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t赏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年-7 浅析山水画意境的营造 王传坤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山水画是中国人思想中最为深沉厚重的沉淀,从历代经典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中国画的意境 之美。意境的营造,是在艺术作品中追求表现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诗意空间,首先是画 家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另一个是创作主体自我的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结合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 的所追求的理想美。 关键词:意境;山水画;意境营造;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5—531 2(201 4)21—0036_01 一、“意境”的产生 意境的营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意境理论虽然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之中,但它的影响也早 深刻的理解,这也中国哲学中重要的讨论范畴。首先,意境的构 已进人美术创作领域。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境界”之 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在传统绘画中,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 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而刘禹 的、具体的艺术形像构成意境的,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 锡和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的创作理论。但早在三 征性的艺术语言来描绘时间和空间;其次,尽管中国绘画有时画 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山水画创作已经 面中的景象很少,但是画家也要努力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这 从初始的幼稚阶段,并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澄怀昧象”、 就要求画家在创作时学会运用“散点透视、虚实处理、计白当黑” “得意忘象”的理论。 等综合手法表现客观物象,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悟,以实现作品 二、山水画“意境”的发展演进 的“物外之意”;最后,从有限到无限,从咫尺之间体味百里之势, 意境这一概念运用到绘画上,主要是在山水画重大发展的 这对欣赏者同样提出了“意境”的要求意境提出与发展,使中国 五代和宋、元。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画 传统绘画,特别是山水画的创作具备了重要的二重意义:因此, 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 美术作品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 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 观意念的随意表达,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 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这是史料中能见到的 造化,中得心源”的总结,这也不单是绘画之中的状况,也是中国 “意境”一说的启萌。及至宋、元文人画的兴起,众多文人画家所 艺术和中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美学追求,在自然美和艺术 推崇的审美理想,尤其是苏轼在绘画上力倡诗画一体的艺术主 创作之美两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统一。画家善于进行这种 张丰富了意境的内涵。 借景抒情的艺术处理,从而创造出既浓郁而又新颖的意境。由于 三、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景物的特征强化描绘的结果,景物特征的真实描写与强 对意境的营造,是通过借景写情,使之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 化的艺术加工是艺术表现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因而要使意境 效果,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 的表现能够取得浓郁而又新颖的艺术效果,那就必须把意境表 境的统一。只有两者都有了足够的重视,意境的效果才能浓郁起 现所需的景物的真实感画够的同时又要把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意 来。关于美术上的意境是指在绘画中,创作者对时空环境的描 抒写够。 绘,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对于自然山川的感悟,在情 四、结论 与境高度融合之中而又体现于作品之中。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于 意境的营造,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 的,强调“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两者当和 立,历经五代时期、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谐统一,不应割裂开来。中国画的创作要将百里之势浓缩于咫尺 关于意境营造的问题,明代理论家朱存爵提出了“急境融 之间,涛涛江河在画面中得到精炼,而欣赏者需要从有限扩张为 彻”的主张,及至清代则有叶夔认为意与境并重,中国近代文学 无限,从尺寸江河可以理解出万里江山。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 家林纾则强调“意”的重要性,他认为“唯能立意,六能创建”,这 限,通过意境的营造,欣赏者可以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使作品 一理论也对于艺术批评和美术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描绘 中的意境美得以展现出来,使得主客体均能感悟到意境之美。 个人生活的“神与物游”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与客观物镜的契合 交融,体现着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处世哲学。由此可见,情与 参考文献: 景高度融合而成的作品便有了生命力,如此形成的作品无论时 代如何变迁,都不会影响其在美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画家在 [1】李泽厚.“意境”杂谈【M]//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 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技巧和能力以后,超越了描绘客观物 社,1980:325—326. 象的局限,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像空间。使作品中有 『2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著.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限的空间蕴含了无限的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 2002年5月第1版. [3]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