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统院落空间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来源:知库网
第27卷第1期宿州学院学报V01.27,NO.12012年1月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Jan.20J2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2.01.025传统院落空问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颜红影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从分析中国传统院落的发展出发,简述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从传统院落的空间组织、生态理念、哲学内涵三个方面着手,总结传统院落空间的主要特征,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传统建筑的精髓——院落空间设计的理念和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出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可行方式,如传承传统院落的空间序列.在高层住宅中实现“空中院落”和在现代社区中重唤传统邻里关系,并结合国内优秀建筑实例加以论证。关键词:传统;院落空间;现代建筑;继承;启示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06(2012)01—0085—041关于院落空间一个空间体系。传统院落建筑或沿中轴对称展开布局;或单位庭院自由组合,形成大院落;或两者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邸宅等通?组成丰富多样的群体建筑。院落作为传统建筑组合常都是由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的建筑群;而运用的基本形式,因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在形式院落的组合方式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北方多为合院,是传统建筑群组的最基本方式。“院落”指由房屋、走庭院常位于一组建筑中心且面积较大;在江南地区,廊或墙体围合出来的内向性空间。庭院较小,称为天井。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有其共同传统建筑的每个构成单位,基本都是由一组或的特点。就是封闭的围护结构,开敞的天井以及院内者多组院落围绕着中心院落而组合成的建筑群体,植被绿化”【2J。这是由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建筑结构所决定的,上院落表现出封闭的内向型空间性格,对外有着至皇城宫殿,下至百姓民居,大多都是以院落的方式明确的领域界定,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从院落来组织的。院落宽阔疏朗,四边建筑均朝向院落开设的布局上看。庭院往往占据平面构图的中心,是整个门窗,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院落外围高墙院落的交通枢纽,由它联系周围的建筑,组织庭院内耸立,只开几扇小窗,甚至无窗,这主要是因为对外的各条交通路线。院落对外封闭,对内却极为开放,防御要求所产生的。院落能够营造出宁静、安全的内所有建筑均朝向庭院开设门窗,增强室内外空间的部空间,在可能受到社会不安因素侵犯的环境中,是交流。同时。院落中的北房堂前通常设有檐廊,檐廊最适应居者心理需求的建筑方式。在一组建筑中,院内侧为住宅,檐廊外侧为室外庭院。从空间构成角度落也承担采光、通风、排水的责任,是使用者之间、使分析,形成了室外一过渡空间一室内的组织序列,强用者与自然之间交流的主要场所。可以说庭院是中化了室内外的渐变特征。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1”。它所蕴含的传统文2.2生态理念化、建筑设汁原理、生态理念等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均传统院落建筑以中国古代风水学说为依据,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围绕着传统文化和建筑技术原理设计建造。院落四2传统院落空间特征分析周是封闭性的,能有效阻止室外干扰因素,院内拥有清新怡人的空气和安静的环境。院落空问具有纳阳、2.1空间组织通风、采光等作用。能够形成舒适的物理环境。院落空间通常“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首先,合院建筑具有调节小气候的能力。在北方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地区,防寒保暖是建筑的主要要求,合院多坐北朝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1]9,一方院落自成南,庭院宽阔,使厢房不挡正房,尽可能多地获取阳收稿日期:2011—12一09基金项目:宿州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研究”(2009YSS20)。作者简介:颜红影(1982一),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85万方数据光辐射热。而东南地区,气候湿热.院落的主要功能以及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上。合院空间不变为降温通风,庭院面积狭小,以遮蔽夏日阳光。正论在选址还是庭院景观的营造方面,均体现了与自厅高大宽敞.前后留有通透的门窗,有利于形成良好然交流的理念。此外,合院所营造出来的封闭性的空的通风条件。天井内设有蓄水池,种植植被,利用院间.也是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思想的表现。内水份的蒸发可以降低院内空气温度。其次,院落空间有着良好的声环境。合院建筑四周由房屋、围墙或3传统院落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走廊围合而成,具有很好的封闭性,能有效屏蔽室外在现代建筑中体现地域性和传统文化是当代建环境噪音,使院内具有静谧的声环境。另外.院落内筑师的主要命题之一.而传统院落的空间形式在现的绿化植被也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起到净代建设中带给人们很多有价值的启示。一方面是对化空气的作用。院落内通常具有完备的排水系统,通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建筑过明沟暗道将污水排出院外。总之。院落空间在温空间的构成形式。对于院落空间的继承绝不可能是度、光照、空气、水体等多方面.均具有相当强的自我简单的复制,现代社会的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数量调节功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剧增,传统建筑侧重平面展开的布局方式显然同现2.3哲学内涵代社会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借鉴传统院落空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存在了数千年,一直作为古间需要用理智的眼光,摒弃传统的、腐朽的部分.而代建筑群组的基本方式,主要原因是它契合了中国将传承了千年仍闪烁睿智光芒的精髓继承下来。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自然观和审美观。对中国历史发建筑的本质入手,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采用现代建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些哲筑材料和结构方式,以充分挖掘传统合院建筑的空学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渗入到院落空间的设计理间品质。探索对传统院落空间独特精神的现代表现。念中。3。l传承空间序列儒家受到历代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推崇,它所提继承传统建筑文化不仅有模拟传统建筑形体这倡的“礼制”象征着宗法等级制度。建筑作为文化的一条途径,从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方式着手,往往给一种载体.毫无疑问地将礼制融入其中,深刻地影响观者带来更多关于传统的联想。传统院落从平面构传统院落空间的形制。“四合院能突出主体建筑。有图上分析,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院落外围强烈的轴线,有严格的上下左右亲疏的等级分配.而以建筑和围墙围合成封闭空间。在群体的组合上有着完整严密的格局。”[31以北京四天津第二南开中学的平面布局就借鉴了中国传合院为例(图1),建筑沿纵轴展开。主要建筑——正统合院建筑形式。经过底层架空的入口门廊.进入由房放置在中轴线上.处于次要位置的厢房对称地分教学楼围合的院落,门厅位于院落的中轴线尽头,院布在中轴线两侧。正房供家中主人居住,两侧厢房供落左右各有过街楼通向两边的开敞式院落.是中国儿孙住,前院倒座是男仆住房,后院罩房为女仆住传统合院空间同现代建筑的巧妙结合(图2)。所。四合院在建筑布局上完全反映出儒家所倡导的长幼有序、主尊奴卑、男女有别的理念。图2天津第二南开中学封闭性空间可以强调空间的私密性,有着强烈的向心力,容易密切空间内人与人的交流关系。例如,。北京印象”住宅小区的规划就引入了传统院落围合、封闭的理念(图3)。整个小区分成若干个建筑图1北京四合院群,每个建筑群组采用类似合院的组合方式,成为一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不在人为而重自然,不个关系密切的单元。每组住户拥有共享的楼梯大厅、在现实而在幻想,不在伦理道德而在自然本性‘引。反围合的庭院、共同的绿地.展现崭新的住宅建筑的组映在传统院落建筑中,则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推崇.合序列。“北京印象”继承了传统院落的空间特质,用86万方数据现代设计手法重塑了开放而相对私密的居住环境。重构了传统合院的意境。的概念.从提出至今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空中院落与垂直院落不同的是,后者的庭院是每个住户的私家庭院.而前者旨在打造高层建筑中的共享空间——每层住户之间以空中花园相连接,花园中有公共休息的座椅、绿化植物等.是邻里交往的适宜场所。“空中院落”既满足了普通院落住宅所具有的特性。如空间的内向性(围合,半围合);景观的自足性(所有房间朝向院落);功能的模糊性(周边房间功能向院落延伸、交融);同时,“空中院落”的院落形式更为自由与丰富,且与周围房间的联系更紧密了【6]。3.3重唤传统邻里关系图3北京印象住宅小区现代城市住宅将建筑的使用功能放在首位,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往往却忽略了传统的邻里关系,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越来越单薄冷漠。社区感和邻里关系在居住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增进居民对社区的关怀。减少社区犯罪等,而关键之处就是要提供一个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提高邻居间见面共处的机率。从这个角度着手设计的现代建筑中,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最具代表性。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位于北京市旧城区,属于旧区改造工程(图5)。设计者对传统民居文化中的“邻里精神”的深刻理解是该工程的出发点和成功的重要原因。他对中国传统四合院体系的一些手法,如院落、里弄、宅门、轴线、色彩等进行抽象改造,并与现代公寓住宅中的功能因素结合.形成新的有机整体。新四合院群落可以满足现代家庭生活的需要.但它又有一般现代住宅建筑所不具备的院落以及四合院特有的邻里关系。设计者提出的“类四合院”式的新街坊体系,用高低错落的住宅、过街楼等围合成新四合院。住宅首层外墙采用原来民房的旧灰砖。充分利用了旧有材料,也体现了住宅的“有机更新”。3.2高层住宅的“空中院落”院落住宅一直是中国人的理想住宅形式,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院落布局方式是不可能大规模实现的。人们有一方自得其乐的宽敞庭院的渴望与城市住宅向垂直方向延伸的趋势是相悖的。建筑师王澍对于现代高层建筑与传统院落空间关系的处理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其设计作品垂直院落中可见一斑(图4)。这是六栋高层住宅建筑,王澍试图让每户居住者都能有住在传统庭院中的感受,有自己的独立院所,绿树成荫。为了将院落空间与高层住宅结合起来,他提出“垂直院落”的概念,每户建造一个突出的空间,突破了以往的阳台概念。是一个挑空楼层中的悬空的露天庭院,每个院子均可覆土植树。“住宅的整个立面看上去,相当于把传统的宅院平贴后立起来——城市的平面结构被转化成了、i,¨¨、”-瞄二北京笳儿规jIl】4结束语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体现中国的■i垂A沉i§民族性与地域性,是当代很多设计师的使命。传统院落建筑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下转第104页)87与王澍的垂直院落有相似构思的是“空中院落”万方数据生或研究生党员在本科学习期问,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大部分都有过做学生干部的经历,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规律、心理状况更为熟悉,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3.2.3按组织建立“联系”制度主要是按照研究生党支部联系本科生班级团支部的方式,以党建带团建,组织优秀研究生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做到情理交融,增强专题性教育的吸引力[5]。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本科生班级的互动交流,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促使更多的本科生把精力投人到学习和素质提高上来,同时也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提供相应的平台。习动机、培育高尚的生活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而不能把他们完全等同于管理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处理学生中的个别具体问题。三要处理好“联系”工作与学校总体管理要求的关系。个别研究生在以前的学习中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比如只顾学习,对集体活动不闻不问;为了找工作,为了复习考研,发生逃课、旷课现象等,诸如这样的“经验”是不可取的。因此,要安排专人对参与“联系”工作的研究生进行指导,统一思想,要求他们熟悉学生管理制度,正确认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些暂时性困难和问题。避免在“联系”工作中产生消极影响。总之,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门齐抓共管,更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创新思路、发展新模式。实施研究生联系本科生班级制度,就是对这项工作的新尝试,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实践、完善。参考文献:4研究生联系本科生班级制度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研究生联系本科生班级制度,是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尝试,需要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研究生导师的理解和支持。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一要处理好“联系”工作与学习、科研的关系。研究生阶段主要还是进行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无论以哪种形式组织“联系”工作,都要考虑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学习情况,紧密结合联系内容,科学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实效。二要处理好研究生与学生管理者的关系。研究生联系本科生班级,主要是通过发挥研究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尽可能多的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学(上接第87页)式,还包含着浓浓的中国情结,是中国人最理想的建筑类型。院落建筑符合人性心理,满足了基本的物质功能需要,体现了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鉴传统院落空间,需要突破形式模仿层面,转向深层挖掘院落体现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找到传统院落与现代建筑更多的融合点,将现代建筑的完备功能同传统院落的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是当前探索的主要方向。参考文献:[1]邓元熙,黄强。邹洋.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提高班级育人功能[J].文教资料,2007(3):19—20[2]刘春玉,王科峰.大一新生角色转换与目标定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64—65[3]林静华.高校学风状况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Z):74—77[4]黄攀攀,马骏,肖毓光.探索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路D].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76—77[5]黄建美.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思考EJ].思想教育研究,2009(3):79—80(责任编辑:武艳芹)2007[2]冯雅.中国传统四合院式民居的生态环境[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8):24—28[3]孔宇航,韩字星.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分析与继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92—97[4]商钢.传统四合院与中国封建社会EJ].甘肃科技。2001(2):26[5]王澍,陈卓.“中国式住宅”的可能性——王澍和他的研究生们的对话[J].时代建筑.2006(3):36—41[6]苏云锋。陈俊.面对传统的被动与主动[J].城市建筑,2005(3):25—29[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宗蔚)104万方数据传统院落空间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颜红影

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宿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2012,27(1)

1.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 2007

2.冯雅 中国传统四合院式民居的生态环境 1999(08)3.孔宇航;韩宇星 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分析与继承 2003(04)4.商钢 传统四合院与中国封建社会 2001(02)

5.王澍;陈卓 \"中国式住宅”的可能性--王澍和他的研究生们的对话 2006(03)6.苏云锋;陈俊 面对传统的被动与主动 2005(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zszxb201201025.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