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o6年 第l6卷 第4期 CHINA嗍JI.A11ON.RESOURCT ̄AND ENVIRONMENT Vo1.16 No.4 2006 深圳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分析 杨春妍曾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城市学院,深圳518055) 攮妻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晨是实现可持续发晨的t妻途径。以深堋地区为伪。通过指标体系和评价基础构建、评价方法论证及实 证研究等环节.对瀑糍雍过去 年社会经济子系缱和瓷源环境子系统的发晨水平及其协调发晨程度的演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裹明。协调性事II价可以有效的强示各种关镶镁泼晨阊曩。为相关政策翻定提供科学依据;深圳市目前的社会经济发晨和资源环境利用 与保护工作均榴对走在了全嗣的前列。基本囊足了生态市建设的要求;今后。激活高端服务业发晨步伐。采取更为严格的资源环境标 准约柬社金衽漭发晨和城市毫设。将成为实理地区可持续发晨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畿漭系统;瓷源环境黍统;协调度;深圳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缨号l舯 —2l06f∞o6)0-4一∞∞一06 中豳分类罨 】c22; 4 12… 合理评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保护及 利用水平之间的协调性程度,是辩识关键性的发展矛盾, 1方法论研究 1.1指标体系构建 以往关于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 究中,几乎没有就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的专门 指标体系的研究。_l J本文针对深圳市研究工作的具体需 要,在参考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 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系统层、子系统层、子系统 属性层和底层指标层,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特征。其中社会 经济系统着重评价其发展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的属性特 确定适宜发展策略与目标,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 径…。由于协调性评价问题涉及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和资 源环境系统之间复杂的约束关系梳理与评价,国内外学者 在相关的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建设、评估标准确立和 案例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 论、方法论和实证研究积累_2 。 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工作不难发现,协调性评价研究 目前还存在以下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在指标体系构建构成中,多数研究均试图构建较 为复杂的因子体系,导致某些被选指标对系统整体特性以 征;资源环境系统则重点分析其自然资源消耗、环境容量 资源消耗和生态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特征。 在上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本文在以往类似研究基 础上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构建原则:①所选指标尽可能反 及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约束关系反映能力不强,进 而使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评价过程难以实现; (2)协调性评价过程缺乏合适的底层因子比较评价基 础,且在自下而上的因子水平整合过程中缺乏合适的方法 论论证,导致评价结果的可辩护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本 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质量,因 而所选指标基本为比率类指标;②一些对经济发展和资源 环境约束关系无直接联系的指标,如多数社会发展水平指 标均没有考虑;③同类型的指标(如产值或GDP类指标) 只选择一个对不同系统本身发展水平综合表达能力强的 指标;④指标体系的架构尽可能简洁,以方便进一步协调 性评价过程中的数学处理。基于上述原则,本文最终确定 了包含l1个底层评价因子的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度评价的 指标体系(见图1)。 文将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必要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 方法论证和低层因子比较性评价基础建设,对工作区过去 15年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 进而探讨深圳市今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 途径。 收稿日期:2OO6—2—23 作者简介:杨春妍,硕士生,主要从事环境经济研究。 *海外杰出青年基金(403280o2)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长基金资助项目。 ・8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謇妍等:深圳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分析 的评价因子数量。Y 为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第 个属性特 征,b^为该属性特征的第k个底层评价因子,肘为该属性 特征所包含的评价因子数量。 在属性特征评价的基础上,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为避 免不同属性之间的补偿性影响,特别是某些极端情况下 (如某一属性特征的值为0)子系统仍具有较高发展水平 评价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1 I1引,采用等权值属性评价 结果的几何平均模型进行不同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评价 公式如下: — 区域社会经济水平: = )=√Ⅱ ' l=l — 区域环境资源水平:Y:g(Y):√lⅡ 式中, 和Y分别为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环境资源子系 图1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统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 和Yi分别为社会经济子系统和 Fig・1 Index system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第 和.f个属性特征,m和lt'分别为社 economy—enviroranent system 1.2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属性数量。 根据图1指标体系构建逻辑结构,区域协调度评价将 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结果为大于等于0的数,得值越 包括底层因子无量纲化处理、不同子系统的属性评价、子 高就意味系统发展水平越高。参考以往的研究经验[15], 系统发展水平评价和系统协调度评价4个主要的步骤。 按照等间距分割的原则,确定子系统高、中、低三种不同发 其中底层因子无量纲化处理的重点是根据被评价区域的 展水平的系数区间如表1所示。 发展水平、发展潜力、未来的发展目标及其社会经济和资 表1经济、环境系统发展程度分级 源环境特点,参考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国内外相关的发展经 .1 Classiifcation for economic and envimranental ysstem developing level 验,建立一套合适的比较分析基础,以合理判断被评价区 域各因子与某种理想状况的实际差距。 考虑到底层因子对系统属性的表达具有相互之间的 不可替代性,同时也为了避免系统属性分析过程中由于因 子整合人为干预,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因而系统属性评价 采用底层因子等权值算术平均的方法进行加和,以衡量系 在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协调度评价主要是 统属性层面与理想状况(评价基础)的平均差距,计算公式 根据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进行评价,差异越大, 如下: 说明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越差,具体评价公式如 下: 经济子系统水平: =∑aiM J 1。 C=l —Yl/max( ,Y) Ⅳ 环境子系统水平:Y =∑bk/N C为协调性指数,显然C值介于0—1之间,且越小意 其中 为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第 中属性特征,o 为该 味协调情况就越好。参考前人的研究经验[15],本文确定 属性特征的第 个底层评价因子,Ⅳ为该属性特征所包含 了6种不同协调程度及其协调度取值区间如表2所示。 表2协调度及协调等级分级表 2深圳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深圳市的统计年鉴和环境公报等信息源,完成了深圳市 1990—2OO4年15年的原始评价数据。鉴于深圳市已经将 2.1底层指标评价基础构建 建设生态城市和国际性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因此在底层因 根据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定的ll项指标,利用 子无量纲化比较基础建设时,采用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指标 ・ 8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4期 体系和有关发达国家及城市的现状资料分别建立了三套 准,深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从1990年只相当于生态 评价标准(见表3),即国内评价标准(主要是国家生态城 市建设标准的56%,迅速提升到1997年超过100%及2004 市建设指标)、国际评价标准(发达国家和城市现状指标) 年的154%。与发展水平相比结构指标的变化情况则不尽 以及混合评价标准(社会经济指标使用国家生态市建设指 如人意,2000年之前深圳市的二、三产业结构基本能够满 标,资源环境指标使用发达国家和城市的现状值)。 足生态市建设的相关要求,但2000年以后随着全市高新 表3底层因子无量纲化标准值 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增加,导 Tab 3 Dimemionless criteria for basement indices 致全市经济结构指标与标准要求的偏差逐步增大,且其趋 指标 国内 国际 混和 势一直延续至今。 标准 标准 标准 人均GDP(元RMS) 深圳市的资源环境子系统属性特征的总体变化趋势 ≥33 000≥224000≥33 000 恩格尔系数(%) <40 <20 <40 是,单位产出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消耗虽然起点较 第三产业比重(%) ≥45 ≥70 ≥45 低但逐年大幅度递减,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起点较高且持 第二产业比重(%) ≤50 ≤28 ≤50 续稳步提高。与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相比,深圳市的自然 单位GDP水耗(t/万元) ≤100 ≤60 ≤60 资源消耗指标、环境容量消耗指标和生态建设指标的平均 单位GDP能耗(t标煤/万元) ≤0.8 ≤0.33 ≤0.33 水平分别在1994、1991和1995年达标。从两个子系统属 单位GDP土地利用量(hm2/万元) ≤0.010 1≤0.001 3≤0.001 3 性分析的层面看,深圳市资源环境的达标工作相 寸走在了 生活污水处理率(%) ≥6o ≥85 ≥85 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前面。 工业so2排放强度(ks/ ̄-元) <5.0 <0.64 <0.46 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各子系统属性评 i果时序变 森林覆盖率(%) ≥45 ≥67 ≥67 化趋势与国内标准基本相同,只是整体水平和年际间的变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fn2/人) ≥l2 ≥3O ≥30 注:国内标准值选择的是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省、生态市、 动速率显著下降。2004年与1990年相比,平均社会经济 生态县建设指标值和广东省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值。国外标准中单 发展水平大致提升了一倍,经济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下降了 位GDP能耗、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美国、德国和英国的均值;单位 25%,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倍,环境容量资源利用效 GDP水耗是美国实际值;单位GDP土地使用量是新加坡2000年现状 率提高1.3倍,生态建设水平提升了约30%。2004年深圳 值;工业so2排放强度是根据美国的能源消耗结构和用途计算所得; 的情形与发达国家或城市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 生活污水处理率是纽约和东京的均值;森林覆盖率是日本、瑞典和芬 兰的均值。 评价标准的45% 50%,而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 则相当于国际标准的60%一80%,也就是说,即便是按照 2.2子系统属性评价 国际标准进行分析,深圳市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也 子系统属性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按照国内评价标 相对的走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 表4子系统属性评价结果 Tab.4 Assessment results of subsystem attribute 注:NC为国内评价标准,Ic为国际评价标准。 ・8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IF妍等:深圳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分析 2.3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协调度评价 按照三套不同评价标准得到的深圳市社会经济子系 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协调性评价结果如图2 所示。按照国内生态市建设标准,深圳市两个子系统的发 展水平起点即属于较高水平,且始终处于缓步提升过程 准,尽管两个子系统的发展起步水平均比较低,但全市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中等程度范围内,且在稳步改 善。与社会经济子系统相比,深圳市的资源环境保护和利 用效率以及生态建设水平虽然最初位于低水平范围,但从 1992年开始便进入中等水平行列,到2004年就已经达到 高级水平的下限(见图2b)。最关键的一点是两个子系统 发展水平之间相当时间保持着较好的协调性,因而协调性 中。不过从1992年开始,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就 开始领先经济子系统,近年来这种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见图2a)。与之相对应的协调度评价结果显示,1992年之 评价结果长时间位于高度协调范围内。不过进入新世纪 以来,这种协调性程度出现下降趋势,显示出深圳市强调 高端制造业发展政策对协调性评价结果已经造成了显著 的影响(见图2e)。 前深圳市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属于高度协调, 此后一直维持在中等程度的协调水平之内。近年来协调 性程度逐渐下降,有向协调方向演化的趋势(见图2d)。 按照国际标准的协调性评价结果显然要好于国内标 2.00 1.50 1.50 1.OO l_00 0.50 0.00 0 0 ⑦ …0.50 0.O0 0 0 0 c。 0 0 ∞ 0 0 0 0 0 o,1 0 0 0 0 0 ∞ ∞ 一 0 N N 吕&昌 …昌昌8 8 时间(年) 时间(年) 时间(年) (c)混和标准系统水平值 0.80 0.60 0.40 O.2O 0.00 (a)田内标准系统水平值 0.40 0.30 0.20 0.10 O.oo 0.40 0.30 (b)国际标准系统水平值 0.20 0.10 0.O0 时间(年) (d)田内标准协调度 (e)国际标准协调度 (f)混和标准协调度 图2深圳市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变化及协调情况统计 Fig.2 Statistics for the state of economic and ec0l0 cal subsystem develolmlent,coordinated ree of economy—enviroraTmnt system in Shenzhen . 混合评价标准的确定旨在将深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置 于更高水平资源环境约柬条件下,来分析协调性的动态变 化结果,以便为相关策略与政策编制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 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保 护与利用水平几乎呈平行的态势演化(见图2c),即过去15 年来,尽管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距没有得到 3讨论 3.1评价因子选择问题 , 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支持能力的协调性评价研 究中,指标体系构建一直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面面俱 到”和“简洁明了”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本研究在国 家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考虑深圳市的发展特 显著弥补,至少可以断定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进步 没有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持续恶化。正是由于两个系统之 间的上述演化趋势,才导致协调性评价结果虽然1990’s年 点,选择了l1个指标来分别描述深圳市的经济、环境和资 源三个子系统的主要特点,评估结果显示这种选择是可行 的,不但真实还原了深圳市经济和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水 平不断提升的趋势,还灵敏地鉴别出2000年以后深圳市 ・代初期属于初步失调程度,但一直处于持续的改善过程中, 到2O04年接近中度协调要求的指标下限(见图2e)。 8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年第4期 由于环境保护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 崛起对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影响。 护工作亦取得同步乃至更快的发展。然而,近年来深圳市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调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及推 行工业结构中的“适度偏重”等政策,对于协调性结果产生 显著负面影响。这些政策的执行尽管对于深圳市社会经 由此看来,指标数量是否全面显然不是复杂系统状态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因为庞杂的多因子综合评 价不可避免地带来关键因子影响被屏蔽,评估结果辩护性 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 生态城市的角度看,过分依赖于第二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显然与国际城市发展的主流思路有一定的差距。 从目前的发展环境和今后的发展态势看,深圳市作为 一差和因子综合过程中的偶然性噪声影响来源多等弱点。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目前资源环境评估领域很少有广泛适 用的复杂因子评估体系成果,反倒象恩格尔系数、阻尼系 数等成功的单一性评估指标得到普遍认可。本项研究的 个资源极为贫乏的城市,能否激活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端 一个启示就是针对评价对象本身的特点和研究主题,选择 合适的关键性指标进行复杂系统各子系统状态的关联性 评估是可行的。 、 3.2评价基础建设问题 多因子复杂系统状态评价由于评估结果通常无法直 接说明系统的运营效果,因而需要通过与一个事先设立的 评估基础(一般为一套政策评估参数或一种理想系统状态 参数)进行比较来表达评价对象与参照体系之间的相对差 别。然而在使用类似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或国外城 市发展平均水平等比较分析基础,进行类似本研究主题评 价时,还必须考虑评价对象本身发展的个性化特点。本研 究结果显示,结合国家政策和国际城市发展水平的混合评 价基础,进行深圳市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是适合的。 上述结果的另一个启示是,作为国家政策构成中重要 组成部分的各种指标体系应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弹性。 由于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单纯强调指标的刚性可 能产生很多负面结果,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指标容易失 效,而低水平地区达标工作又遥不可及。对于象深圳市这 样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快速发展地区,适时确定更为严格的 资源环境约束指标体系,对于其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无疑是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深圳现 象的示范带动效应才能够持续下去。 3.3分级评价结果的建立问题 合理的系统状态评价应在对系统运营机制(特别是不 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机制)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掘 系统状态突变的临界点,然后再生成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指 数的阈限标准。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支撑 能力之间的关联关系过于复杂,关于上述问题的研究积累 还不足以提炼能够被普遍接受的阈限确定规则,因而,本 研究采用了对评价结果分布范围进行等间距分割的方法。 但显然这方面的继续深入研究应当成为今后相关领域共 同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3.4关于深圳市协调发展策略选择的思考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评估时段内深圳市在取 得城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 - 88 ・ 服务业,也许是今后深圳市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顺利实 现各项发展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并最终实 现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正是由于意 识到这一点,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目标已经 从“十五”期间强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转变为“十一 五”期间努力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创建“国家级自 主创新城市”。从本项研究结果看,这种发展理念的转变 无疑是合适的。 4结论 (1)深圳市协调性演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指 标体系及评价基础构建和适宜的方法论选择,可以有效的 揭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协 同特点,并从中找出各种关键性发展问题,进而为相关政 策和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深圳市以往对于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全市在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没有出现持续恶 化的趋势。目前其资源使用效率、环境容量利用效益和区 域生态建设水平均显著好于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资源环 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可以满足 生态市建设要求。 (3)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象对照,深圳市社会经济 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目前均属于中等发展水平,但协 调性程度较好。不过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系 列发展政策所引起的协调性下降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 的重视。能否激活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步伐,可 能是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城市所面临的最主要 的挑战。 (4)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角度出发,深圳市今后资 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应当采用更为严格的 标准来约束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国家层 面上,如何根据地区发展差异,特别是高速发展地区的实 际情况,适时进行相关指标体系调整,是确保政策效力的 重要环节。 (编辑:刘文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謇妍等:深圳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分析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丑lal唔Yi.Rearrangement of Industiarl Structure and Coordinated [1]K F Jla1.Sa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 and Poverty[A]. AsianDevelopment Bank,1993. evelDop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Liyang Ciy【Jj.t Urban Environment&Urban Ecology,1996,9(2):47~50j [2]MishanE J.The cost ofBc0 cG ̄owth[i].1ondon:StablesPress, 1967. [11]李孝坤,韦杰.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进分析及对 策探讨.经济地理,2005,25(3):387~390.[Li xia0kun,wei Jie. he EvolTutin Analoysis and Pithing into Strategy of Conrdinmin o[3]Ikeda S.Economic—Eool ̄cal Models in Regional Setting[M]. Sakura ̄University ofIsilkuba.1984. Development I ̄Areen Envimnraent and Economy in Chonsqig Ciny.t [4]Nors ̄'d R R.Economic Indivators ofResourceseariy:aCrtitical Essay [M].New York:Journal of Environment E economy—environment conomics and Mana economy—environmem gement,1990. Economic Geography,2005,25(3):387~390.] [12]张远,李芬,郑丙辉等.海岸带城市环境一经济系统的协调发 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 [5]Beekerman 临ed.In Defense of Ec ̄oliolnic Grow ̄[M].I ̄lldon; Jonathan Cape,1994:57—58. (2):53—56.[Zhag Yuann,Li Fen,Zheng S ̄hui.Evlauatin oof Conrdinatd Deevelopment of Ec帅唧一Environment Systm ien Coastal [6]王黎明.区域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EciencePress,1998.] [7]王浣尘.可持续发展与系统集成方法论[J].科学管理研究, 1997,15(1):25~27.[Wang Huanche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Methodology of System Integration[J].Scientiifc management Zone Ciy and Itts Applicatin.Chio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M].Beijing:Ec㈣ c nviEronment,2005,15(2)153~56.J [13]杜云雁,吴跃明,张翼.表征苏南城镇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指 标体系.上海环境科学,1997,16(2):12~15.[Du Y ̄yn,Wua YueIIl , IaIlgYi.TheIndex Systemfor CharacterizingEnvironmental Ec 00Ⅱdc C(,0IdimI£iv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hip in Southern Jiangsu research,1997,15(1):25—27.] [8]曾珍香等.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 社,2O0O.[Zeng 面Ilg et,a1.System Anal ̄s and Assessment of Province.Enviromnental seience ofShanghai,1997,16(6):12~l5.J [14]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及其分类体系——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热带地理,1999,19(6):171一l77. [Han Zhongbin.Quantitaive Judgement and Classiifcation System for C‘Ⅻ edDevelpmento ofEnvironment andEconomy--ACase Study of Sustainable evDelopment[M].aeijig:Sncience Press,2O0O.] [9]杨士鸿.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 理科学,1994,14(2):136—143.[Yang Shihong.A ldy On the Forecast and Regj,lati,m of G∞ i-Il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the City Group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Tropical Geography,1999,19 (6):171~l77.] [15]周国富.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中国岩 溶,2O04,23(1):14~19.[Zhon Fu#.Valuaitno on Coordinative evelDopment ofthe Eeo—e。0I c Systemin Karst R ,Cuan Environment and Ec∞0I in Glmn耐ⅫI[J].seieafia Q ral ca Sinica,1994,14(2):136—143.] [10]吴跃明,张翼.产业结构调整和溧阳市城市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9(2):47~50.[Wu Yueming, province.Carsologica Sinica,2OO4,23(1):14~19.] Evolution Analysi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Shenzhen YANG‰-yoaz ZENG Hu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Urban Sciences,Shenzen bGraduate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Shenzhen GuarIgdong 518055,China) /Mltrtrae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eoncomy is the major avenu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nomic system and environmentl systa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ordinated degree of economy— environment system in the past 15 years of Shenzhen,based on the buaai ̄of he itndex system and assessment system,the demonstration of assessment method and instance,etc.,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oordinated assessment can explore various kinds of key development problems effectively,and offer a scientiifc basis for the relevant policies made.At present,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lmmnt and th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resouivA ̄and environment of Shenzhen both have achieved a relatively good condiiton ̄omr ̄1 with other ciites in the country, and havemetthe demandforconstruction ofecological ciy basitcally.Inthefuture,themaintask of realizing regional sustainab ̄development in Shenzhenwill bethe activation ofthe advanced serviceindustry,the adoption of stricter resource environment standardto restrain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conomic system;environmental syg【em;coordination degree;Shenzhen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