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 管理
一 “5S” 管理概述
1 “5S”管理是日本丰田公司的一种现场管理法,1955年形成理论。现已在各行各业广泛推广和应用。
2 “5S” 的内含 “整理、整顿、清洁、清扫、自律”的简称。
(1)整理-----区分清理。明确区分要使用的和不使用的物品,把不使用的物品清除出现场。(对现场物品进行ABC分类,清除C类物品)
(2)整顿-----定置并标识。研究物品的取用方法,合理安排摆放位置,定置存放并做定位标识。
(3)清扫-----清扫、维护。做到现场无垃圾、灰尘及污垢,查找并消除造成赃污的源头,予以控制。对设备、工具等作业物品进行清洁养护。
(4)清洁-----维持效果。维持前3个“S”的效果,使现场保持清洁有序状态,进行规范和约定,巩固并提升前3S的成效。
(5)自律-----约束习惯。通过内在和外在约束,提高素养,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标准化作业的好习惯。
二 5S管理的实施要点(五常管理)
1
1 整理
(1)定义:
常区分清理。对现场物品进行盘点分类,把物品分为要用的和不用的,留下要用的,清除不用的;
(2)目的
* 消除无效占位,腾出场地,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 精简库存,防止误用;
* 保证人员行走有序、物品搬运顺畅,安全高效;
(3)步骤:
第一步:对所在场所和岗位进行全面盘点;
第二步: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定基准,明确权限;
第三步:依据规定清除不需要物品;
第四步:根据使用频率和场地条件,确定在线存储容量;
第五步:定时循环整理。
2
(4)要点:
①要有舍弃的智慧和勇气,有“舍”才有“得”; “有用物品”不等于“现场需要物品”
② 妥善处置现场“不需要物品”,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③ “现场不需要物品”不一定是“无用物品”。
2 整顿
(1)定义:
“常整齐定置”。把需要的物品,按规定定位、定量地摆放,做好有效标识。
(2)目的:
① 减少和消除寻找时间;
② 方便使用,迅速归位 ,准确操作;
③ 作到心中有数,适时、适量供应,消除多余的备用品。
(3)步骤:
第一步:彻底进行整理,确认“要用”的物品;
3
第二步:规划布局,确定存储摆放的场所;
第三步:集思广益,确定摆放的方式方法;
第四步:划线定位,进行标识;
第五步:说明、训练,在理解认知的基础上,照章办事。
(4)要点:
① 要遵循“三定”的原则
定点-----摆放在哪里最适宜?
定容-----用什么容器盛装?怎样区分?
定量-----数量定为多少合适?
② 以人为本,便捷安全,易于操作,易于保洁,易于点检,易于归位,物品一目了然,短缺或误放时能马上发现。
③ 保证标识的有效性。有人看、看得清、看得懂、美观牢固。
3 清扫
(1)定义:
4
“常清扫卫生”。采用符合安全规定的方法,打扫并保持场地及物品、设施等的清洁,查找并消除污染源,显现“整理”和“整顿”的效果。
(2)目的:
① 维持、维护仪器设备的精度和运转的稳定性,降低故障率。防止因灰尘、垃圾及油污而造成的不良,保证质量。
② 营造清新明亮的现场环境,改善作业条件,缓解身心疲劳。
③ 防患于未然,培育认真负责的企业文化精神。
(3)步骤:
第一步:进行现场“整理”、“整顿”现场“可视化”;
第二步:划分并建立卫生责任区制度,定点、定时、定职、定责。要特别关注公共及交叉区域,明确分工;
第三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及相关设施仪器基本保养的培训;
第四步:制定有关清扫基准及要求,配置清扫器具;
第五步:清扫点检设施、场地、用具等;
第六步:动手修理或上报发现的问题点,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5
第七步:查明污染源(跑、冒、滴、漏源),力求从根本上解决。
(4)要点:
经过两个阶段的“整理”“整顿”,要用的物品便捷地取到了,但是否能用?有无失效呢?因此,清扫的第一个大作用就是保证物品随时随地处于完好可用的正常状态。
① 清扫不是突击大扫除。看似简单,但要作好并不容易,必须要具备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态度,率先垂范,领导的表率作用十分关键;
② 强调“清扫”即“点检”(进行检查及保养)的原则,人人都能做且必须要做的、最简单、最基本的维护就是清扫;
③ 激发责任感,引导员工提升“自我保全”的能力,为TPM活动做好铺垫;
4 清洁:
(1)定义:
“常保持前3S的成果”。将前3S的实施办法制度化、标准化,纳入管理规范并贯彻实施,维持成效。
(2)目的:
①创建整洁明亮、条理有序的现场环境;
6
②通过制度化维持前3S的成果,并显现“异常”之所在;
③提前策划应对“异常”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④推行标准化,培育持之以恒的企业文化精神。
(3)步骤:
第一步:彻底到位的落实前3S,职责分明;
第二步:明确“异常”状态出现时的对策和解决的方法;
第三步:确定检查的尺度和方法,高层领导带头巡查;
第四步:配套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实施兑现。
(4) 要点:
① 通过制定相应的基准,探究“让问题现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除愿意改进但却搞不清问题或问题原因的困惑。
② 明确职责,让现场的每个人明确自己担当的责任,这样他才会主动投入,才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③ 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确认执行力度和有效性;
7
④ 相关基准和规范的修订,根据变化的情况提高标准水平,以便持续改进。
5 自律
(1)定义:
“常约束,习惯成自然”使每个员工都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升素养水准。
(2)目的:
① 培养问题意识,打造团队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起点和最终目的;
② 持续推进实施4S,直到形成全员的习惯;
③ 有效沟通,建立相互之间的信赖关系;
④ 提高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的满意度。
(3)步骤:
自律和素养形成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学习规章制度;
第二步:理解和认知规章制度;
8
第三步: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第四步:成为他人的榜样;
第五步:具备成功的素养。
(4)要点:
① 教育培训,守规矩的人一生平安;
② 认同“标准”是“做事情的最佳方法”;
③ 借助漫画、标语、黑板报等方法,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④ 从问候、打电话等身边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⑤ 激励引导,规范约束,互相监督、勉励支持、提醒。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