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日报》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来源:知库网
第29卷第6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l2月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29 No.6 2010.12 《中国日报》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周 弘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摘467000) 要:文化负载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在处理“文化 负载词”时要秉承交流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要旨,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中 的地位。文章拟通过对近期发行的《中国日报》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所运用的翻译 策略进行归纳分析,从而为我们更好地处理“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国日报》;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10)06—0106—03 CUS),而属于该民族中的特色词汇总是朝着特色文 化焦点发展演变,进而变得相对复杂详尽。正如廖 《中国日报》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的一份全国 性英文日报,它以权威、客观、迅捷的报道,向国内 七一所言:“如果文化间的焦点相似,那么不同语 言词汇间语义对应和交叉的情况就很普遍。相反, 如果文化间的焦点各异,那么不同语言的词汇间语 义冲突甚至空缺的现象就十分突出,翻译的难度自 然会大大增加”。…在文化负载词中,这些受中国 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的词语涉及汉民族独特的发展 外读者介绍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 的讯息。《中国日报》目前日均发行量超过20万 份,其中约1/3在海外,发行区域覆盖全球150多 个国家,而“中国日报网站”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日均访问量高达600万人次,2/3在海外。在《中 国日报》的信息报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报道可 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孕 育了很多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的词语,我们称之为 “文化负载词(cultural—loaded words)”。“文化负 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 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 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 历史、社会制度、生态文化、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是 我们文化丰厚底蕴的体现。文化对这些词汇的渗 透已经由表及里,它们除_『由理性概念(rational concept)所产生的字面信息即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或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外,还有 附加于理性概念之上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或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有时 即使词语的表层指称意义相同,但词语深层所承载 的文化涵义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头脑里所反映出 来的意象和联想却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种 受文化情景制约的、通过联想产生的信息即超语言 方式” J。因此,在对外的英译报道中,译者应谨 慎处理这类词语,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至 国外以期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本文正是在此基 础上探析《中国日报》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并对相关翻译方法做一探讨。 信息(supralingual information)或文化信息,是无法 在翻译中通过词汇来弥合的。文化个性决定了文 化负载词的转换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是 不切实际的。恰如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 1.文化差异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局限 所谓“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社 中说:“即使最优秀的论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 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原 会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 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我们 知道,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焦点(cultural fo. 收稿日期:2010—10—2O 文与译文之间的“距离”表明,原语信息的流失是 翻译中的必然。 考虑到汉语中特有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很 作者简介:周·弘,男,河南新乡人,硕}:,研究方向为翻译 沧与实践,英语教学。 1O6· 周弘:《中国日报》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难在英语中找到相匹配的对应词而造成的文化空 之处,还望前辈专家指教。 缺现象,所以,一直以来“文化负载词”都是中国对 外报道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翻译的最高目标是让 译文读者能够从译文巾获取的交际信息等同于原 前文说道,《中国日报》的内容覆盖广泛,笔者 文读者从原文中获取的交际信息,因此,一种语言 限于篇幅不能对全部内容进行分析,特选取具有民 在与另一种文化嫁接的过程中,其相互影响的程度 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部分,对其进行分 还同人们的语言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语言态度是 析探讨。细分起来,“文化负载词”又可分为历史 影响语言变化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在处理中 人名、特色地名、民俗风情及特有政治制度,等等。 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译者总是面临着两种 译者对这些词语进行英译,首先应通晓文化之问的 选择:一是在英语中寻找相似的概念使其译文尽量 差异,同时认识到文化的可译性,只有这样,才能达 “接近英语表达”,但因此可能会失去原文的准确 到文化沟通交流的目的。鉴于此,“文化负载词” 含义或意境;二是保留汉语鲜明的概念或发音,突 的英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原语词汇意义的再现 显其汉语或中国特征。中国媒体往往采取音译、意 优于形式的再现;二是选词必须考虑原语词汇所处 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对中国“文化负载词”进行移 的语境;三是原语词汇关键的隐含意义,在译文中 植,其“异化”翻译取向有其客观原因,也有其思想 应转换为非隐含意义…。因此,笔者对《中国日 基础,它是中国传媒在其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之下 报》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 的一种主动的话语选择 。 讨: 2.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基木策略 1.音译+意译(Transliteraton+Free transla. 有关“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问题,廖七一教授 tion) 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一书中,专辟一节探 所谓“音译”就是照着原文的读音翻译,是把 讨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他指出:“既 一种语言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 然在文化差异悬殊的中英两种语言问寻找到完全 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的翻译方法。凡是有中国特 对应的文化负载词汇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译者势 色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大多宜采用汉语拼音音译,以 必采用‘直译(音译)+注释’、‘直译+意译’或 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 ‘意译’等方法来弥补或调整中英两种词汇在文化 的风格 J。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注释增补原文 上的差别” 。他还指出,这三种翻译方法的“效 内不透明的文化信息帮助译文读者了解原语言的 果各有所长,但叉相辅相成。它们并不是简单、固 文化特色。 定的翻译模式,译者应该在充分婵解原作的前提 例(1):秦始皇:Qinshihuang。the purported site of the 下,根据具体词汇和相关的语境灵活地选择”。 mausoleum of China first empemr(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是对外传播和对外输出文化的重 October 1,2009.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1 949—2009). 要战略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英语传媒的龙头老大。 例(2):邓小平:Deng Xiaoping,the chief architect of 因此,《中国日报》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传媒内容 China S economic rearm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October 1,2009.People S Republic of Chi- 的选择上,而且还表现在语言形式的确定上。传媒 na,1949—2009). 语言是集中典型的文化身份呈现,既然是传播中国 例(3):雷锋:Lei Feng,a 22一year—old solider who de. 社会文化特有的事物,那么我们有权力在英语表达 voted his spare time to helping others,in the wake of disasters 中体现“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归属权。 (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October 1,2009.People s Repub— 考虑到《中国日报》的具体受众主要是不懂中 lic of China,1949—2009). 文的外籍人士,中国日报是他们了解中国全貌的唯 例(4):红包:Hong Bao,a red envelop stuffed with at 一平面媒体,译者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要秉承 least 200 Yuan,is given off special occasions,such as Spring 交流沟通的要旨,使译文读者对中国特色文化有较 Festival,weddings and birthdays(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为全面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提 Tuesday,September 29,2009). 高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的影响。本文拟在通过 例(5):曲阜:Qu Fu,located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Tuesday, 对近期发行的《中国13报》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 July 21,2009). 所运用的翻译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从而为我们更好 例(6):二人转:er renzhuan,a northeastern rustic type of 地处理“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提供参考意见,不足 entertainment that involves talk,singing,dancihg and doing ·107· 第6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9卷 stunts with handkerchiefs or folding fans. 此基础上,适当对本土文化信息作一解释,能够加 深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采用归化法能够快速 地将本土文化与译文读者建立起联系。 例(10):宋庆龄:Song Ching Ling,vice—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例(7):封禅:“Feng Shan”--the Grand Worship of Heaven and Earth in Taishan also called an outdoor perform— ance that commemorates the historic ceremony held by ancient emperors(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Wednesday,September 23,2009).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October 1,2009.People’s Republic of Chi· 音译看似缺乏主观能动性,其实不然。一个音 译词虽然什么也没具体说,但其实什么涵义都包括 了,这就是音译词特有的语义涵盖量 J。以上所 na,1949—2009). 有例子全部来自英文版《中国日报》,译文采用音 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本土文化信息和民族语言风 格,同时又兼用意译作适当补充,使译文更加清晰 地传达了原文文化内涵。 2.直译+注释(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explana- tion) 所谓“直译”就是指既能在内容上做到对原文 的忠实,也能在形式上力求与原文一敛,还能充 分反映原文的风格和意味的译法。直译能够比较 完整地保留原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和语言风 格,但直译必须以不引起读者误解和不违背译文表 达习惯为前提,鉴于此,应适当对译文加注弥补原 文中的文化信息。 例(8):四人帮:“Gang of Four”,or“Jiang Qing”count— er—revolutionary Clique(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October 1, 2009.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2009). 例(9):一国两制:“One Countyr,Two Systems”:a solu— tion for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Taiwan,as a province or region of PRC,would not be made to practice socialism, current social system and standard of living would be on— changed,foreign capitM left intact,and be allowed to keep its own armed forces(Selected from China Daily October 1, 2009.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2009). 3.移译+解释(Naturalization with explanation) “移译”指借用目的语中相对应或基本对应的 词语转移 ],也就是采用译文读者早已欣然接受 的表达方式,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英文翻译就是 Peking University,Tsinghua University,诸如此类, 已有很多词汇已被收入维基百科网站(http://en. wikipedia.org/wiki/PekingUniversity/Tsinghua—U- niversity) ,官方网站中中由大学的英文名称为 SUN YAT—SEN UNIVERSITY也是这种译法。在 ·108· 四 21世纪,中国的重要性FI益增加,其重要性不 仅表现在经济发展给全球带来的影响,还体现在蕴 涵着中华精神文明的古老文化,“文化负载词”可 以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外报道的 英译中,应谨慎处理这些文化精髓。本文在分析了 “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组成部分及其构成因素的基 础上,对《中国日报》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的英 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在处理的过程中,主要 有音译+意译、直译+注释和归化+解释三种方 法。当然,《中国日报》中的文化板块内容庞杂,限 于作者时问和精力,只能对其中某些部分作一探 讨,不求管中窥豹,但求能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尽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廖七一."3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 -社,2000. [2]方梦之.译学辞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Thomason,S.G.1anguage Contact.Edinburgh:Edin- 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1. [4]马文丽.解析中国媒体中的“中国英语”[J].武汉大学 学报,2009,(4):464—467. [5]金惠康.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J].广东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2003,(5):66—7O. [6]岳峰.略论音译与中国传统文化[J],福州大学学报, 2000,(1):54—57. [7]杨全红.汉英词语翻译探微[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 版社.2003. 责任编校:孙咏梅,裴媛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