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认识几分之一_人教新课标

来源:知库网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认识几分之一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课文讲解

主题图,游乐园,体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 例1,两个小朋友平分月饼,引入分数。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在此基础上,把月饼平均分成四块,让孩子通过迁移来推想:每块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一,该怎样写。 认识了上面分数后,进行抽象、概括,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但不给出分数的定义。 例2,同学们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小精灵聪聪问:“还有别的折法吗?”鼓励孩子进行探讨,加深对1/4的理解,同时培养交流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例3,有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第一组数是例1中学过的分数,第二组取材于主题图中鸽子吃食情境。让孩子在直观图的帮助下进行比较,填出结果。

小精灵明明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观察、比较,体会到: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辅导精要

分数,其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达了这种数的特征。例如,一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

教师可买回一些饼干为孩子学习分数知识做准备。

学习之前,教师与孩子一起吃饼干,这只有在家庭学习环境里能够做得到。 教师拿出4块饼干,和孩子平均分,每人吃2块。教师说:你吃下了数2。 孩子拿出2块饼干,和教师平均分,每人吃1块。孩子说:我吃下了数1。

教师拿出1块饼干,用水果刀把这块分成2半,与孩子平均分,每人吃一半。教师问:你吃下了数几?孩子可能说:我吃了一半;也可能说:我吃了0.5。

还有的孩子可能陷入沉思:2和1,是整块饼干;这是半块饼干。他甚至可以拿出饼干重新分一分,三次都是平均分,列式分别是

1 / 3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4÷2=2,2÷2=1,1÷2=1/2,是一块饼干的二分之一。

教师告诉孩子:主题图里可以找到许多这种几分之一的数。让孩子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其中的分数,如一个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并写出了一些数:

通过比较得出:2和1是整数,像1小,是经过平均分而得到的数。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些分数都比

让孩子让顺序排列分数,得到:

。再补充上一些他认为可能存在的分数。让孩子对分数的认识从有限

的个数发展到无限的个数。

阅读例1,让孩子对课文进行补白,“平均分”、“它的几分之一”下划线。教师问: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过渡到例3。

例3,左图,原来两个块饼干一样大,平均分后,左边的1份比右边的1份大(把它们连线),所以1/2>1/4。同理,右图,原来两个食盒一样大,平均分后,左边的1份比右边的1份小,所以1/4<1/3。

然后,从上述数列里任意抽取出两个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让孩子认识到数列里的分数可以用“>”连接起来,并发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而其中的1份就越小,即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例2,拿出几张正方形纸,让孩子动手操作折出它的1/4,如下图:

并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说一说自己折的1/4的含义,再选几种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让孩子观察、比较,认识到:它们的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

“做一做”。

第1题,让孩子先说整个图形是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第一个图,这个圆是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

第2题,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类型与例3相同。第二组分数对应的直观图上下排列,便于孩子观察比较。

习题解析

2 / 3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第1题,前面的学习都是从图形理解分数,在这里与之相反,看分数,给图形涂颜色。让孩子边涂色边说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几份。

第2题,判断题,重点检查孩子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使孩子进一步明确: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第2图,三角形中的3份图形不一样大,不是平均分,它是错的。第4图,圆平均分成8份,这个分数也是错的。

第3题,看图写分数,比大小,在比较中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学具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各种图形的纸张5张。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