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心血管反应和躁动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及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D组:于手术结束前约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N组:相应予以生理盐水2 ml,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1)、注药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五个时段的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拔管时至拔管后半小时内患者躁动的情况并打分(依照RIKER镇静躁动评分法)。结果 地佐辛组患者在苏醒期BP、MAP、HR较为平稳,心血管反应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可明显减轻LC患者苏醒期的心血管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关键词】 地佐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心血管反应;躁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患者要在气腹状态和特殊体位下手术,通常都选择全身麻醉,而全麻苏醒期由于麻醉减浅、吸痰等操作,伤口会出现疼痛,在导管的刺激下,很多患者会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的情况,情况严重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种疼痛的治疗[2]。本文将本院于2013年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地佐辛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心血管反应和躁动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3年拟行LC的患者6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24~60岁,其中男28例,女3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地佐辛组(D组,n=30),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组,n=3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资料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输注林格氏液,予长托宁1 mg+地塞米松10 mg静注,面罩给氧去氮。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02 mg·kg1,芬太尼2~4 μg·kg1,依托咪酯03 mg·kg1,维库溴安01 mg·kg1顺序推注,5 min行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微量泵恒速泵入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丙泊酚4~12 mg/(kg·h),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流速,维持适当麻醉深度完成手术。于手术结束前20 min左右(相当于胆囊三角分离好),静推地佐辛01 mg·kg1或者生理盐水2 ml,于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和丙泊酚,常规使用新斯的明002~004 mg·kg1和阿托品001~002 mg·kg1拮抗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本组病例均于手术结束后15 min内恢复自主呼吸,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1)、注药时(T2)、拔管时(T3)、
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五个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对拔管时到拔管后半小时内患者躁动情况进行打分(打分方式以RIKER镇静躁动评分法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χ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前、拔管前20 min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两组相比,N组明显高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两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观察指标比较详见表2。
22 两组躁动情况对比,在拔管时至拔管后30 min,N组共计28例患者出现躁动的情况,D组仅有4例患者出现躁动情况,躁动患者明显少于N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3]。因其手术时间短,为保证患者术毕能快速苏醒,术中所使用的大多是起效快、代谢快的麻醉药物,但随之而来的快速麻醉作用消失又使得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增加躁动的发生率[4]。地佐辛是一种新的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是苯吗啡烷类衍生物,其镇痛强度比吗啡强,但安全性与吗啡相似[5]。但地佐辛作为选择性的κ受体激动剂,主要对κ受体会产生激动作用[6]。κ受体主要分布在人体大脑、脊髓和脑干之中,地佐辛通过患者体内的激动κ受体产生对中枢神经的镇痛以及轻度镇静作用,加上其容易通过血脑屏障,静注后起效快,一般在15 min以内开始产生作用。而地佐辛对μ受体只有部分激动作用,不会发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因此,对患者呼吸运动影响很小[8]。由于其见效快、副作用小、镇痛时间长,作用持续时间约为3 h[9],基于这些优点,本组实验于手术结束前约20 min静脉推注01 mg·kg1地佐辛,可以在患者体内维持较长的时间,可以稳定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10],从而弥补瑞芬太尼等快速失效药物的镇痛作用,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使患者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11]。本组调查结果也显示,地佐辛组患者在拔管期间的MAP、HR均较平稳,心血管反应低于对照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也更低,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推注地佐辛能够减轻LC患者苏醒期躁动,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逐渐趋于稳定,术后呼吸影响轻微,从而提高了全麻术后苏醒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姚尚龙,王俊科.临床麻醉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2576.
[2] 曾因明,邓小明.米勒麻醉学.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912303.
[3] 李慎占,董河.地佐辛的临床应用研究医学综述,2012,18(23):40214023
[4] 钟瑜婷,刘怀萍.地佐辛对预防全麻插管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24(1):4042
[5] Cohen RI,Edwards WT,Kezer EA,et al.Serial intravenous doses of dezocine,morphine and nalbuph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for outpatients.Anesth Analg,1993,77(3):533539.
[6] 张燕敏.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妇科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观察.江西医药,2010,46(2):173175
[7] Riker R R,Picard J T,Fraser G 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for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Crit Care Med,1999,27(7):13251329
[8] 吴树荣.地佐辛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及其疗效初评.世界临床药物,1990,11(4):251252
[9] 谢其毅,吴克宏.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观察.当代医学,2011,17(11):94
[10] 马玉林,夏继林,陈宁.地佐辛不同时间用药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吉林医学,2011,32(19):39553956
[11] 刘新.539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10(10):886888
麻醉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