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孩子都有爱玩好动的心理,我希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在互动中有所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合理组合,准备“合作”
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至少有1名优等生和中等生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但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会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共同“合作”
小组已经建立起来,如何合理的开展“合作”,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在确定一个任务前,老师做好采用引导发现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发现问题。其次,老师再次明确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老师要照顾中下段学生的接收能力,所以需要再次强化学习任务。最后,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就任务本身(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般就是让学生实践操作探索),共同“合作”,解答问题。 三、激励评价,巩固“合作”
积极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1.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2.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激发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4.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最后,我想说 作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还学要不断的深化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科知识脉搏,设计出更好更多有益于激发学习积极探索与思考的教学思路,在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喜欢学习,爱上学习,让我们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