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影响及术后 镇痛效果观察 杜平均夏丰娜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麻醉科,石家庄【摘073000) 要】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气管插管全麻病人苏醒期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75例择期进 行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0mg地佐辛,对照组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等 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呼 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拔管后lmin、拔管 后5min、拔管后10min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 组拔管时、拔管后1h、拔管后2h、拔管后4h患者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疼痛评分(VRS)评 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结论:地佐辛能显著减轻气管插管全麻病人苏 醒期疼痛,降低躁动发生。 [关键词】地佐辛;全麻;苏醒期;躁动;镇痛 中图分类号:R 61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200(201 5)04—030—03 DoI:1 0.1 1 876/mimt201 50401 1 气管插管全麻苏醒期躁动将显著增加拔管风险, 患者苏醒时意识未完全清醒,受到疼痛刺激,易烦躁 不安,可发生肢体无意识躁动,若不及时有效处理, 易导致导线和导管脱落、创面裂开和感染等危险[I-2]o 临床手术常采用丙泊酚等镇痛药物用于全麻患者镇 痛和镇静[3-4]o本研究采用新型阿片类受体地佐辛用 于全麻苏醒期,观察患者苏醒时躁动及镇痛情况,探 书。排除标准:①心、肝、肾严重疾病患者;②对本 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③吸毒史患者及精神病患者; 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饮禁食,人室后,持续监测患者 MAP、ECG、HR、SPO,。术前30min,静脉注射长 托宁lmg。舒芬太尼0.3 g/kg、咪达唑仑0.08mg/ kg、丙泊酚1.0mg/kg、阿曲库铵0.15mg/kg进行麻 醉诱导。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气管插管,接麻醉 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一2013年9月在我院择期进 机机械通气设定呼吸频率12次/分,潮气量8mL/ kg,持续泵注异丙酚4~10mg/kg・h、瑞芬太尼 0.15~0.030 g/kg-min、阿曲库铵0.06~0.10mg/ 行全麻手术患者75例,ASA分级I~II级,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 男25例,女12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 (58.96±7.85)岁,体重(53.17±6.89)kg,其中上 腹部手术21例,下腹部及盆腔手术16例;研究组 38例,男27例,女11例 年龄45~72岁,平均 kg・h。手术开始后研究组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80329,规格:5mg/mL)10mg,对照组给予静 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根据监测数据调整药物剂量, 适当麻醉深度协助手术完成。 1.4疗效评价标准 SAS躁动评分标准【5]:不能唤醒,恶性刺激仅 有轻微反应,不服从指令,1分;非常镇静,刺激机 年龄(59.82±7.64)岁,体重(54.03±7.12)kg,其 中上腹部手术23例,下腹部及盆腔手术15例;2组 患者男女比例、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内容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40~75岁;②治疗前1个 体有反应,不服从指令或交流,能自主活动,2分; 嗜睡、镇静,轻摇或语言刺激可唤醒,服从简单指令, 迅即入睡,3分;安静合作,易唤醒,服从指令,4分; 焦虑,稍有躁动,听劝阻,5分;非常躁动,撕咬气 管插管,需束缚和反复劝阻,6分;危险躁动,拉拽 月内未服用阿片类药物;③患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 作者简介:杜平均,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麻醉药理,Email:dp自sina.tom。 30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年第21卷 第4期 插管,拔除导管,辗转挣扎,具有攻击性,7分。 VRS评分标准 ]:无痛,1分;轻微疼痛,2分; 中等度疼痛,3分;较痛,无法忍受,4分;极痛,5分。 1.5观察指标 续表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呼吸时 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2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 l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rain患者MAP、HR、 血液饱和度(SpO,)指标变化情况;拔管时、拔管 后lh、拔管后2h、拔管后4h患者SAS、VRS评分 变化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 均数( ±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样 本比率用X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呼吸时间、 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_2 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lmin、拔管后 5min、拔管后10min患者MAP、HR指标显著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 各个时问点SpO: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拔管前后MAP、HR、SpO 变化情 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躁动及疼痛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1h、拔管后2h、 拔管后4h患者SAS、V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AS和VRS评分比较 指标 分组 例数 拔管后2h 拔管后4h 与对照组比较, P<O.05。 3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病特点为躁动、兴奋、定向 障碍并存,主要表现为无意识肢体动作、无理性言 语、语无伦次、妄想思维、哭喊、呻吟等不适当行为 。躁动主要诱导因素有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麻 醉用药长时间保持被动体位与引流管刺激等[8-9]o目 前苏醒期躁动处理方法包括:①维持供氧,保持呼吸 道畅通;②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氟比洛芬酯、费诺 昔康、酮洛酸等超前镇痛,降低躁动发生;③给予镇 静药物丙泊酚以降低躁动发生;④给予阿片类药物; ⑤给予Q2受体激动剂或曲马多抑制躁动发生[1O-l1]。 阿片类存在药物依赖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等副作用[12-13]o地佐辛是一种新型混合型阿片类镇痛 药,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兼备激动剂和拮抗 剂,其能够高效地激动K受体及部分激动 受体, 同时不会产生 受体依赖[14]o地佐辛通过激动分布 于大脑皮质K受体而抑制神经末梢释放缓激肽,致 使躯体痛觉感受器不能正常增敏应激,降低痛觉信号 在受损区域神经末梢传导,进而发挥高效镇痛作用。 因地佐辛同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故其同样会 使人体出现胃肠道反应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但 其相应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程度“封顶效应”,因此不 31 良反应发生也相对较少较弱,使用较安全 。同时, 地佐辛还能使突触前递质释放受到抑制,促使位于 脊髓后角相应神经突触被超极化,进而阻断中枢神经 敏化。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静脉注射地佐辛1 5min 内起效,药物半衰期大概为2.5h『 l。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应用地佐辛可有效减轻疼痛从而降低躁动发生; 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未对患者产生呼吸抑制; 良好镇静效果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减少躁动症状出 现,减免了病患因此出现可能不良后果 。 患者术后尿管引起膀胱刺激症效果[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杂志,2014,35(5):385—387,396. M,Saniova B.The comparison of general anaesthesia 【8] Hencelusing the bispectral analysis(BlS)and spinal anaesthesia in terms of the one—day health care for haemorrhoid surgery using the HAL—RAR method[J].Neuro Endocrinol Lett. 2013,34(3):217—221. et a1.Dose—dependent attenuation [9] Yoo YC,Na S,Jeong JJ,by fentanyl on cough during emergence from general 本研究结果显示,地佐辛未增加患者术后恢复 时间,未造成呼吸抑制,安全可靠,不影响手术治疗 过程及其疗效,地佐辛用药安全可靠。本研究结果 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lmin、拔管后 5min、拔管后10minMAP、HR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拔管后MAP、HR增加幅度低于对 照组(P<0.05 o这与孙国明等 s】研究结果相似,表 明地佐辛有效降低了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降 低躁动发生,临床疗效较显著。本研究还发现,研究 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lh、拔管后2h、拔管后4h 患者SAS、V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o 这与任鹏程等 9]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手术过程中 给予地佐辛能显著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能 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Ponnudurai RN,Clarke—Moore A,Ekulide I,et a1.A prospective study of bispectral index scoring in mentally retarded patients receiving general anesthesia[J].J Clin Anesth,2010,22(6):432—6. 【2】 何亮,丁颖,陈惠裕,等.预注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期依托 咪酯导致肌阵挛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884— 886. [3]Deuri A,Goswami D,Samplay M,et a1.Nonawakening following general anaesthesia after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surgery:An acute presentation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J].Indian J Anaesth,2010,54(6):569—71. 『4】殷欣,郎非非,杨旅军,等.地佐辛对缓解男性患者全 麻苏醒期导尿管不适作用【J1.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 版),2014,6(18):3292-3295. [5]潘尉洲,李艳华,薄云,等.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预防开 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研究Ⅲ.中国临床药理学 杂志,2013,29(12):903—905. [6]于向鸿,黄盛,肖剑鹏,等.不同剂量地佐辛减轻全麻拔管 期心血管反应比较[J1.I 床麻醉学杂志,2013,29(3):251.253. [7]李红伟,原大江,徐文会,等.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全麻手术 anesthes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1 1,55(1 01:1215— 1220. [10] 李品菲,史景发,洪四名,等.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胃癌手术 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反应及苏醒期躁动影响[J].蚌埠医学院 学报,2014,39(7):920.923. [I1] Lin TC,Lu CC,Hsu CH,et a1.Duration effect of desflurane anesthesia and its awakening time and arterial concentration in gynecologic patients[J].Clinics(Sao Paulo),2013,68(10) :1305-13l1. [12】 Sun ZT,Yang CY,Cui Z,et a1.Effect of intravenous dezocine on fentanyl-induced cough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a double—blinded,prospective,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J Anesth,201 1,25(6):860— 863. 【13] Sun Q,Zhou W,Wu B,et a1.Dezocine:a novel drug to prevent fentanyl—induced cough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J].J Anesth,2012,26(3):470. [14】 李英娜,刘志建,俞伟平,等.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食 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 报,2013,10(9):85—86,89. 【15] Wan Q,Xu L,Bo Y.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Dezocine on cognition function and hippocampal microglia activation of rats[J].Int J Clin Exp Med,2014,7(9):2787—2792. 【16】 Wang C,Li L,Shen B,et a1.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effects of dezocinc in elderly patients[J].Int J Clin Exp Med,2014,7(3):530-539. [17】 Lu Z,Fang J,Zhu J,et a1.Intravenous dezocine pretreatment reduces the incidence and intensity of myoclonus induced by etomidate[J].J Anesth,2014,28(6):944—7. [18】 孙国明,刘莉,武倩,等.地佐辛对全麻腰椎手术患者导尿 管不适及苏醒时间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9):1308—1309. [19] 任鹏程,安丽君,吕海港等.地佐辛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期 应激反应效果[J].江苏医药,2011,37(11):1296—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