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
No.11. 2019Sum 204
高校危机公关中的网络舆情分析及有效引导
丁 蕾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网络作为目前速度最快的传播媒介,正在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现代社会中,高校危机频发,危机公关作为一种积极应对危机的方式逐渐走进高校视野。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学生思想的不成熟导致相互之间容易以讹传讹,再通过网络舆论的发酵,单纯的事件演变成一场对抗。因此,高校危机公关中网络舆情的分析及有效的引导必不可少。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构成因素、特点和演变规律的研究,探讨高校危机公关的危机应对战略及舆情引导方向。
关键词:高校;危机;公关;网络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9)11-0273-02
网络舆情作为高校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不容小觑的传播速度和力量。学生由幼稚蜕变成成熟、感性蜕变为理性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表达自己的言论和想法容易引发高校的舆论危机。学校应该在事态蔓延之前做好堵截措施。危机公关作为学校积极应对危机的一种方式,应该起到分析舆情并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
一、高校危机的主要类别和危机公关的新态势
在经济、政治、文化逐渐发展的当代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可能会被舆论所影响。高校更是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对象,高校任何的风吹草动可能都会引起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因此,高校更容易陷入舆论危机。高校危机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部的或者受外界影响的会危害学生和教师生命安全、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破坏学校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通常,诱发高校产生舆论危机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学生发生意外事故、教师言行失当、学校制度建设缺失等问题的发生;而外部因素则是来自于自然灾害、外部安全威胁、媒体的偏差报导、政治事件的发生等。高校危机的情况主要分为几种,详情如图1所示。
高校危机已从以前的偶然发生变为现在的常态性发生。高校危机公关作为一种积极应对危机的方式进入高校管理者的视野。高校危机公关是指利用公共关系来处理对学校产生的负面影响、重新塑造学校形象的机构。在信息传播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高校危机公关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高校管理人员公关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公关团队的缺乏危机公关最先存在于企业领域,其次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进行了深度的发展。相对于企业及政府的多变,长期处于封闭且稳定发展的高校,已经形成了常规化的管理,即便危机频发,也尽量将危机控制在校内,不让危机蔓至校外。然而目前网络极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高校已不再是通过关闭校门就能阻挡信息的象牙塔。作为一个日渐开放的组织,内部媒体数量庞大导致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任何一个小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舆论危机的导火索。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高校管理人员公关危机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公关团队成为了制约高校发展的因素之一。
2.高校公关主体利益复杂多样
高校危机的应对并非只针对高校管理人员,高校里的任何一人都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声誉。2016年,我国高校人数均已达到1.2万及以上。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个性与共性交织呈现,加上利益分配的不均,导致高校组织者在维护学校形象时很难做到利益分配均匀。
二、高校危机公关视角下的网络舆情构成
任何一种危机的蔓延,都与突发事件裹挟着舆论汹涌有关。因此,危机公关应该对舆情进行考量和分析。对舆情进行时时监测和分析,对有损学校声誉的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
“舆情”是与“舆论”类似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词语,指的是民众的意愿与情绪,是民众的意见表达。现代媒体的舆情传播早已不再依靠人们的口耳相传,也不再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而主要依靠近年来迅速走红的微博、微信等平台。高校公关中的网络舆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下转第275页
图1 高校危机的主要类型
收稿日期:2019-9-26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公共关系原理的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品牌构建策略研究——以湖南省五所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
(18C1547)
作者简介:丁蕾(1983—),女,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研究。
273
2019年第11期总第204期
社会科学研究
No.11. 2019Sum 204
第三,提升高校内部科研能力。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高校要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应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进而实现服务职能与专业发展方向的精准对接。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关注科研领域、经济发展趋势等,将其作为科研发展方向的理论基础,以此来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同时高校应正确定位研究方向与应用模式之间的关系,将自身发展模式作为主线,确保各项工作可与国家科研方向相契合,以此来为高校的学术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进而提升高校在合作发展模式中的地位。
第四,建构社会服务体系。在建构社会服务体系时,应依据高校的教育模式与服务职能方向,来与学术、学位机构进行融合,以此来为社会职能服务提供发展方向。此外,高校应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将各类合作模式的优势特性进行融合,以达到资源的合理调配,令企业与科研机构可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理念支持等,进而逐步完善高校内部的发展体系。高校也可依据自身的能力,建立平行化社会服务部门,将教育与技术部门进行统一化管理,以此来推动复合型管理职能的发展,进而令社会服务体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第五,加强党政单位与企业单位的融合力度。高校应提升与当地政府之间的沟通力度,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向,并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保证学校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形成精准对接,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应加强融合力度,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现
上接第273页
有资源,来带动自身的发展,以此来形成以经济链、服务链为主导的发展体系,令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进而推动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职能服务提供广阔平台。此外,应加强市场化运作,以资源流动模式为主,推动产业化发展,以实现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进而将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相融合,拓宽高校的服务路径,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论述,并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定位办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强化科研能力等,可推动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以提升学校在产学研融合体系中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地区政府应起到宏观调控作用,对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模式进行调研,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为高校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参考文献:
[1]叶磊,傅义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现状与对策——以盐城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9(4).
[2]谷显明.产业转移背景下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1).
[3]李欣旖,刘晶晶,闫志利,王景瑞.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研究——基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经验[J].职教通讯,2018(3).
(责任编辑:李凌峰)
事件进行公开处理,对于冷事件进行私下沟通解决。
第三,危机公关私下处理时,应与时间的利益双方进行直接沟通,根据舆情指标区分开的不同人群进行分群处理,避免舆论出现集体极化。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高校的发展与社会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舆情的构成、特征及演化规律的分析是提高高校危机公关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良好形象的构建和高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参考文献:
[1]黄小熳.高校危机公关中的网络舆情分析及有效引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446(1).
[2]徐静.网络舆情中的警察形象危机及其公关策略[J].森林公安,2015,90(6).
[3]朱胜楠,李师,高蓉蓉等.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9).
[4]方政伟.从“把关人”到“引导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
[5]王艳艳,杨丽英.微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黑河学刊,2019,241(1).
[6]黄晨晨.新媒体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J].大众文艺,2019,458(8).
三、高校危机公关中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
在网络舆情特征透明的现代社会,掌握舆情的传播规律,是当代危机公关处理舆情导向的根本。危机公关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利用舆论的传播规律,将舆论导向更有利的方向,从而消除对学校的负面影响,重新塑造高校形象。
危机的发展周期不同,但都包括萌生、发展、高潮、消亡等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舆论发展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对应的舆情引导策略也有不同。
1.危及潜伏期的舆情导向
高校危机主要以突发的形态出现。在危机潜伏期,危机公关的处理战略应该以预警为主,尽可能将危机扼杀于萌芽之中。此时的舆情引导战术为舆情监测。通过校园网的信息进行抓取、分析和处理,将会对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产生影响的不良言论进行提取。重点监测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言行不当、自然灾害和突发的安全威胁等。
2.危机发展期的舆情导向
社会对高校的高度关注,加上网络聚焦,高校突发事件很快就会成为风口浪尖上被无限放大的事件。因此,此时的舆情导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和判断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通过核心指标的考量,判定舆情的整体影响力。
第二,根据经验和指标设定网络舆情的“阈值”,对热
(责任编辑:李凌峰)
2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