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院业务报表名称解释及常用计算公式

来源:知库网


医院业务报表统计口径和指标解释

1、 月末职工人数:职工人数包括:在编人员、聘任人员。

2、 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包括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和出诊、下地段、赴家庭病床、到工厂、农村、工地、会议、集体活动等外出诊疗的人次数以及外出进行的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数。并包括本院职工的诊疗人次数及局部的单项健康检查人数。病人来院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为了简化手续,同地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者,应按人次进行统计,但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外出的诊疗人次数,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数统计。未注册登记的分支机构的诊疗人次数计入上级单位中。

3、 观察室收容病人数:指月内出观察室的病人数。未设观察室的医院可仅填“急诊人次数”。

4、 健康检查人数:指在院内、外进行的全身健康检查人数。

5、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病人数。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6、治愈、好转、未愈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统计。

7、死亡人数:指住院病人中的死亡人数。凡已办住院手续经收容入院后死亡及虽未办完住院手续,但实际已收容入院后死亡者。,均应计算在内。包括24小时内死亡,不包括门、急诊室及门诊观察室内的死亡。

8、其他人数: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放疗、化疗、介入治疗手术后对症治疗等人员。

9、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月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开放病人数之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因故(如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不包括因医院病房扩建、大修理或粉刷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的病床。

10、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月日历日数

11、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钟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钟的住院人数)的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钟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亦应作为“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一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一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一人。

12、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13、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凡下过病重、病危通知者均计入。该指标以人次数进行,即一例危重病人住院期间进行了多次抢救,按实际次数统计。

14、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危重病人经抢救后,治愈、好转、或病情稳定者,计为抢救成功。

15、医院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

15.1医疗收入:包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

15.1.1门诊收入:包括挂号、观察、检查、治疗、手术、化验等收入。

15.1.2住院收入:包括床位、诊察、检查、治疗、手术、化验等收入。

15.2药品收入:包括门诊药品收入和住院药品收入。

15.3其他收入:指医院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培训收入、救护车收入、转让无形资产收入、接受无限定用途的捐赠资产、对外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

16、业务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其他支出。

16.1医疗支出:包括人员费用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卫生材料费用、修缮费、设备购置费等。

16.2药品支出:用于药品购置的费用,包括中药费和西药费。

16.3其他支出:指医院发生的除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财政专项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包括转让无形资产成本、被没收的财产损失、各项罚款、费用、捐赠支出、财产物资盘亏损失、与医院医疗业务无关的基础性科研支出、医疗赔偿支出等。

17、进修学习情况:指当月外出进修的人数。进修人员何时出外进修、在何地进修、何时回原单位,请在月报表空白处注明。

附:

医院业务报表汇总表公式

1. 平均开放病床数(张)=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月日历日数

2. 治愈率(%)=(治愈人数+其他出院人数)/出院总人数

3. 好转率(%)=好转人数/出院总人数

4. 病死率(%)=死亡人数/出院总人数

5. 住院危重人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100

6. 病床周转次数(次)=出院总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7. 病床工作日(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8.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10. 平均每天诊疗人次数=门诊人次数/月工作日数(每星期以5.5天工作日计算)+急诊人次数/月日历日数(28/30//31天)

11. 平均陪住率=陪住总人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0

12. 观察室死亡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收容人数

13. 平均每一职工每天担负的诊疗人次数=总诊疗人次数/月平均职工人数/月内工作日数

14. 平均每一职工每天担负的住院人次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月平均职工人数/月内日历日数

15. 平均每一职工月业务收入(元)=月业务收入/月平均职工人数

16. 平均每一卫技人员每天担负的诊疗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月平均卫技人数/月内工作日数

17. 平均每一卫技人员每天担负的住院人次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月平均卫技人数/月内日历日数

18. 平均每一卫技人员月业务收入(元)=月业务收入/月平均卫技人数

19. 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元)=(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10000

20. 人日均住院医疗费用=平均每一出院者医疗费用/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平均每一出院者医疗费用(元)=住院收入/出院总人数

汇总表计算公式

一、 医疗服务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 平均开放病床数(张)=本年日历日数(365)

治愈人数2. 治愈率(%)=出院人数*100

好转人数3. 好转率(%)=出院人数*100

死亡人数4. 病死率(%)=出院人数*100

抢救成功人次数5. 住院病危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100

出院人数6. 病床周转次数(次)=平均开放病床数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7. 病床工作日(日)=平均开放病床数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8. 病床使用率(%)=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10. 每床与每日门、急诊诊次之比=(年工作日数(251)+年日历日数(365))/平均开放

病床数

入院人数11. 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人)=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100

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总诊疗人次数12. 门、急诊诊次占总诊次的百分比(%)=*100

急诊死亡人数13. 急诊死亡率(%)=急诊人次数*100

观察室死亡人数14. 观察室死亡率(%)=观察室收容病人数*100

二、 业务收入和支出

年内病人欠费总额年业务收入1. 平均每所医院年内病人欠费率(%)=*100

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2. 平均每所医院每天诊疗人次=(年工作日数(251)+年日历日数(365))/医院数

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3. 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元)=*1000

门诊挂号收入4. 平均每诊疗人次挂号费(元)=总诊疗人次数*1000

药品门诊收入5. 平均每诊疗人次药费(元)=总诊疗人次数*1000

门诊检查收入6. 平均每诊疗人次检查费(元)=总诊疗人次数*1000

门诊治疗收入7. 平均每诊疗人次治疗费(元)=总诊疗人次数*1000

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8. 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元)=*1000

住院床位收入9. 平均每一出院者床位费(元)=出院人数*1000

药品住院收入10. 平均每一出院者药费(元)=出院人数*1000

住院检查收入11. 平均每一出院者检查费(元)=出院人数*1000

住院治疗收入12. 平均每一出院者治疗费(元)=出院人数*1000

住院手术收入13. 平均每一出院者手术费(元)=出院人数*1000

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4. 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元)=*1000

总诊疗人次数15. 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年平均职工人数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6. 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年平均职工人数

年业务收入17. 平均每一职工年业务收入(元)=年平均职工人数*1000

诊疗人次数18. 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年平均医师人数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9. 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年平均医师人数

年业务收入20. 平均每一医师年业务收入(元)=年平均医师人数*1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