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来源:知库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2002年9月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ic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No.3 Seo.2002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现 音乐 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李 莉 (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02) [摘 要]在钢琴教学中,为了避免“重技轻艺”现象的发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首 先要从掌握作品的风格入手,加强钢琴演奏风格的训练;其次要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理解作 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其三是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表现;风格;因材施教;启发;理解;创造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7389(20o2)03—0061—02 长期以来,在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轻 艺”的现象,许多教师常把注意力及教学的着眼点 概念——即严格地限定每一首乐曲所应当具有的 声音、奏法、速度、力度、装饰音以及由此而来的触 放在传授技术方面。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一些弹奏 的方法,甚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他们并不懂 音乐,更不知如何去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 出的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音符。针对这种现象,我 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键、用力、踏板等技术问题。在钢琴教学中 教师应 该多让学生弹一些与其技术水平相等的、风格各异 的乐曲,广泛接触一些古典时期、浪漫派时期和近 现代的不同作品,掌握不同时期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及其个性特征。在接触国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还应 选择一些中国钢琴作品来练习,作为炎黄子孙,应 一、要加强钢琴演奏风格的训练 让我们的学生自幼就接受中华民族风土人情与艺 术的熏陶。总之,只有把风格概念引入钢琴教学 中,使它获得与技术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使 为了提高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就必须 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音乐风格 把握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要严重。由 此看来,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对于表现音乐和创 造音乐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从钢琴音乐发展的四个主要风格流派来看,由 学生在实践中日积月累,逐步确立正确的风格概 念,最终达到能准确地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目 的。 二、要因材施教,多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抱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 于各个时期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作曲技 法等有很大不同,因此也就使各个流派形成各自的 风格特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在速度、力 教学态度,使学生能愉快地上课,尽管学生没有完 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等方 面均有很大的区别。用不恰当的速度、声音、触键 来演奏某种特定风格时期的乐曲,被视为比弹错音 更严重的错误。风格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 成作业,教师也应以鼓励为主,使学生增加自信心, 对自己充满希望。这样,既建立了学生乐学的信 心,又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中,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对音乐 悟性的差异,学习时间的长短,都可能导致他们程 问题,它要和我们的教学、演奏密切结合起来。我 们必须在学生学琴的第一天起,在对他们进行严格 技术训练的同时,就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风格 度的不同。有些学生悟性好,进步快,学到一定的 程度,教师一点就通,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让教师费 6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尽口舌,手把手的教,也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教师 在教学中既要耐心,又要因材施教,切忌不可拔苗 助长。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会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有的学生在演奏中常常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特别是“紧张”而节奏不 稳,音色尖硬、剌耳,该轻的不轻,速度控制不住,也 没什么表情,每个音几乎同样重,干巴巴的;或者弹 得很轻,谈不上任何音色和表现。如果是技术问 题,教师应在具体的弹奏方法上多给以启发、指导; 如果是对音乐的内容不理解,教师就应在对音乐作 品的理解上多给以启发、帮助。如有的学生认为所 有的快的段落都是激动、飞速的,慢的段落则大都 理解为沉重而深沉的,有时他们甚至没有要求,只 弹清楚、弹响,完全没有音乐,时好时坏。针对这种 情况,教师要多启发他们,给他们解释音乐的内容、 形象,每个段落的不同性质、内容、音色的要求和情 绪,在必要时,才提出姿势、方法上的错误。这样,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的 风格及情感的表达,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了自己因 手指不规范所产生的难堪、自卑心理,而去注意教 师手指是如何有感情地表现音乐,明确手指弹奏出 的声音是以音乐的情感表现为标准的。这样,原本 有些僵硬的手指、笨拙的姿态,也会在教师对音乐 作品的分析和启发下,变得松驰、灵活、自然。也就 是说,准确地理解作品,错误的弹法也会随着作品 内容的要求而改变;错误地理解作品,任何方法都 不能把他们从那简单的误解了的音乐形象中拉出 来,也就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他们的弹法。所以, 教师要多启发学生,帮助他们理解作品。 三、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启发学生深入理解他们 所学的钢琴曲和作曲家生活的政治、文化诸多方面 的背景,以及领悟作曲家个人在音乐艺术风格流派 中的特征之外,还要引导他们了解作曲家在创作构 思某乐曲时的内心活动,这样才能比较容易正确地 把握该乐曲的内容。如果再加上利用其他艺术形 式领会到艺术家所抒发的情感,有了参考、借鉴和 印证,就可以说对钢琴曲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在 此基础上,还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 62 悟、体验该乐曲,从而使演奏带上鲜明的风格和个 性,使他们在感悟、体验音乐的同时,也在感悟、体 验着自己。 音乐是二度创造艺术,作曲家写出来的只是一 些符号,要演奏者把符号演奏出来,才算是音乐实 体,静态的乐谱只能给演奏者提供音乐的体裁、主 题和音乐的整体结构,而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 踏板的运用,表情记号等,都需要演奏者的演奏予 以具体化。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同一首乐曲让不同 的演奏者去演奏,会有不同的样式。但有一点是相 同的,演奏者必须把握住整体。只有在整体把握 力、洞察力上有较高的基点和广阔的视野,才能做 到从乐谱出发,又不囿于乐谱的限制。如果所有的 演奏都墨守成规,如出一辙,只会使这个作品黯然 无光,失去它的生命力。也正因为独特的理解,演 奏才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个性。 四川音乐学院俞抒先生曾在《标准演奏与个性 演奏>…一文中,讲r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在上世纪8O年代初,他有一份乐音和表情记号都 十分粗糙,甚至连乐曲标题都未认真考虑过的原始 初稿,竞阴差阳错地被人误认为是订正稿而传送到 出版社复印了。当他从“文化部音乐教材编选工作 组”编印的<高等音乐院校钢琴教学曲选(第一集: 中国作品)>(1962年)中发现时,他很担忧,如此潦 草的乐谱能得到怎样的表现呢?后来,当他从收音 机里听了潘一呜先生的演奏之后,他真心感谢潘先 生对乐曲的演绎。潘先生弹得比他想象的要略快 一些,却更好地表现了“giocoso”的情绪。并且他认 为,潘先生在音色变化和力度转换上都作了细致的 处理,使他那稍有纰漏的乐谱变得丰富而好听多 了。这说明,作曲家对演奏者的依赖也是很大的, 乐谱经过演奏者独到的加工,有时往往正填补厂乐 谱的未到之处,从而加强r作品的表现力,甚至可 能创造出某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气质和情趣来。 当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必须是在正确理解原 作的前提下进行的,必须把自己置身于作品文本的 历史性视域中,了解包括创作背景、当时的文化潮 流趋向、作品的创作手法乃至当时的乐器特点等因 素,否则,就会歪曲原作,使作品面目全非。  [1]俞抒.标准演奏与个性演奏[J].钢琴艺术,2001(6)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