拟仿真急救演练的方法,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能力。
方法: 对急诊科护士开展应急预案学习及仿真模拟急救演练,即采用确定内容、制订计划、拟
定演练方案、角色配置、现场实景模拟急救,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
结论:模拟急救演练是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急救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演练时间 演练地点 演练内容 参加人员 角色分工 2015.06. 16 08:00 急诊科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应急预案及流程 第一组:医生李龙芳,护士马丽娟,护士B邱竹娥、吕丽芬 第二组:医生马衡,护士A彭明顺,护士B刘姝洁、张梦玲 一老年年男性患者因胸闷不适到急诊科就诊,患者未经分诊台,直接到挂号窗口就诊,在挂号窗口突然倒地伴意识丧失。 门诊导医紧急到急诊科通知医生、护士,医生与护士A到达患者身旁,评估病情(医生),为心跳呼吸停止病人,此时护士B已推抢救车到达患者身边, 紧急将病人移至抢救车,送至抢救室。医生再次评估病情后,立即胸外按压,护士A开放气道,护士B准备简易呼吸器给A,A与医生开始CPR,B连接除颤监护仪,若室颤,医生予以除颤,再次CPR,,评估,心跳恢复,无自主呼吸(若CRP时间长,注意2分钟护士A与医生轮换,期间B建立静脉通路、用药),B准备吸引器、气管插管包,此时医生进行气管插管,A辅助,此时B准备检查心电图,插管完成后,医生辅助通气,护士B完成心电图检查,护士A测血压、佩戴腕带,若有心内科会演练场景及记录 诊指征,B通知会诊。会诊医师到达,医生交代病情,B电话通知CCU准备。护士A与会诊医师一起护送至CCU;若无指征,B电话通知EICU准备,护士A与医生一起护送至EICU。期间若需再用药、开放静脉通路B完成。A转科交接单、口头医嘱本、抢救记录。B通知家属、收费、补充归还药物。(插管前、摘手套后,手卫生) EICU接诊:按ICU接诊病人流程执行。 1
【应急预案】 记录抢救过程 【流程】 通知医生 立即抢救 生命体征平稳后,做好基础护理,妥善固定临时起搏器,交代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必要时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 心室颤动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点除颤,可重复除颤,最大能量360J 准备好抢救器械及药物,药物治疗无效无禁忌时,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遵医嘱用药 立即通知医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 做好基础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 告知注意事项
2
记录抢救 人员到位情况 履职情况 物资到位情况 □迅速准确 □基本按时到位 □个别人员不到位 □重点岗位人员不到位 □职责明确,操作熟练 □职责明确,操作不够熟练 □职责不明,操作不熟练 现场物资 □物资充分,全部有效 □现场准备不充分 □现场物资严重缺乏 个人防护 □全部人员防护到位 □个别人员防护不到位 大部分防护不到位 整体组织 □准确、高效 □协调基本顺利,能满足需求 □效率低,有待改进 应急小组分工 □合理、高效 □基本合理能完成任务 □效率低,没有完成任务 □达到预期目标 □基本达到目的,部分环节有待改进 □没有达到目标,需重新演练 报告上级 □报告及时 □报告不及时 □联系不上 配合部门 □配合、协作好,能及时到达 □配合、协作差,未及时到达 □处理到位 □部分处理不到位 □大部分处理不到位 □急救意识强 □急救意识薄弱 □急救意识差 演练效果评价 协调组织情况 实战效果评价 部门配合协作 处理结果 急救意识 存在问题 1、门诊导医发现患者突然倒地伴意识丧失时应立即进入心肺复苏程序。 2、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不均匀,未2分钟进行轮换。 3、护士对简易复苏囊的容量不熟悉。 4、抢救完毕后除颤仪未及时清洁处理,导电胶干涸 持续改进 原因分析: 1、门诊导医缺乏应变能力,病情评估及急救知识欠缺。 2、医务人员急救基本功不到位。 3、医护、护护之间配合缺乏默契。 4、护士缺乏钻研精神,很多事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 抢救结束后专注于急救药品的补充与抢救记录的书写,仪器设备处置不到位。 整改措施: 1、加强门诊导医病情评估及急救知识的培训,使其在第一时间判断患者病 情,予以相应的急救措施。 2、加强医务人员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加强医护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的配合,不定期组织急救演练,使其在急救时能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慌。 4、加强护士应急仪器设备性能及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 5、护士长在日常查房时加入随机提问的环节,启发护士的钻研精神,提高其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6、加强护士对仪器设备保养知识及工作责任心培训。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