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笔歌墨舞神采飞扬——画家王民义的艺术人生

来源:知库网
罐修身 笔歌墨舞神采飞扬 ——画家王民义的艺术人生 本刊记者霍国栋 是民义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美术 系,毕业后分配到河北无极师范学校,成为全校唯 一早就听说画家王民义是一个重情重义、人品 和画品俱佳的谦谦君子,于是在心里就有了一种 急于相识的念头,日思夜想,终于在前年一个风和 的一位美术教师。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大批 日丽的上午有缘见了一面。初次相识,就有一种相 见恨晚、一见如故的感觉,特别是王老师和蔼可亲 的笑容、落落大方的举止一下子就将我们的距离 拉近了好多,寒喧几句之后,王民义带我参观了他 的画室,画室不大,却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墙 上挂的、桌上摆的到处都是王老师的精品之作,有 山水、有人物、有花鸟,置身其中,就仿佛走进了一 座艺术殿堂。参观作品的同时,民义给我讲起了他 的过去,讲起了他的艺术生涯,听着听着,敬佩之 情油然而生。 王民义出生在农村,生活艰苦,物质匮乏是那 个时代农村的生活写照。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首先 做的就是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吃过晚饭, 才得以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煤油灯的火苗冒 出的黑黑的浓烟,常常将民义的鼻子、脸薰的乌黑 一片。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J\就聪明好学 的他在父亲的引领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王 民义的父亲是一位语文老师,因擅长绘画,期间还 教过一段时间的美术课。虽远在井陉矿区教学,然 而却对民义的学习格外关注,在民义上/J\学三年 级的一天,父亲发现他的作业本和课本的空白处, 画的都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 戏里的英雄人物,细心观察之后,发现民义对绘画 有着超平常人的兴趣,而且在绘画方面颇具天赋, 因此细心辅导,民义的绘画水平自此有了一定的 提高,打下了很好的绘画造型功底。 转眼到了1974年,民义高中毕业,在当时的 农村做了代课教师。期间,有幸认识了毕业于天津 美院的在县文化馆工作的郭林、李玉春两位恩师, 他们为人热情,给了民义很多帮助,经过他俩专业 而系统的辅导,民义在素描、彩色、速写等基础知 识和技法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1976年对于民义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 为这一年他有了太多的收获。一是郭林老师带着 他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创作出版画作品《银龙潜 飞》组画14幅,并参加了河北省美术作品展。二 72 学生在民义的精心辅导下开始在全省乃至全国大 展中参赛获奖。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1 985年,民义调到基层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性 美术辅导和美术创作工作至今。近三十年来,辅导 了一批批美术专业的学生,也为民间绘画力量的 培养付出了心血,他们以文化馆为平台,专业素养 得到了极大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准画家,并引 起关注。在美术辅导之余,王民义也抓紧创作了一 批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意境新颖,格调高 雅,积极向上,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 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美 术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中创作的国画作品 《太行人家》、《涧水》、《山娃子》、《山村姑娘》、《晨 曲》、《山乡夜色》等8幅作品参加了在新加坡举 办的太行风情画展,创作的《太行民俗》、《小品》等 国画作品分别参加了首届全国风俗画大奖赛和全 国人口普查画展。出色的业绩引起了众多媒体的 关注并纷纷给予报道,其作品多次在《石家庄日 报》、《河北收藏》、《大众文艺》、《太行文学》等报纸 杂志上发表,近百福作品被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友 好人士收藏。 近两年来,王老师的创作方向有了新的转变, 由以前的山水、花乌、人物都画,转而对山水画进 行深入研究。和老师、同事无数次地深入太行深 山,采风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坎坷不平的 山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掌握了大量的写生资 料,为今后的创作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多年来 王民义老师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取得了 骄人业绩,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他被河北美术 学院特聘为教授,其本人简介收录于《中国美术家 人名录》一书。随着岁月的流逝,王民义老师已近 花甲之年,但他仍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教书 育人依然,创作激情依然,笔精墨妙,在艺术的海 洋中尽情畅游,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书写着艺术 的辉煌,愿王民义的艺术人生越来越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