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标准稠度用水量与水泥凝结结果影响分析

来源:知库网
第l9卷第7期 水利科技与经济 Vol_l9 No.7 2013年7月 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Ju1.,2013 不同标准稠度用水ii-与水泥凝结 结果影响分析 武英杰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在水利工程中水泥是混凝土的质量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测定水泥产品 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就是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水泥标准稠度的用水量可以通过 试杆法和试锥法进行检测。针对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对不同标准稠度的用水量与水泥凝结的结 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标准稠度用水量对水泥凝结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水泥凝结时间;参考标准;用水量;试验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7175(2013)07—0106—02 我国的《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GB/T 1346—2001) 映水泥需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大大超过了试锥法。这就 中规定。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可以通过试杆法和试 是说当水泥的标准稠度状态达到时,随着拌和水量的增 锥法进行检验。虽然这个执行标准已经被使用了很长时 减,试锥椎体的下沉深度变化并不明显,即在符合标准的 间,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在用上述两种方法进 (28±2)mm的范围内。对同样的水泥净浆采用试杆法测 行检测时,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导致水泥的凝结 定时,在对测定的标准稠度结果的观察分析中发现,有一 时间过长或过短,对混凝土的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部分试验结果并不符合标准要求,即试杆距离底板(6± 本文通过以下分析,对不同标准稠度用水量及水泥凝结 1)的要求达不到。但是如果换用试锥法,对同样的净浆 结果的的探讨,对保证水泥产品的合格,提高混凝土的质 进行测定时,得出的结果都保持在(28±2)mm的范围内。 量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符合规定中的要求,即试杆距离底板(6±1)的要求可以 1 水泥凝结结果试验分析 满足。因此,可以知道采用试杆法和试锥法对水泥标准 稠度用水量的测定中,两种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在对水泥凝结结果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关系探 这些偏差的存在,对水泥凝结时间的检验结果有着很显 讨试验中,分别采用试杆法和试锥法来进行测定。在试 著的影响。具体试验内容见表1。 验中标准稠度状态时的水泥净浆,在试杆法的作用下反 表1水泥凝结试验结果 2 水利工程混凝土检验中,水泥凝 着一定的偏差,表2将对存在着的偏差作对比。 表2的试验结果数据显示,水泥凝结结果的一个重要 结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因素是水泥的拌和水量,即不同标准稠度的用水量对水 在工程实践中,对水泥凝结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泥凝结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可见,同一试验中初凝时 其中,水泥拌和用水量的变化是水泥凝结结果的直接影 间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水泥拌和水量的变化为±0.80%。 响因素。但拌和水量的变化对水泥凝结结果有多大程度 当拌和水量发生了变化并达到了±1.20%时,终凝时间也 的影响,往往难以得知,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在 会超出同一试验中对终凝时间的测定的允许误差范围。 对某水泥的试样进行随机抽取时,对标准稠度用水量的 因此,对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对水 测试数据为27.0%,水泥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分别为 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同时,需要注意到对水泥需 3:37和5:24,在对不同“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模拟试验中, 水性的反应,试杆法表现的更为敏感,所以在对水泥标准 凝结结果和实际情况下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凝结结果存在 稠度的测定工作中,应当尽量采取试杆法。 [收稿日期]2013一o4—17 [作者简介】 武英杰(1979一),女,山东泰安人,工程师 ---——106・--—— 武英杰:不同标准稠度用水量与水泥凝结结果影响分析 第7期 表2水泥凝结时间受拌和水量的影响 3 同一样品水泥,水泥标准稠度用 远的超出了允许误差范围。用试锥法进行测试时,结果 数据能够符合标准稠度的要求,换用试杆法对同样的水 水量与水泥凝结结果的对应关系 泥净浆进行测试时,所得到的结果只有一部分能够达到 在试验中对同一个PO42.5R的水泥样品进行使用, 标准稠度的要求。特别是在用试锥法进行测试时,对水 随着拌和用水量的增加,不同测试方法中的水泥标准稠 泥凝结的检验结果表现出来的波动较小0把下沉深度为 度用水量和凝结结果的变化见表3。 29 mm做为试锥基准,测验的结果处在同一试验的误差允 在表3的试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水泥拌和用水量 许范围内,即水泥初凝时间-i-15 min,水泥终凝时间 的增加,试验中的凝结时间结果发生了变化。水泥凝结 ±30 min。也就是说,在以后的实际测验中,需要运用试锥 时间随着拌和用水量的增加而增长。水泥的初凝时间也 法对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进行测定时,为了保证检测 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114 min变化为165 min。同时发生 的结果准确有效,对试锥在水泥净浆的下沉深度进行选 变化的还有水泥的终凝时间,即试验数据由158 min变成 择时,要保持在(29±1)mm的范围内。 了214 min。可见,在进行的试验检测工作中的数据结果远 表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两种测试方法下的凝结时间结果变化 4 水利工程对不同标准稠度的混凝 等方面的问题。 土的控制 5 结 语 水利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在对混凝土的质量 对不同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验,是检验水泥质量的 检测中,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方法是科学合理地 一个重要前提。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 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控制。在具体的混凝土配比操作过 料之一,混凝土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程中,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①要达到混凝土规定的力量 用。虽然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一些缺陷和问题无法避免, 指标;②对混凝土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问 但是只要不断地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力度,提高质 题要综合的考虑。混凝土的配比要满足结构设计强度等 量监管力度,一定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和更为开阔的发 级、耐久性、实用性、坍落高度等各方面的要求。通过骨料 展领域。 的孔隙率试验和骨料级配,要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骨料 来确定最佳的骨料级配,对骨料的最大容量和骨料的最 [参考文献] 小孔隙率要牢牢的把握。同时,还需要通过混凝土最优 [1]黎鹏平,潘峻,范志宏,等.粉煤灰和矿粉对C50自 砂率试验来对混凝土的最优砂率进行确定,确定的标准 密实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J].混凝土, 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这一过程,首先需 2012(10):18—20,25. 要设计出合理的混凝土配比,之后运用施工现场提供的 [2]查晓雄,吴卫东,钟善橱.基于最新规范的空心钢管 砂料和石料的含水率,最终确定施工配合比。例如,泵送 混凝土计算分析数据库研发[C]//2010全国钢结构 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到混凝土运输期间的 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钢结构协会,2010. 时间、坍落损失、泵送的水平距离、运输设备的技术条件 (编辑:赵琳琳) 一】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