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指 导 书
冯天麟编
液压传动系统课程设计步骤
一、设计依据及参数的提出
1. 根据生产或加工对象工作要求选择液压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和规格; 2. 分析机床或设备的工作循环和执行机构的工作范围;
3. 对生产设备各种部件(电气、机械、液压)的工作顺序、转换方式和互锁
要求等要详细说明或了解;
4. 一些具体特殊要求的动作(如高速、高压、精度等)对液压传动执行机构的 特殊要求;
5. 液压执行机构的运动速度、载荷及变化范围(调节范围); 6. 对工作的可靠性、平稳性以及转换精度的要求; 7. 其它要求(如检测、维修)。 二、负载分析 2.1负载特性
液压执行机构在运动或加工的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载有工作阻力、摩擦力、惯性力、重力,密封阻力和背压力。但是从负载角度归纳为三种负载,即阻力负载、负值负载、惯性负载。
1. 阻力负载(或正值负载)——负载方向与进给方向相反,即机床切削力(如:
铣、钻、镗等),摩擦力,背压力。
切削力+重力+惯性力 切削力+惯性力+摩擦力
图 2-1 切削力分析图
2. 负值负载(或超越负载)——负载方向与执行机构运动方向相同(如:顺铣、
重力下降,制动减速等)。
3. 惯性负载——机构运动转换过程中由惯性所形成的负载(如前冲和后冲,系统的爬行)。
2.2 执行机构负载分析
1. 液压缸机械负载计算
2
(1)液压缸机械负载计算
在设计选取功率匹配时,一般主要考虑工进阶段的驱动功率,即负载F为:
F(FfFtFg)mm一般取0.9~0.95
(2-1)
Ff—摩擦力 Ft—负载 Fg—惯性力
(2)液压缸的工作循环图
负载图(P-t)
图 2-2 执行机构工作负载循环图
2. 液压马达的负载
3
MMtMfMm (2-2)
注意:液压马达的低速稳定性的问题;即为非常重要的性能参数
三、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3.1 初定液压缸工作压力
1. 液压缸的工作压力选择因素
(1) 液压缸的安装布局;分析驱动力的传递形式如压下力,举升力,斜推力(分
力关系)等
(2) 系统效率
压力适中 压力低,效率低(3) 负载刚度和密封性能(活塞及液压缸径大,负载刚度性能好)
切削机床一般选用压力在10MPa以下,小型 机械在1016MPa,大型重型机械在2030MPa以下。 2. 液压缸主要结构尺寸
(1)活塞杆与缸内径的选取
尺寸大;压力低、流量大 尺寸小;压力高、流量小,但对强度、刚度、密封要求高d——活塞杆直径,D——液压缸内径
拉伸时d注意: 对于活塞杆
DD0.3~0.50.5~0.7压缩时d
(2)液压缸有效工作面积
液压缸的工作面积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执行机构的抗负载能力和工作的稳定性及平稳性,选取适中的活塞面积是至关重要的,从传统的选取方法为;
qminAvmin (3-1)
vmin主要为最低工作稳定速度
3.2 执行元件的工况图
qmin为液压阀或液压泵的最小流量 4
图 3-1执行元件工况图
四、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拟定 4.1 开式回路与闭式回路
1.开式回路;结构简单,散热性好,但体积大,空气容易渗入介质中,效率低,用
于不受体积限制的中小型功率系统中多为定量泵系统。
2.闭式回路;效率高,空气不易渗入系统中,用于功率较大且体积受限制(如行走
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多为变量泵系统。
4.2 定量系统与变量系统
1. 定量系统;定量泵——节流阀——液压缸或定量马达,制造成本低,体积小,
速度控制灵敏度高,但溢流及节流功率消耗大,发热量大,宜用于小功率及要求控制灵敏度高的场合。
变量泵——定量液压马达定量泵——变量液压马达容积调速 2. 变量系统; 变量泵——变量液压马达
5
调速范围大,效率高,但造价高,结构复杂。 4.3 执行机构的选取
液压缸:直线往复或转换旋转(液压缸与齿条组合)
液压马达:旋转运动或转换直线往复(液压马达与丝杆螺母) 4.4 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1.尽可能减少液压元件(否则会带来压力损失增加,发热,故障环节增多) 2.减少液压元件的品种规格(否则会使得安装复杂,处理事故困难增大且备件繁多)
3.实现所要求的功能,且操作简单,工作可靠、维修方便 4.设置测试点(不宜拐角处,上游5d,下游10d,易观查的地方)
五、液压元件选择
5.1 液压泵选择
1.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pp
ppp1p (5-1)
p1——执行元件最高工作压力
p1——含油路沿程、局部损失等
简单系统p取(0.2~0.5Mpa) 复杂系统p取(0.5~1.5Mpa)
2.液压泵最大工作流量qp
qpKqmax (5-2)
qmax——同时作用的液压缸或马达的最大工作流量
注:在最大工作流量溢流时(定量系统)要求溢流量占系统供油总量的15% K——油泵泄漏系数,一般取1.1~1.3,大流量取小值,小流量取大值。
3.液压泵的规格选择
除流量、压力要满足系统要求外,还需要考虑液压泵的其它机械性能如 (1)容积效率 (2)抗污染能力
(3)性价比
4. 电机功率N
Nppqp612p(Kw) (5-3)
6
5.2 液压阀的选择
(1)额定流量大于工作流量,但小于20%
(2)调速阀,节流阀的最小稳定流量要满足系统最小稳定速度 5.3 辅助元件的选择
1. 过滤器;精度适中,通过流量须大于泵额定流量,qp的22. 蓄能器;注意用途如作为消除脉动、缓冲、瞬时油源等 3. 管道和管接头选择与布局
a. 压力油流速确定 b. 少弯头 4. 油箱容积V
低压2.5Mpa V取(2~4)qp 中压2.5~6.3Mpa V取(5~7)qp 高压6.3~31.5Mpa V取(6~12)qp
六、控制形式的选择 6.1 控制关联分析 1. 动作顺序关系
2.5倍
a 先夹紧加工件,后切削b 先停止切削加工,后松开夹紧装置
2. 机构动作互锁
a 夹具压紧b 防止误操作 3. 局部与整体
关键机构独立循环失电控制(装夹机构)
6.2 控制方式
1. 触点控制
(1)手动控制(启动液压泵) (2)分开控制与集中控制 (3)发动机构与电器
铣床动作转换 动作与延时
平面磨床的两端点延时(中间为两次磨削两端为一次磨削,)
2. 程序控制(计算机控制)
(1)设计控制程序须考虑机构动作及发讯装置的
工作状态
状态,位置时间
(2)控制程序与敏感元件的物理量与数字量的转换 (3)控制逻辑关系;顺序动作,互锁要求等
七、液压系统压力损失,发热及温升的验算(阅书)
7
八 绘制工作图,编制技术文件(阅书)
九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9.1 设计目的及参数的提出 9.1.1设计内容
设计一台双面钻孔卧式组合机床液压系统。
9.1.2设计要求及参数
(1) 设计要求
要求机床的工作循环为: ① 左,右动力部件同时快进——左,右动力部件同时工进——左,右动力部件同时快退——左,右动力部件原位停止,系统卸载;
② 左动力部件快进——Ⅰ工进——Ⅱ工进——右动力部件快进——Ⅰ工进——Ⅱ工进——左,右动力部件他是快退,原位停止,系统卸载。 (2) 各循环工步的选择要求
各循环工步的运动长度选择要求:
快进 205mm,Ⅰ工进 35mm,Ⅱ工进 10mm,快退 250mm。 (3) 钻床工作参数及要求
钻床要求用变量泵供油,加调速阀调速,用非差动连接。
表9-1 钻床要求的工作参数 动力部件快进,快退摩擦阻力(N) 900 动力部件切削负快进速度v1载(N)(Ⅰ/Ⅱ) (m/min) 8000/2500 5.8 (Ⅰ/Ⅱ)工进速度v2v3 (m/min) 0.1~0.5/0.05~0.1 10.4 快退速度v4 (m/min) 其中:切削负载含摩擦阻力。
9.2 液压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9.2.1 负载分析与计算
负载分析中,暂不考虑回油腔的背压力,液压腔的密封装置产生的摩擦阻力在机械效率中加
以考虑。因工作部件是卧式放置,忽略惯性力,则主要考虑摩擦阻力和切削负载即可。如果忽略切削力引起的颠覆力矩对导轨摩擦力的影响,并取液压缸的机械效率m为0.90,则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总机械负载可以算出,列表如下:
表9-2 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负载值 工况 快进 Ⅰ工进 Ⅱ工进 快退 液压缸负载F(N) 900 8000 2500 900 液压缸驱动力F0=Fm(N) 1000 8889 2778 1000
8
按照要求,作出系统的工作循环图如下:
图9-1 工作循环图
系统的总机械负载图如下:
图9-2 总机械负载图
各工作循环中各工步的速度图如下:
v/(m/min)
图9-3 负载速度图
9.2.2液压缸参数计算
从表2中可以读出,钻床液压系统在Ⅰ工进时有最大负载约为9000N,则根据表9-1
(教材一,P270),选择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1.5MPa。液压缸选用单杆式,并在快进时选用非差动连接。不考虑液压缸的背压,由Ⅰ工进时的负载初步计算A1,即FA1p,推出,
A1888959.26cm2。 61.510在钻孔加工时,液压缸回油路上必须具有背压p2,以防止孔被钻通时滑台突然前冲,
可取p2pb0.8Mpa,快进时由于油管中有压降p存在,有杆腔的压力必须大于无杆腔,估算时可取p0.5MPa。快退时回油腔是有背压的,此时p2可按0.5MPa估算。
由表1可知,Ⅰ工进时的液压缸驱动力是最大的,可据此计算液压缸有杆腔的面积:
FmA1p1A2p2,选择p11.9MPa,已知A159.26cm2,p20.8Mpa,得 A229.63cm2,D4A18.69cm,d4(A1-A2)6.14cm。根据GB2822-1981
(以及JB1068-67,《液压传动设计手册》,社会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将这些直径圆整成标准值,得:D9cm,d6.30cm。由此求得液压缸两腔的实际有效面积为:
2A1D22(Dd)32.4cm2。
63.6cm,A24429.2.3液压缸各工作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功率
根据2.计算得到的D与d值,可估算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中的压力,流量和功率,
如下表所示:(其中Ⅰ工进和Ⅱ工进的速度分别取v10.1mmin,v20.05mmin。)
表9-3 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功率 工况 计算公式 负载F(N) 回油腔压力进油腔压力输入流量Q(10ms) 6.15 43p2(MPa) 0.5 p1(MPa) 0.41 功率 P(W) 253.4 快进 p2pp1(FA2p2)A11000 QA1v1,Pp1Q Ⅰ工进 p2pbp1(FA2p2)A18889 0.8 1.81 0.11 (0.55) 0.053 (0.11) 5.62 19.18 (95.9) 4.48 (8.96) 725.1 QA1v2,Pp1Q Ⅱ工进 p2pbp1(FA2p2)A1 2778 0.8 0.85 QA1v3,Pp1Q 快退 p2pp1(FA1p2)A2 1000 0.5 1.29 QA2v4,Pp1Q 10
按照最低工进速度验算液压缸尺寸:
Qmin0.053104A163.6cm63.6cm2,
0.05vmin602即液压缸尺寸满足要求。 液压缸的进油腔压力,输入流量和功率用图示分别表示如下:(其中各工作阶段的运动时间为:t12.12s,t221s,t312s,t41.44s。)
图9-4 进油腔压力图
Q/(
图9-5 输入流量图
11
P
图9-6 功率图
9.2.4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1) 确定液压泵类型及调速方式
由功率图,速度图以及负载图可知,这台钻床液压系统的功率小,滑台运动速度低,
工作负载变化小,可采用进口节流的调速方式。为防止钻孔钻通时滑台突然失去负载向前冲,回油路上设置背压阀,初定背压值为pb0.8MPa。
由于液压系统选用了节流调速的方式,系统中油液的循环必然是开式的。
从流量图可知,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的比值约为116,而快进快退所需的时间比工进所需时间少的多,因此从提高系统效率,节省能量的角度上来看,采用单个定量泵作为油源显然是不合适的,宜采用双泵供油系统,或者采用限压式变量泵加调速阀组成容积节流调速系统。
综上,选用双作用变量叶片泵供油,调速阀进油节流调速的开式回路,溢流阀做定压阀和安全阀,并在回油路上设置背压阀。
(2) 选用执行元件
因系统动作要求正向快进和工作,反向快退,且快进快退速度较高,因此选用单活塞杆液压缸,非差动连接,无杆腔面积A1与有杆腔面积A2的比值根据Ⅰ工进时的压力与阻力的关系初算A1,再结合背压计算A2。详见2.2。
(3) 快速运动回路和速度切换回路的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的运动方式,采用非差动连接与双作用变量叶片泵供油,调速阀调速来实现快速运动。
本设计采用两位两通电磁阀的速度换接回路,控制由快进转为工进。(与采用行程阀相比,电磁阀可直接安装在液压站上,由工作台的行程开关控制,管路较简单,行程也容易调整。)
(4) 换向回路的选择
本系统对换向的平稳性没有严格要求,所以选用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回路,为方便实现非差动连接,选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12
(5) 组成液压系统
将上述所选定的液压回路进行组合,并根据要求和需要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及组成如图所示的液压系统图。为便于观察压力,在液压泵的出口处,液压缸无杆腔进油口处和有杆腔的出油口处设置测压点。若设置多点压力表开关,则只需要一个压力表即能观测多点压力。
其中:图中的 +或者⊥ 表示油路相通,
图9-7 液压系统原理图
表示油路没有相通。
9.2.5 液压泵及电动机的选择 (1) 液压泵的选择
由图4可知,液压系统在Ⅰ工进阶段液压缸的工作压力最大,整个工作循环中最大
工作压力为1.81MPa,系统采用溢流阀进油节流调速,选取进油管压力损失为0.5MPa,压力继电器可靠动作需要压力差为0.5MPa。则液压泵最高工作压力可按式ppp1p,算出,pp(1.810.50.5)MPa2.81MPa,因此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可取
pr(130%)2.81MPa3.653MPa。由图5可知,快进时液压缸所需流量最大是: Qmax6.15104601000L/min36.9L/min,即Qmax36.9L/min。则液压泵所
需的最大流量为QpKQmax1.12(115%)36.9L/min93.4L/min,其中K取1.1.
根据上面计算的压力和流量,查产品样本,选用YBP-100型的变量叶片油泵,该泵
13
额定压力为6.3MPa,额定转速为1000r/min,额定流量为100L/min,额定功率为13Kw。
(2) 电动机的选择
取的泵的机械效率为10.9,电机的机械效率为20.75。 快进时:电机所需功率为P1
pp1Q112(p1p1p2)Q112,其中p1=0.5MPa是进
油路压力损失,p2=0.5MPa是压力继电器可靠动作需要的压力差,
Q1100103/60m3/s1.67103m3/s,推出,P13488W;
Ⅰ工进时,电机所需功率为P2pp2Q212(p2p1p2)Q212,其中p1=0.5MPa
是调速阀所需最小压力,p2=0.5MPa是压力继电器可靠动作需要的压力差,
Q21.12(10.15)0.1104m3/s0.253104m3/s,得,P2105.3W;
Ⅱ工进时,电机所需功率为P3pp3Q312(p32p1p2)Q312,其中p1=0.5MPa
是调速阀所需最小压力,p2=0.5MPa是压力继电器可靠动作需要的压力差,
Q31.12(10.15)0.053104m3/s0.134104m3/s,得,P346.7W;
快退时,电机所需功率为P4pp4Q412(p4p1p2)Q412,其中p1=0.5MPa是
回油路压力损失,p2=0.5MPa是压力继电器可靠动作需要的压力差,
Q4100103/60m3/s1.67103m3/s,得,P45666W。
由以上计算可知,最大功率出现在快退阶段,Pmax5666W,则电动机的功率应为Np5666W。 据此查样本选用Y160M-6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动机额定功率为7.5Kw,额定转速为970r/min。
9.2.6液压阀,过滤器,油管及油箱的选择 (1) 液压阀及过滤器的选择
根据液压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和通过各个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最大流量,可选出这些元件的型号及规格,列表如下:
表9-4 液压元件明细表 编号
元件名称 估计通过流量14
元件型号 规格 (L/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U线隙式滤油器 变量叶片油泵 三相异步电动机 溢流阀 单向阀 弹簧管压力表 两位两通换向阀 两位两通换向阀 三位四通换向阀 三位四通换向阀 调速阀 调速阀 调速阀 调速阀 两位两通换向阀 两位两通换向阀 两位两通换向阀 两位两通换向阀 单向阀 单向阀 弹簧管压力表 弹簧管压力表 弹簧管压力表 弹簧管压力表 液压缸 液压缸 背压阀 背压阀 片式滤油器 片式滤油器 200 90 — 20 80 — XU-B200100 YBP-100 Y160M-6 YF-L20B I-100 Y-100 22D-63B 22D-63B 34D-63B 34D-63B Q-10B Q-10B Q-10B Q-10B 22D-63B 22D-63B 22D-63B 22D-63B I-40 I-40 Y-100 Y-100 Y-100 Y-100 2.5MPa 6.3MPa 7.5Kw 5~70MPa 100L/min 10MPa 6.3MPa 6.3MPa 6.3MPa 6.3MPa 40 40 40 40 0.6 0.6 0.6 0.6 0.050L/min 0.050L/min 0.050L/min 0.050L/min 6.3MPa 6.3MPa 6.3MPa 6.3MPa 36.9 36.9 36.9 36.9 33.7 33.7 — — — — 36.9 36.9 40L/min 40L/min 10MPa 10MPa 10MPa 10MPa 9063 9063 B-63B B-63B 9063 9063 6.3MPa 6.3MPa 5MPa 5MPa 40 40 70 70 4144 4144
(2) 油管的选择
根据选定的液压阀的连接油口尺寸确定管道尺寸。由于系统在液压缸快进,快退时,流量最大,实际最大流量约为:Qmax36.9L/min,则泵的流量为额定流量100L/min,连接液压缸的进出油路油管的直径选择公称通径为20mm。所以,按产品样本标准JB827-66,JB/Z95-67,选用公称通径为20mm的管件。 2.6.3 油箱容积的选择
中压系统的油箱容积一般取液压泵额定流量的5~7倍,这里取6倍,即V6Qr,其中Qr为液压泵每分钟排出压力油的体积。得,V=600L。
15
9.2.7 系统压力损失,发热及温升的验算
(1 ) 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由于系统的具体管路布置尚未清楚,整个回路的压力损失无法估算,仅只有阀类元件对压力损失所造成的影响可以看得出来,供调定压力值时参考。由于快进时的油液流量比快退时的流量大,所以其压力损失也就比快退时的大。因此必须计算快进时进油路与回油路的压力损失。假定液压系统选用N32号液压油,考虑最低工作温度为15℃,由手册查出此时油的运动粘度1.5st1.5cms,,油的密度900Kgm,液压元件采用集成块式的配置形式,Q取36.9L/min,即Q0.000615ms。 判定雷诺数Re:Re323vd1041.2732Q此处d取20mm,即d0.020m,104,
d代入数据,得Re2612300,则进油回路中的流动为层流。
沿程压力损失p:选取进油管长度为l1.5m,则进油路上的流体速度为:
Qvd2464lv21.96m/s,压力损失为,p31792.6Pa0.03Mpa。
Red2 局部压力损失:由于采用集成块式配置的液压装置,所以只考虑进油路上的阀类元件和集成块内油路的压力损失。通过各阀的局部压力损失按式 pps(式1-39)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编号 5 7 9 15 16
若取集成块进油路的压力损失pj0.03MPa,则进油路的总压力损失为:
元件名称 q2),(教材二,qs表9-5 各阀局部压力损失 实际流量q额定压力损失额定流量qs(L/min) ps(MPa) (L/min) 100 63 63 63 63 80 40 40 36.9 36.9 0.2 0.4 0.4 0.4 0.4 实际压力损失p(MPa) 0.128 0.161 0.161 0.137 0.137 单向阀 两位两通换向阀 三位四通换向阀 两位两通换向阀 两位两通换向阀 ppppj(0.030.1280.161*20.137*20.03)Mpa0.78Mpa
即:p(0.50.5)MPa1.0MPa。也就是说,初选的进油管压力损失略大于实际油路压力损失。这说明液压系统的油路结构以及元件的参数选择是基本合理的,满足要求。 (2) 系统发热及温升验算 在整个工作循环中,Ⅰ工进和Ⅱ工进阶段用的时间都较长,而快进快退时系统的功率较大,所以系统的发热量大小无法判断,故计算如下:
16
快进时液压泵的输入功率P13488W,而快进时液压缸的输出功率:
''P1F1v110005.8/60W97W,系统的总发热功率:1P12P13294W,发
热量Q1热1t132942.12J6983J。
Ⅰ工进时液压泵的输入功率P2105.3W,而Ⅰ工进时液压缸的输出功率:
P2'F2v288890.1/60W14.8W,系统的总发热功率:2P22P2'75.7W,
发热量Q2热2t275.721J1590J。
Ⅱ工进时液压泵的输入功率P346.7W,而Ⅱ工进时液压缸的输出功率:
P3'F3v327780.05/60W2.3W,系统的总发热功率:3P32P3'42.1W,
发热量Q3热3t342.112J505J。
快退时液压泵的输入功率P45666W,而快退时液压缸的输出功率:
P4'F4v4100010.4/60W173W,系统的总发热功率:4P42P4'5320W,
发热量Q4热4t453201.44J7661J。
综合以上可知,发热量最大的阶段是快退阶段,即取max5320W。
假设油箱三个边长的比例在1:1:1到1:2:3范围内,且油面高度为油箱高度的
280%,其散热面积近似A(m)为A0.0653V2,得A4.624m,假定通风良好,取油
232箱散热系数CT1510Kw/(mC),则利用式T,可得油液温升为: CTAT76.7C。设环境温度为T220C,则热平衡温度为:T1T2T96.7C。
T1[T1]55~70C。所以油箱散热必须加装专用冷却器。
32再验算,取CT11010Kw/(mC),则利用式T,可得油液温升为: CTAT10.5C。设环境温度为T220C,则热平衡温度为:T1T2T30.5C。
T1[T1]55~70C。所以加装冷却器后油箱工作温度没有超过最高允许油温,散热可以
满足要求。
17
9.2.8 电控系统的设计(采用PLC控制方式) (1) 各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其中表中的符号含义: ON: 电磁铁动作 OFF:电磁铁不动作 工作阶段 循环1 同时快进 1Y 2Y 3Y 4Y 5Y 6Y 7Y ON 8Y ON 9Y ON 10Y ON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N OFF OFF ON OFF OFF ON ON OFF ON OFF ON 同时Ⅰ工进 OFF OFF ON 同时Ⅱ工进 OFF OFF ON 同时快退 系统卸载 循环2 左快进 左Ⅰ工进 左Ⅱ工进 右快进 右Ⅰ工进 右Ⅱ工进 同时快退 系统卸载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N OFF ON OFF ON ON ON ON ON ON ON OFF OFF OFF ON ON OFF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FF OFF ON ON OFF OFF OFF ON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OFF 表6 各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2) PLC控制连接图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1SB:启动/复位按钮 KM:中间继电器 2SB:启动循环1按钮 1Y~10Y:各电磁阀 3SB:启动循环2按钮 4SB:急停按钮 1x~8x:位置开关
图9-8 PLC控制接线电路图
18
(3)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梯形图
9-9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梯形图
19
图
(4) PLC控制梯形图
图9-10 PLC控制梯形图
20
(5) 指令语句表
表9-7 指令语句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LDI 413 急停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21
OUT 436 OUT 442 LD 403 ANI 404 LD 407 ANI 408 LD 404 ANI 401 LD 408 ANI 405 LD 401 AND 405 MCR 100 MC 101 LD 412 LDI 405 OR 432 ANI 404 LDI 401 LD 433 AND 437 AND 440 ORB ANI 402 同时Ⅱ工进 同时快退 系统卸载 启动循环2 左快进 8 OR 433 OUT 433 OR 436 OUT 436 OR 434 OUT 434 OR 435 OUT 435 LD 400 启动 OR 430 ANI FR LDI 431 AND 430 OUT 100 OUT 101 MC 100 AND 411 LDI 401 LD 433 AND 437 AND 440 ORB OUT 433 OUT 437 OUT 440 LDI 405 AND 441 AND 442 ORB OUT 436 OUT 441 OUT 442 LD 402 LD 433 AND 440 ORB ANI 403 OUT 433 OUT 440 LD 406 LD 436 AND 442 ORB 确定原位 启动循环1 同时快进 同时Ⅰ工进 OUT 430 ANI 435 ANI 402 LD 436 ANI 406 OUT 432 OUT 433 OUT 437 OUT 440 LD 402 LD 433 AND 440 ORB ANI 403 左Ⅰ工进 42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ANI 407 OUT 440 LD 403 OR 433 ANI 404 OUT 433 LD 404 LD 431 AND 436 AND 441 AND 442 ORB OUT 431 OUT 436 OUT 441 左Ⅱ工进 右快进 右Ⅰ工进 84 OUT 433 107 OUT 431 108 OUT 436 109 OUT 442 110 LD 407 111 LD 431 112 AND 436 113 ORB 114 ANI 408 右Ⅱ工进 115 OUT 431 116 OUT 436 117 LD 408 118 LD 434 119 AND 405 120 ORB 121 ANI 401 122 ANI 405 同时快退 ANI 406 100 OUT 442 101 LD 406 102 LD 431 103 AND 436 104 AND 442 105 ORB 106 ANI 407 123 OUT 434 124 OUT 435 125 LD 401 126 AND 405 127 MCR 101 128 END 系统卸载
双向銑床装夹液压顺序系统参考图
双面钻液压系统参考图
22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何存兴 张铁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液压与气压冲动,徐福玲 陈尧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液压传动设计手册,社会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唐增宝 常建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机电传动控制,邓星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冯天麟老师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以及参考。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