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浙江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摘 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1. 引言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于是在这将近250年的时间里,人类取得了爆破式的发展。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研究创新和不足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2.1.1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2.1.2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3. 转型期浙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 3.1浙江民营企业三十年发展历程 3.2浙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 3.2.1浙江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3.2.1.1商业模式的转型:从“行商”到“坐商” 3.2.1.2企业理念的转型:从“求生存”到“谋发展”
3.2.1.2.1自身力量的壮大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3.2.1.2.2竞争压力的增大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3.2.2.2.3自我社会角色的认知激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3.2.2社会对企业角色的期望 3.2.3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
4.1浙江民营企业转型中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责任缺失问题(案例)
4.1.1浙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过程 4.1.2浙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状况 4.1.2.1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认知状况
4.1.2.2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层次(法律、经济、道德) 4.1.2.3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股东、相关利益者等) 4.1.2.4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
4.2浙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特征 4.2.1优秀民营企业积极承担全面社会责任 4.2.2多数普通民营企业承担部分直接相关者责任
4.2.3部分民营企业基本责任履行不善却热衷承担高层次社会责任 4.2.4民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强,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5.浙江省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浙江省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5.1.1责任观念淡薄,漠视企业责任的承担 5.1.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处层次低 5.1.2.1法律层面的要求仍未达到(逃税)
5.1.2.2在承担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责任方面的行动滞后 5.1.2.3在履行社会公益方面较为消极
5.1.3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关利益者角度:人力资源建设落后、劳资纠纷、诚信差)
5.1.4社会责任意识在不同规模企业和地域差异较大
5.2浙江省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5.2.1认识的模糊和误区 5.2.2商业利益的驱动过大
5.2.3民营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5.2.4制度建设薄弱 5.2.5公共政策的欠缺
5.2.6政府、社会公众监管的滞后
6.促进浙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议和对策 6.1从微观层面上(企业) 6.1.1企业组织文化建设
6.1.2企业组织管理建设 6.1.3企业管理者素质提高 6.2从中观层面上(行业协会) 6.2.1行业协会对行业的监管 6.2.2行业协会组织各类公益活动
6.3从宏观层面上(制度建设) 6.3.1政府:激励和监管
6.3.1.1激励:政策引导,如税收优惠政策等 6.3.1.2监管:法律的制定、执行;监管部门的落实 6.3.2社会力量:监督 第三部门 新闻媒体 社会公众 7.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