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知库网



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吴江盛泽中学王文亮
中学地理教学也是人文地理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文地理发展和普及的一个重要的阵地,还是一个人文地理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学人文地理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将会对人文地理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迷失的羔羊,堕落的美人——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
一、地理教师——一个正走向警察的职业
警察干什么?教师干什么?地理教师干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教师警察化,特别是地理教师的警察化,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话题。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但是功利化的教育对地理教育,特别是对人文地理教育的影响让人啼笑皆非。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师们当然也包括地理教师们成功的运用应试的方法来进行人文地理的教育,育人的手段变成了强化记忆,练习巩固,考试加强的“精细”管理模式,教育变成了一种技术活而忽视了更多的艺术性和教育性,所有考试考核学生的手段和结果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字——分数,现实的时代被很多教师戏称为“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地理教师的工作开始变得简单化和模式化,教育工作开始堕落为机械的检查,无聊的督促,干练的“侦察”,教师开始成为学校工作的“警察”,检查学生的作业,抽查学生的记忆,监督学生的作弊等等不一而足。

具有很大趣味性的人文地理教学和人文地理知识开始慢慢的变味,学生对于有用的地理开始厌恶,加之长期以来的应试思维使得许多优秀的学生不愿意选择地理,因为选择地理那是差生的行为,因为地理太简单了,只要强化记忆就可以解决的科目,学习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极不具有“挑战性”。

很多老师也慢慢的适应了这种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慢慢的忘却了有意义的人文地理,慢慢的忘却地理的专业知识,慢慢的堕落成了教书的匠人,分数的生产机器和“压榨”学生 ,道德的工具,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生产出来了大批成绩“优秀”低下的“产品”。

教师在研究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很适时,我们也不知道在研究什么,但是有很大的一批老师在研究地理为什么没有家教,网上哪里有现成的总结的比较好的而且比较简单的复习提纲和资料,如何在等待中获得同学科的有经验的老师的总结材料,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短平快的获得“优异”的成绩。

1



二、地理学生——苦行僧般的修行家和无味的看客的交集和“差生的天堂”
很多省都把地理作为学科加入了高考的行列,这应该是中学地理教学也是人文地理教学一个春天,但是在这个春天里,可能只是解决了地理教师的就业问题,而人文地理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并没有开出美丽的花朵,即使能够开出一些,恐怕大都是一些变态了的花朵,那学生的状态怎么样呢?

从文科来看,目前地理是作为了小四门,与化学、生物、政治并驾齐驱,看来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地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科目,理科的学生不想选,文科的学生不愿意选,因为从传统来看,文科的优秀学生还是习惯于选择历史和政治,因为地理本身的学科特点来看是文科中的理科,而且在高校中也属于理科,所以好学生不愿意选择地理,认为地理没有多少的用途。理科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物理和生物,因为物理是必选,在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的观念的影响下,学生愿意选择生物学科而不愿意选择地理,加上有的学校某些错误的导向的作用下,
更是使得地理在中学中的状况雪上加霜。

另外一些选学地理的学生非常的苦,因为目标是为了上大学,在许多“明师”的指导下,死记硬背,不加理解,学生学习的很苦,没有什么快乐而言,成为了学习地理的苦行僧,苦而无功,事倍功半。笔者某次在和苏南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交谈时候,学生提到他们学校的男教师一走上讲台,讲的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内容丰富而严重超纲,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可是没有听懂多少,要搞懂,课后还得花更多的努力,另外一些学生则说,他们的女教师就象发疯了一样,死命的抓住他们背诵,学生苦不堪言。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老师不讲还好,老师一讲,自己反而不明白了。由这些情况看来,选地理的学生中还是有一批学生对地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也对地理教师有相当高,可是由于中学地理教师中的一些不当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地理学生相当苦闷。

在苏南的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由于经济的发达,学生的学习目的与苏北的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但是还是处于功利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一批后进学生的产生,这一批后进学生大多数也进入到了地理班的行列,为什么,因为中学地理本身的特点和实践研究的缺陷,考核的难度比较小,至少在高考中有很大一批学生觉得地理高考不大可能得到低分也不大可能得到高分,所以在选物理“学不动”的情况下转而投机到地理的怀抱,如2005年的苏南大批的物理考生转而选择了地理学科,不过由于当年地理高考试题与某些“学霸”的推断出现相当的差异,使得当年投机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好处,相反使得地理学科的平均分下降的同时物理的平均分也没有得到多大的提

2



高。当然其中有一批学生选择地理并不是因为喜欢地理,也不是因为地理的考试能够得到高分,而是因为地理属于文科,文科班的男生比较少,而女生又比较养眼而选择了地理学科,这样的学生很自然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其中一个就是无味的看客,这种情况虽然比较少,而且是很个别的现象,但却是有那么一批学生是这么认为的。

由于学生在地理的高考中不大可能得到低分,所以有很大的一批差生基于前面的分析,
也选择了地理,给我们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和补差工作的难度,于是地理班被其他学科班级的学生戏称为差生的天堂,地理老师成了“垃圾头”,而我们的更多老师认为地理帮助许多的差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而感到“自豪”。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地理要改变自己的面貌,就必须把基础差的学生教育好了之后才能对优秀学生增加吸引力来改变自己的地位,不过还要担心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要预防地理学生差-地理老师差-地理老师地位差-地理在中学中地位差的恶性循环。

三、地理课外活动——形式化的作业
地理课外活动不仅在以前比较少,即使是现在也比较少,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比较少,教师自己组织的课外活动就更少了。即使有一些,都基本流于形式,大多是为了给教育做台帐而已,或者为评估增加一个砝码,评估过后慢慢的就夭折了。这样 那怎么会变成形式化的实际上是浪费了学校的很多的投入,造成设施的闲置和资源的浪费。

作业的呢?

首先是学校为了单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压缩了课外活动的时间。目前学校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的危机,家长向教育要考试成绩,教育管理部门向学校要成绩,学校向教师要成绩,教师向学生要成绩,可是学生说,成绩是我自己的,与你们有什么关系?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在某些学校出现了教师请学生吃饭的现象,当然这是从学生口里说出来的,不能以偏概全,但是还是说明有这种现象的。学生给老师考出了好成绩,老师因此可以获得一部分学校的奖金以及个人的荣誉,
所以看来教师请学生吃饭就有存在的依据了,这很滑稽但是却以个别现象的形式存在着。目前有人更加不留情面的说法是学生家长请老师吃饭不是新闻,学生请老师吃饭也不是新闻,而教师请学生吃饭那才算是新闻;教师请领导吃饭不是新闻,校长请教师吃饭那才是新闻;学校请上级领导吃饭不是新闻,上级领导请学校领导吃饭那才是新闻。

其次老师也不愿意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可能是因为报酬不高或者有的根本就没有报酬,也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时间有限能力也有限,不愿意组织,再加上目前教育管理行政化使得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地理课外活动特别是人文地理课外活动就基本上处于

3



停滞状态,即使有,可能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或者是个别活动了。

四、地理课堂——乏味的代名词
地理课堂有趣吗?回答也许因学校而不同,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课堂不满意,很多学生在与老师谈天中表示他们很喜欢地理,对地理也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地理课,不喜欢上的还是大多数。原因五花八门,有学生说地理课听不懂,特别是自然地理,可是人文地理又显得比较简单,认为自己能够听懂,但是由于比较简单,所以不愿意听,因为很多的 公式”化方面往往是公式化的东西,比如说区位,无外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等,
的教学比较乏味,时间一长,很多的问题堆积在一起,连人文地理也听不懂了。有的地理老师根本不管我们,“死命”的往前面赶进度,让我们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最后我们自己就都放弃了,有的地理教师特别是某些大城市的地理教师师德似乎有点问题,为了把学生都赶去找家教,课堂上讲得比较简单,课后恶补,甚至在家教过程中透露考试题目,于是使得许多越优秀的学生越去补习,然后地理老师因此而牟取暴利,增加收入。

长路漫漫,如何找到回家之路——人文地理走出泥沼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人文地理走出泥沼的必由之路
教育是教师学生的双边交往活动,这种活动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名师虽然未必出高徒,但是有名师出高徒的几率要比学生自我成才的几率要高,和高素质的 在这种交流中学生提高自己的速度可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基老师教师是一种与智者的交流,
础上有所提高,这是不可否认的。那么如何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呢?

1. 通过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素养和管理技能,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通过社会自考,教师自考,攻读专业学位,参加各种研修班,自学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目前的社会也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这给人文地理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如每个中小学都有一个有相当藏书数量的图书馆,教师可以通图书馆借阅各种相关的书籍,结合自己的思考研究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每个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都对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很多相关刺激政策和经费已经考核条例,这些都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可能。除了学校图书馆以外还有大大小小的社会图书馆和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举行的一系列的教师交流活动,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有一个或几个班级作为工作和研究的实践基地,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式,如果是一个有心的地理教师,发展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2. 通过同学科的老师交流和研讨提高教师素质

4



同学科教师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同学科教师相互合作编写复习材料,共同

备课,相互交流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等等,共同进步。但是还是存

在着一些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异质文化的刺激,单靠这种种

内的互助很难解决根本的问题,很多地理问题的突破其实大都是一些外行提出的,而且同学

科的老师如果竞争的关系比较明显,相互间可能从合作变成内耗,这样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本

质上影响不大。

3. 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协作共同提高

地理教师必然要和其他的学科老师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特别是现在许多中学都已

经是年级组方式组合办公,这样教研组的组织只存在于形式上了,而年级组的形式对教师素

质的提高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其实学科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人文的许多现象

和规律在各个学科中都有相应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文科学科和理科学科之间优势互补,在互

相增进了解相互学习中提高。

4. 在研究学生中提高自己

教师要使得自己工作得心应手,必须要研究学生,不仅表现在备课中要求要被学生,

其实研究学生中也可以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得以相应的提高,教学相长是很多教

育专家的共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个优秀的猎人必须要研究猎物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

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最大的收益,一个优秀的农民必须要研究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

的适应性才能正确经营自己的农场才有可能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收益。学生是教师的服

务对象也是劳动产品,为了使得自己的产品优良你必须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

的意见和了解学生的想法,你得学会蹲下来和你的学生友好的交流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

你得深入研究学生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得你的每一个学生都或者最大限度的发展和

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回报除了奖金和工资以外还有思想上和工作技能上的回报,这

种回报是我们每个老师的一生追求。

二、人性化的管理,人文地理走出泥沼的有效的外部条件

教育是一种人类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是做人的工作,教师的管理如此学生的管

理也是如此,目前的教育管理是精细化有余而人性化不足,这样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

折扣,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能酿成教育的悲剧。

加班加点,时间战术,题海战术非但没有使得教学质量提高多少,反而挫伤了学生和

教师的积极性,常熟的某中学校长在地理学科工作会议上曾经有了那么一个疑问,为什么有

的学生在高二的成绩还比较可以,而且做高考题也比较得心应手,可是通过高三的一年的复

5



习,而成绩反而下降了?当然这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有关外,其实与我们当前中学教育的管理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同样另外一个例子也说明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有一定的问题存在的。每一次考试下来,如果某一个班级的整体成绩不好,该班的学生不但没有觉得有失面子的行为,当然这与面子无关,但至少作为学生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应该多少有点遗憾才对,可是我们的学生不这么认为,他们是愤怒,他们把成绩的好坏归因到教师的身上。当然教师应该负一定的责任,但我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带该班的老师应该不是那种工作不负责的人,那么原因何在?

我在带高一地理的时候,我有一次考前鼓励学生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有45个学生问道,“老师,如果靠好(取得好成绩)你请不请我们吃饭?”后来我调查这一批学生在某初中时候,任课的老师常因为他们取得好成绩后给予吃请的奖励,因为他们为老师取得了好成绩,老师就得到了相应的奖金,所以老师就请学生吃饭,导致学生认为成绩是老师的,他们的成绩是老师换取奖金的重要手段,教育变成了相互谋利的手段,这简直是教育的一种堕落,感到非常的尴尬。我告诉他们“成绩是学生的,也是老师的,但最终是学生的,学生努力不努力在于学生自己的选择,
作为老师的我决不会仅仅为了那几百块人民币而让你们不择手段的获取成绩。”
原来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显出所有的这些种种,我觉得都与教育的管理有一定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弊端,而且因此而引发许多的问题,
有许多问题已经对教育产生及其恶劣的影响成为了教育的尴尬甚至是教育的癌症,人性化的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也是关系到人类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新课改,冲向自由的有效途径
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一定就值得欣慰的是新课改已经从教材入手已经有三年了,
能彻底的解决教育问题和地理教育问题,但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尽管还没有触及到教育问题的本质问题,但是也是一种重要的尝试。今后的问题是相关的配套改革是否能够实时的跟进了,如果相关的措施出台也非常的得力和可靠,
应该是教育乃至地理教育的一线曙光。

新课改仅仅靠基本教材和一纸课标我看还是不够的,对于中学人文地理教育来说,教师本身的改革还是比较重要的,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方法的更新,实际的参与往往比教材改革本身更为重要。

6



主要参考资料
1.段义孚人文地理学之我见地理科学进展20063月第2 2.姚卫新地理有效教学及其理想境界基础教育20077

鸣谢: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南师大张晓林先生的无私指导,在这儿表示特别的感谢!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