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恶(zēng) 荒僻 愧怍(zuò) 烦燥 ..B.疮疤(chuāng) 取蒂 诘问(jí) 镶嵌 ..C.哀悼(diào) 烦琐 侮辱(wǔ) 振悚 ..D.门槛(kǎn) 糟糕 晌午(shǎng) 滞笨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很少和别人说话。 ....
B.人们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一类小事,一直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很不应该的。 ....C.乔布斯曾对马云说:所有的成功源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
D.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大庭广众之中演讲,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保证我省在中部崛起的条件之一。 B.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谁也没有理由不珍惜。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国梦。 D.经验告诉我们,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是要发奋学习的阶段。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
②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3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③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
④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⑤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 A.②④⑤③①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④①⑤② 5.按要求改写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改变句式为:老人叫住了我说,是他打扰了我吗? B.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改变句式为:这山中的一切,每一个都不是我的朋友。 C.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改变句式为:皎洁的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 D.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改变句式为: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泳、嬉戏。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①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②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③。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④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②拟:打算。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益:更加。③怜:喜欢,欣赏。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④斗:比较,竞赛。
6.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刻画了一位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的待嫁姑娘的形象。
B.颔联说贫女格调高尚,但却无人理解,难以觅得良媒。 C.“苦恨”表达出了贫女对世俗的怨恨之情。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4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D.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 7.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通过贫女的衣着打扮来说明她内心的痛苦。
B.这首诗语意双关,以贫女自喻,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C.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人士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D.这首诗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2题。(12分)
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①所妒②,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③,与家人诀④,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⑤于同州,得之。时母七十余。 ..
【注】①嫡母:古时候,妾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②妒:嫉妒。③秦:秦地,今陕西一带。④诀:告别,辞别。⑤次:停留。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宋/朱寿昌 B.神宗/朝弃官入秦 C.后/行次于同州 D.时/母七十余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还____________ (2)余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朱寿昌下决心弃官寻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可以看出朱寿昌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5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2)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6)《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公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8题。(17分)
平坐是一种情感
李雪峰
①巷口的街上,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大众餐馆,蜂拥在这里的,多是一些拎着安全帽,挽着裤脚的民工。
②我家就在距巷口不远的地方,因为平时太懒散,早餐和晚餐很少做,所以常常就近到巷口的小餐馆里草草地吃一点。
③有一天傍晚,我赶到巷口的小餐馆时,正值民工们晚餐的高峰期。我要了一个馒头和一碗稀粥,在店里找了两个来回,也没有找到一个闲置的座位来。已经熟识的老板娘不好意思地跟我解释说:“真不巧,没有座位了。”然后又征询地笑着给我解围:“要不,我让谁给你腾出一个座位来?”我还没有来得及阻止,她就对着店角一个餐桌上的人叫起来:“王大山,你端上碗去外边吃去!”那个正埋头吃饭的人抬起头向我和老板娘望过来。那是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虽说赤着脊梁的身板看起来还很壮实,但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稀疏了。他局促地瞅了一眼端着碗的我,又瞅了正看着他的老板娘一眼,就端着碗站了起来,准备到店外去。我忙对他说:“大哥,你坐吧,我到外面去!”就抢着走到了店外。
④外面的确已没有了坐的地方,但站着吃饭我又不太习惯,心里试了几次,终于找到了一个空隙,也像那些民工一样,端着碗蹲了下去。刚吃了几口,旁边一个民工和我搭讪:“俺们这样习惯了,大兄弟这样蹲着吃真委屈了。”我笑笑说:“委屈啥呀,前些年在农村老家,哪顿饭不是这样蹲着吃的!”
⑤“兄弟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旁边的几个民工高兴地说。有人说:“怪不得呢,要不兄弟能来这样的破地方吃饭?”有人说:“咱农村出来的,就是跟城里人不一样。”他们开始七嘴八舌地打听我的工作。我边吃边询问他们在哪个工地做活儿,工钱怎么样,能不能按时领到工钱。一会儿工夫,我们便熟络起来了。
⑥后来,我也不再刻意避开那些民工用餐的高峰期了。去了,有座位就坐下吃;没有座位,就跟那些民工一样,一手端稀粥,一手拿着馒头,和他们蹲在店外边谈边吃。
⑦深秋的时候,家里要装修房子,从城外拉回了一车细沙,要从楼下运到三楼去。妻子说,我找几个民工去,如今这民工要价狠着呢。不一会儿,她便带了几个民工过来。几个人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6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也不说话,铲的铲,扛的扛,干了起来。妻子得意地低声跟我说:“这一堆沙运到三楼去,别人家至少要掏五百呢,我砍到了三百。”
⑧我笑笑说:“谁能狠过你啊!”
⑨沙子很快就运完了,几个民工边拍打身上的沙尘边往外走。妻子掏了三百元递给一个年龄稍大的民工说:“大哥,这是你们的工钱。”一个民工说:“收一百吧。”年龄稍大的民工立刻会意地笑笑说:“对,不就一会儿的工夫嘛,一百元就不少了。”
⑩妻子和我都愣了。见我们发愣,一位民工忙笑着解释说:“大哥不是经常和我们平坐着吃饭嘛。”另一个胡须黑黑的民工也附和说:“咱们都是打农村来的,要在咱们老家,这丁点的活儿,还收什么钱哩。”
B11因为和他们平坐过?我愣了,妻子更愣了。平坐,或许是一种尊重;平坐,或许是一种亲近;平坐,或许是一种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抱怨别人的狡黠,我们常常抱怨别人对自己的不公,我们常常感觉自己身陷生活与社会的连环漩涡,但你想没想过放下自己,让自己同那些来自社会各角落的人平起平坐过呢?乡间的老叟们常常席地平坐,所以他们拥有五湖四海的朋友。
(摘自《文苑》)
14.文中第③段写道:“他局促地瞅了一眼端着碗的我,又瞅了正看着他的老板娘一眼,就端着碗站了起来,准备到店外去。”这句话中的人物描写表现了王大山怎样的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我笑笑说:“谁能狠过你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龄稍大的民工立刻会意地笑笑说:“对,不就一会儿的工夫嘛,一百元就不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简要说说其表达方式及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7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17.文章中的民工们有哪些品性?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的民工们在搬运细沙的收费上体现出他们的憨厚、热心,而现实中为什么别人会说他们狡黠?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2题。(13分)
秦琼卖马 陈振林
①进江州城的人,有一处必去,就是书场。
②一溜儿五间不大的屋子,几根粗木柱立着,全是串通的,宽敞明亮。屋子里的正北方,用砖石砌成八仙桌大小的台子,高尺许。台上立一桌,小,宽不过七八寸,长约三尺。四只桌腿像初生牛犊的小腿,细,摇摇欲坠,随时会散架倒下的样子。这便是说书人的舞台了。屋外立一对联:汉萧何追韩信闻香下马,周文王访子牙知味停车。上无横批,只悬着匾额,三个字:铁嘴刘。
③铁嘴刘正是屋子的主人,江州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其实,“铁嘴刘”这名号已传下来三代人了。铁嘴刘说书有规矩,白天休息加学习,晚上才登场。铁嘴刘刚过不惑之年,因其喜好蓄须,倒似有了些仙风道骨。
④近日,正说《秦琼卖马》【注】,那情节人物大家伙儿早烂熟于胸,但仍喜欢来听。听过三四遍的不下百人,但仍来捧场。快八十的张老太爷说,又听一回,就像吃一道新菜,味道大不同呢。
⑤这日,铁嘴刘正开讲,抚尺一拍,全场静息。长须一捋,大声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潞州天堂县投文,只因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
⑥他口里在说,目光一移,瞟至最东座椅上端坐的一人,五十上下,青衣小帽,口微张,耳微侧,入迷一般。铁嘴刘更是卖力,字字如珠玑,诗文对句,句句相连。
⑦“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明日分解。”铁嘴刘按住抚尺。子夜散场,听客散去,他与夫人正收拾屋子。抬眼,青衣小帽者还在,似有难言之隐。
⑧“欢迎客官光临……”铁嘴刘客套说。
⑨来人欠了欠身,轻声说:“久闻大名,今日果然。但明日为老母寿辰,在下得回楚州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8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探母,三日后再来相扰,只怕听不到黄骠马之结局也。”说完,一步一回头,消失在黑夜中。
⑩白日无话,第一晚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说的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店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之周旋,足足说了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
B11暮色又合,第二晚。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事儿,都来了。铁嘴刘开口便说黄骠马膘肥体壮,乃是匹宝马……再说秦琼痛哭黄骠马。这黄骠马,说了一晚上。
B12第三晚,铁嘴刘轻拍抚尺:“前面说,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今日分解,我继续卖嘴啦……”
B13众人一惊,知道这是接上了大前天晚上的故事。那昨晚“黄骠马”和前天晚上的“人情世故”,不都是在原地转圈儿么?再看最东边的座椅,端坐的正是那晚的青衣小帽人。
B14铁嘴刘的声音更响:“店主带过黄骠马,秦叔宝不由得两泪如麻。为还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
B15子夜散场,听客散去。青衣小帽人对着铁嘴刘深鞠一躬,铁嘴刘回躬相敬。没有言语,青衣小帽人骑马疾驰而去。
B16第二日,江州城传出消息,青衣小帽者为荆州知府蒋大人,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
B17但,铁嘴刘每晚照样说书,《秦琼卖马》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倒是有一回,夫人轻轻问了一句:“铁嘴啊,你当初咋就知道是荆州知府蒋大人?” ..
B18铁嘴刘轻轻捋了捋长须:“天下清廉知府,谁人不知蒋大人?天下孝心知府,谁人不晓蒋大人?天下爱听评书知府,当然首推蒋大人!青衣小帽,且无随从,乃其行事风格……”
B19夫人也轻轻一笑:“难得你这么用心,等着蒋大人的那两晚,编了那么多的情节。”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注】故事梗概:秦琼落难卖马,与单雄信相识,二人英雄惜英雄。尽管后来一人保唐,一人反唐,但兄弟情谊始终如故。
19.本文主要写了铁嘴刘与蒋大人的故事,请结合相关情节完成填空。(3分)
情节 蒋大人 人物 A B C 听书入了迷 道出难言之隐 ② 说得更是卖力 ① 续说黄骠马命运 铁嘴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9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D 深鞠一躬 ③
20.第B17段和第B19段加点的“轻轻”都写出了夫人说话时________的心态,但意蕴有所不同,第B17段的“轻轻”表现她________________,第B19段的“轻轻”,表现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第B16段中写“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蒋大人有没有来请呢?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看法和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3.为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建设好吉安人的精神家园,《吉安晚报》策划开展了“幸福城·文明行——做文明有礼的吉安人”主题系列活动。学校号召广大同学积极参与,争做文明少年。
(1)请你为这次活动选择一条最恰当的宣传标语( )(2分) A.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B.从小事做起,与文明握手 C.为你我他,共建家园 D.携手同行,和谐共处
(2)身边小事折射文明之礼,作为文明少年的你会怎么做?请列举出两种做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傍晚,小明在小区内看到老人们跳广场舞,说:“这帮老头老太太,又开始闹腾了!”小明说话很难听,你应该如何劝说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4.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10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三单元检测卷
1.D(A.燥—躁;B.蒂—缔,jí—jié;C.diào—dào,振—震)
2.B[“不以为然”是不以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
3.B(A.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发扬”与“继承”互换位置;D.搭配不当,将“中学生”改为“中学阶段”)
4.B
5.B(改变句式为:这山中的一切,每一个都是我的朋友)
6.C(并非是对世俗的怨恨,而是无良媒的苦闷伤感、抑郁惆怅之情) 7.A(全篇都没有衣着情态的描写,只有贫女的独白) 8.B
9.(1)回来 (2)多
10.母子五十年未能相见。
11.很小就与母亲分离,五十年没有见面,特别思念母亲。 12.为了找到母亲而愿意放弃官职,是个极有孝心的人。
【译文】宋朝有一个名为朱寿昌的人,在他七岁时,他的生母刘氏被父亲的正妻嫉妒,改嫁。母子五十年未能相见。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辞掉官职到秦地(今陕西省一带),跟家里人告别,发誓不找到母亲便不再回来。后来在同州(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停留,找到母亲。当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13.(1)散入春风满洛城 (2)明月来相照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惟解漫天作雪飞 (5)当窗理云鬓 (6)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14.胆怯,小心翼翼。委屈,难堪,不情愿。
15.(1)“狠”指对民工的压价。指不信任民工,不能真诚对待民工。(2)“会意”指心领神会,明白对方的意思。这里指年龄稍大的民工领会了说话民工的意思:“我”和他们平坐在一起吃饭,工钱少收些。
16.议论。①照应题目“平坐是一种情感”,点明“平坐的情感”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亲近。②深化主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在埋怨别人的狡黠,别人对自己的不公时要反思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11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自己是不是平等待人了,是不是和别人平坐了。③呼吁人们向乡间的老叟们学习,尊重社会各角落的人,这样才会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
17.①憨厚老实,小心怕事(小心谨慎)。老板娘让他给别人让座位,王大山就端起碗准备出去。②热心,重情义。讲好300元的工钱却因“我”和他们平坐而主动说只收100元。③渴望被尊重。
18.示例:因为很多城里的人不尊重民工,瞧不起民工,处处提防民工,他们狠劲地砍价,伤害了民工的感情,民工才对他们狡黠。
19.①编情节等待蒋大人归来 ②探母归来听说书 ③回躬相敬
20.平和安静、淡泊名利(不重视) 有疑而问,不解 无疑而问,赞赏(理解) 21.示例一:看法:没来请 理由:蒋大人是铁嘴刘的“粉丝”,他会尊重铁嘴刘;蒋大人是铁嘴刘的“知音”,知道铁嘴刘热爱说书,无志于仕途;蒋大人清廉,不会以权谋私。示例二:看法:来请 理由:一是蒋大人欣赏铁嘴刘有口才,说不定能在官场上做个“政府发言人”发挥其特长;二是铁嘴刘编情节等蒋大人,表现了对蒋大人的欣赏和尊重,蒋大人让这样的人进入“知府衙门”,会更有利于官员之间的团结。(答来请,理由不宜从蒋的个人私利角度去思考,这样不太符合蒋的正面清廉形象)
2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表达效果:以张老太爷说的又听《秦琼卖马》如吃新菜的语句,侧面烘托了铁嘴刘技艺高超。
23.(1)B (2)示例一:讲礼貌、不说脏话;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示例三:爱护花草树林。(3)示例:小明,爷爷奶奶在锻炼身体,他们是长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你说对吗?
24.略。 研读课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有一个习惯,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于老师经常翻看课程标准,温故而知新。他说,当看到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些话,就更坚定不移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读、背、写,而不至于偏离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当看到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话,就坚决地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当看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就更积极地思考、设计这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例如,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主要是三项—写字、读书和作文,这些是对孩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12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终身都有益的作业课程标准为什么能作为“教学指南”呢
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①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名师如此,普通教师更是如此。 三要点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呢?我们可以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在第一部分的“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与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如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语文要安排那么多的课时?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前言”中还提出了四大“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改稿对“数学”做了界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13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前言部分从“数学是什么”数学教育做什么”和“数学课程怎么教”等方面提出了数学的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和信息技术六个模块的教学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1)确立“三维”目标。课程标准首次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定为课程目标,与“知识和能力”目标并列,即从“三个维度”来设计,并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体、协调一致,确保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 (2)熟记学段目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后,分学段提出具体目标,便于操作,利于实施。如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五大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提出具体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三个学段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目标直接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确保了教学的效益,必须熟读熟记,像于永正那样的一流名师都“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这样,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位一体”,整体考虑每一节课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说是“金玉良言”。比如教材编写建议,我们了解了教材怎么编,才能成为更好的“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建设者”,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你就会摒弃教师“一言堂”拒绝“串讲串问”,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直面文字、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比如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你就会放弃写作知识的灌输、统一标准的桎梏,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甚至异想天开,学生的作文也就会多一些自我、多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14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一些创意、多一些灵气了。
数学课程标准从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在教学建议中,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指出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等等。这些教学建议聚焦实施过程的重点、难点,是行动的航标、教学的指南。 4.读“附录”,和孩子一起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还特设“附录”,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篇目、课外阅读的书目和语法修辞知识的要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背一背这些优秀诗文,再去认真阅读这些优秀图书。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是教师独有的福分。这种福分会转化为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就像一粒粒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
数学课程标准按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附录中收录了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几十个案例,这些案例在说明中指出了案例的适用年级和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的分析,并为教学中如何设计呈现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数学活动、如何运用这些素材提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施意见,认真解读这些案例,就能从较高的视角高瞻远瞩、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就是“磨刀”,是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可有些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它、没有重视它,只顾埋头使劲“砍柴”,而忽视了轻松“磨刀”。“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教师不读课程标准,就如练武之人不练功。台湾省老师的至高荣誉奖—“师铎奖”获得者桃园县中坜市大仑小学王家珍老师发表评论说:“尤其赞同您备课的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很多教师忘了这点,终究‘事倍功半’。方向对了,教学才能有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习题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