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日前在北京揭晓,格非《江南 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 《繁花》、苏童《黄雀记》五部长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范围为201 1年至2014年 间出版的长篇小说,共有252部作品参评,比上届增 加74部。在8月l2日公布的十部提名作品,除去本 届获奖作品外,其他进入十强的有:范稳的《吾血吾 土》、阎真的《活着之上》、林白的《北去来辞》、红柯的 《喀拉布风暴》和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有关人士认 为,本届五部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 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中国当 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态势。茅盾文学奖l 981年根据茅 盾先生遗愿设立,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四大文学奖 项之一,自1 982年开评至今,评选出一批体现时代精 神和民族精神的力作,为激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 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语堂英译《红楼梦》原稿在日本被发现 尘封近半个世纪的林语堂英译《红楼梦》原稿,近 日被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 5届博士毕业生宋丹在 日本一家市立图书馆找到。林语堂是一位著名的“红 迷”,撰写过大量红学研究文章,其名著《京华烟云》深 受《红楼梦》影响。但他翻译为英文的《红楼梦》多年来 不知所终。林语堂之女林太乙所著的《林语堂传记》 中,曾附有“林语堂中英文著作及翻译作品总目”,并 未提及林译版《红楼梦》。宋丹在对已故日本著名翻译 家佐藤亮一的研究中,她了解到,1973年]1月,佐藤 亮一曾收到林语堂的《红楼梦》英译原稿,并在几个月 后又收到了其修改稿。林语堂曾写信希望佐藤亮一用 两年左右时间,将他的英文原稿翻译成日文出版。这 勾起了宋丹浓厚的研究兴趣。2014年在日本早稻田 大学留学期间,宋丹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佐藤亮一 的夫人佐藤雅子已将丈夫的书籍资料赠送给了一家 市立图书馆。由于佐藤雅子曾叮嘱图书馆在其健康 时,不要对外公开这批资料,因此图书馆将之封存,至 今未对外公开。在得到佐藤雅子监护人的书面许可 后,宋丹最终看到了这份珍贵的原稿。据宋丹介绍,原 稿分为7册,包括林语堂的解说、序章以及作为主体 的64章和终章,是对原著1 20回的编译。在该图书 学教育 馆,宋丹还见到了佐藤亮一日译原稿的复印件,最初 他正是分7册64章进行翻译,只是在正式出版时,改 成了4册64章。通过译文与《红楼梦》的版本比对,宋 丹初步判断林语堂在翻译时以程甲本为底本。原稿中 林语堂在人物、情节、诗词曲赋等方面对原作做了大 量修改,还在译文中穿插了他个人的解说和评述。 ●贾平凹作品版本收藏研究会成立 贾平凹作品版本收藏研究会目前在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宣告成立,贾平凹作品版本 收藏研讨活动也随后举行。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文坛 屈指可数的一位文学大师,其创作时间之长,创作量 之高产,创作成就之大,仅目前已知的作品版本已达 500余种,可谓令人惊叹。自其l973年创作发表的 《一双袜子》起,至今尚未收录入文集的零散文章和未 经系统整理的作品版本,也可谓数量众多,当今无人 能比。因此,收藏、整理和研究贾平凹的早期作品和著 作版本,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艰巨而重大的工程,需 花费大量的人力及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会的成 立,意在将贾平凹作品版本挖掘得更深、更广、更齐 全、更系统,并将以最终成书的形式,将贾平凹国内的 作品版本全部收录;较早刊有其作品的报纸、杂志尽 量收录;国外的各种语言的作品版本尽可能收录;使 得贾平凹的作品版本收藏研究工作不断地全面深入。 贾平凹表示:“作为一个作家来讲,读者就像县长一 样,原来老说县长是父母官,读者也是父母官。我经常 讲,搞写作的人,是人群里面少部分特别敏感的人,每 一个作家写作品其实不是给全社会来写,他只是给一 部分也敏感的人写的,所以今天这个活动,是敏感的 人和敏感的人之间的一种交流。” ●第四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颁奖 “太阳礼赞”第四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颁 奖典礼日前在江苏连云港市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 员张胜友出席。叶延滨的《行走的风景》获大奖,傅天 琳的《爱情天梯》、雷霆的《官道梁诗篇》、亚楠的《新疆 记忆》、第广龙的《城市的明与暗》获优秀奖。此次获奖 作品都是在《中国作家》上发表的优秀原创诗歌作品, 以呈现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心灵生活为主旨。《中 国作家》主编王山在致辞中说,诗人用妙笔呈现我们 伟大民族的文明足迹,使命光荣,责无旁贷。获奖作品 无论感时、抒怀、咏物,题材多样,诗性浓郁,发幽探 微,意蕴纷繁,突破小我意绪,有社会担当意识。该奖 项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和连云港市政府共同主办,两 年一届,每逢单年评出。双方已成功举办了三届颁奖 活动,还在该市建立了《中国作家》创作基地,定期邀 请名家前往采风创作、开设讲座,培养了当地文学创 作队伍,提升了连云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