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图书设计要让阅读更轻松

来源:知库网
图书设计要让阅读更轻松

作者:子木(2007)

现在,如果让我们再读一本古籍书,第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感到特别地不轻松,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第一,繁体字不方阅读;第二,文言文晦涩难懂;第三,竖排格式和翻阅方向使人阅读起来很不习惯;第四,图书包装复杂烦琐等等。这是以我们现在的要求来评论古籍的不是,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时代的变迁,而不是图书本身。中国自从有了书籍形态以来,历经多次演变,后来形成了东方特有的线装书形态,这种线装书的稳定和使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且影响到亚洲的许多国家,这不能不说传统的线装书设计是非常合理的。中国传统的线装书设计得非常成熟和精美,书卷之气沁人心境,尤其非常重视阅读的方便性。当然,这是相较古人而言。

现如今我们的图书形态已经发生改变,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已经对传统的图书及阅读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人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也已经多元化,图书传递文化知识的使命受到了考验。因此,图书出版在考虑文稿内在品质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图书设计的重要性,这显然是一种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现在的图书设计跟传统的线装书比起来,除了增加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形式、技法、材质和印刷以外,在使阅读轻松方便这样一个基本功能上似乎还没有达到。我们往往习惯或喜欢用“繁荣”这样的词来形容市场或形式,就好比说“现代的出版市场一片繁荣景象”、“图书设计正在走向繁荣”之类,其实这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现象。我们有很多对图书设计的要求,像“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还有已经举办了多届的“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评比”等许多组织性的活动,以及出版单位各自的一系列对图书设计的要求。我们看这些评比活动的要求,主要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作为评判标准,比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图像之间的和谐,图书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制水平的高标准,原创性,鼓励想象力与个性,注重历史的积累,体现文化传承等。而出版单位更多的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比如:视觉冲击力,体现价值感,时尚新潮,工艺先进等,总之是对设计的要求非常多。这些要求看起来是很合情合理的,而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如何把图书设计得更美,这是一个好的出发点。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读者的感受,即设计如何使阅读更轻松方便。通过社会调查显示,人们的购书和阅读愿望在逐步降低,而且不买书不阅读的人也逐年增多,这是社会的隐忧,也是出版业所不愿意看到的。很多人不愿意购书和阅读的原因主要是:一、学习的途径增多了,网络和电视传媒看起来比读书更方便;二、图书的高价格问题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三、图书的品质令人不满,许多出版人急功近利,像组装计算机一样攒稿子,导致整体的图书形象不佳;四、图书体例和设计的失败,过于烦琐和缺乏条理的设计效果,使阅读很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时间总是觉得不够用,尤其是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当我们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想看看书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找不到可看的或看起来很费劲的图书,而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因此,如何使图书阅读起来更轻松方便,应该引起出版界的特别重视,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尤显得非常重要。

设计让阅读更轻松,不仅是读者的心声,也是出版人和设计人的责任和基本要求。要做好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把所有的要求都尽可能地体现在设计当中,如果是面面俱到,其结果是什么也传达不到。出版人提要求一定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提出最关键的要求,一本书,你要向读者传达的是什么,必须在第一感官上表现

出来,剩下的任务则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按照主次关系适当地处理。也就是说,不要提过多过细的要求,只要抓住重点就可以了。设计人也是如此,首先要把自己当做读者,以读者的心理衡量阅读的需要,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发挥所谓的设计手段,非要把图书设计成艺术品,只有欣赏价值,而没有阅读的实用价值。设计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图文信息在什么样的形态中最大化地、最方便地传达给读者,要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觉不到设计的存在。有句话说得很好:看不到设计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对于图书来说,虽然设计的力量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但设计永远是助手,要把设计手段很谦虚地隐藏起来,但是设计又是存在的,这才是好的设计,也是最有难度的设计。因为读者需要的是知识、是信息,而不是设计。有些图书设计得非常华丽,技法多变,工艺丰富,掩盖或干扰了图文信息的传达,读者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哪些东西是有价值的,这其实是失败的设计。

图书是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组成的,内容是文稿,形式是设计,直接对读者有用的是内容,而内容又必须依靠形式来表达。所以,不能忽视设计的作用,关键是怎样利用设计的力量服务于内容。当我们明白了设计的主要任务时,再具体到设计当中,则是一项条理操作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析,一是从外观方面:对于图书而言,外观形象是先决条件,它要完成营销展示和赢得读者印象的任务。因此,第一任务就是要把图书的外观形态设计好,尤其是图书的开本形式和封面设计,要抓住重点和主题,不论是采用简洁的还是丰富的设计手法,都要在视觉上突出主题;而主题的元素主要是书名,一个醒目而又有美感的书名,很快就能吸引住读者的视线。首先要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基本知道是什么图书,然后再通过美的图形、图案和色彩等形象来感染读者,有了这两点,图书设计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当然,有的图书也可以把图形、图案及色彩等设计元素作为主题来表达,把书名安排得并不是很突出,这种设计方法是通过图与色彩的感染力来吸引读者,然后再进一步认知书名。无论是哪种设计手法和形式,都要做到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性,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图书产生兴趣。那么接下来,第二任务就是内在品质,主要体现在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上。图书的内容主要是图文信息,一定要让这些图文信息非常地有条理和秩序化。如果是长篇大论,最好要有简短的标题、引言或小节,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完长篇的时候,标题、引言或小结所传达的信息足可以使读者受益的话,已经是很有效的阅读了。那么在设计这些关键的地方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让阅读轻松舒适,不要做过多的设计效果和变化。如果是彩色图文书,则要对色彩和设计手法做一个规划,有规律可寻,不要随心所欲,不要变化太频繁,图与文、章与节、块与面、栏与版等等,都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有些彩色图文书,过于强化设计的手段和变幻,将图片和文字弄得东倒西歪、五花八门,看上去设计得很痛快,实际上阅读起来令读者很费劲。有人认为这是个性张扬的一种形式,风格很特别,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形式只是过客,虽然能够经历烟花般的“繁荣”景象,但不能成为持久,在赢得利益的同时也挫伤了读者的阅读热情。

图书设计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历经上千年的图书形态变革,都是在稳定中求发展的,这需要逐步地改进和创造,只一味地依靠技法和工艺的猛烈轰炸,是不能对图书设计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的。所以,在保证做好设计的主要任务的同时,再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好在一切新的形式和思路都要经过市场和读者的洗礼,劣的被淘汰,优的则发扬。(本文已在《出版参考》07年12月上旬刊中发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