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观音菩萨得道正果原地
观音是“观世音”的略称,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音菩萨是西天佛国中的重要人物,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士。她来到中国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汉化过程,至唐宋时基本上完成。因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在中国民间神祗信仰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其影响力甚至
平顶山香山寺
超越了其它一切诸神。 汉化过程完成的标志就是唐代佛教宗师道宣获天人感应,揭示了观音肉身应化之地在平顶山香山这一佛教史实。道宣大师明确认定:“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唯香山因缘最为胜”,“嵩岳之南二百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道宣大师认定的汉化观音成道正果于河南平顶山香山寺,及其所述汉化观音的宿世因缘,在汉化佛教历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
作为汉化佛教历史上著名的观音菩萨得道正果之圣刹,除道宣律师有认定外,还有千年文物、史志文献、乡风习俗、民间传说、学术研究、交流传播和历代朝廷的肯定等诸多证据。
主祀千手观音之圣刹
观世音有很多变化身,如四臂观音、四面观音等,最著名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准胝观音和如意轮观音形象。
千手千眼观音作为重要的观音形象,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象征。平顶山香山寺是汉化观音即千手千眼观世音的得道正果之地,观世音菩萨的俗身妙善就是在此修成正果的,应化之形是千手千眼观世音,民间称
平顶山香山寺
之“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是有碑刻文献和史志文献为根据的。 千手千眼观音简称“千手观音”,又有“大悲观音”、“千眼千臂观音”等。据密宗经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经》 (简称《大悲咒》)称,观世音在过去“无量亿劫”,听闻千光如来说“大悲心陀罗尼”,即发誓,“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实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千手千眼观世音形象也来到中国,并最终完成了中国化过程。通过妙善在平顶山香山涅盘得道,修成正果,成为汉化千手千眼观世音形象。因此,平顶山香山寺自古以来主祀千手千眼观世音。
汉化观音菩萨第一道场
香山在天竺佛教中是观音菩萨修行之地,在中国汉化佛教中也是观音菩萨的修行之地,而且是其俗身修成正果之地,因此说,中国的香山寺都是观音菩萨居住修行的传法道场。由于平顶山香山寺是有确凿记载的观音菩萨修行得道的地方,因此,在中华观音文化史上,平顶山香山寺是不能否认的汉化观音第一道场。
平顶山香山寺作为观音道场在历史上是很辉煌的,受到历代朝廷的重视,拨款、拨地加以
平顶山香山寺
扩建、重建,所以它总能在经受兵火之劫后迅速复兴。在宋、元两代,皇帝多次下诏刻立石碑确立维护香山寺的范围,在明代达于极盛,它实际上处于国家寺院的地位。
尽管自魏晋就开始的大规模人口向南迁徙运动,中国文化的重心逐渐向南移动,特别是宋元以后南方文化兴盛,佛教迅速繁荣,南方以它不同于中原易于受战乱影响的天然区位优势,保持了一种比较好的文化延续状态,中原的佛教也迅速在南方各地扎根发芽壮大起来,影响越来越大。在观音文化领域,南海普陀甚至超越了平顶山香山观音道场的影响,但平顶山香山寺作为观音菩萨第一道场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追根朔源,中国汉化观音道场的“根”在平顶山香山寺。
名符其实的汉化观音故乡
平顶山市作为中国汉化观音故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一是观音俗身妙善的故里在平顶山。观音这个佛教人物传入中国后,其出身也随之中国化,佛教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王族出身,俗身叫妙善,其父叫庄王(楚庄王、妙庄王、苗庄王、妙庄严王等)。平顶山地区流传的有楚庄王和苗庄王等说。在明清时期的历代官修地方志中皆称楚庄王。如,明正德《汝州志》载“世传大悲菩萨乃楚庄王之女修炼成佛之所,灵骨葬于塔下”;清道光《汝州全志》载,“大悲菩萨,相传楚庄王第三女也,讳曰妙善”。根据传说,妙善出生在平顶山古父城地区。父城,在今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一带,原为应国地域,春秋时楚庄王的曾孙太子建筑城,为纪念楚庄王设立了庄王祠,,后人将庄王祠视为楚庄王故宅。初名城父,汉时改为父城。父城有白雀寺,相传是妙善出家修行的地方,后来为躲避庄王追杀而逃到香山隐居修行,最后得道。在平顶山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妙善具体出生地在香山东不远
平顶山香山寺
处的擂鼓台。不管是历史传说、民间传说,还是碑刻记载、文献所录,都印证了平顶山市是观音俗身妙善的故里。
二是观音得道正果于平顶山香山。根据碑刻和志书记载,观音俗身妙善在白雀寺出家后,其父庄王见她修行意志坚定,不思悔改,大为恼怒,派兵火烧白雀寺,屠戮众尼,妙善被龙山山神救走,隐居香山,结庐修行,三年得道。庄王后来得了顽疾,经异僧指点,找到香山妙善,求其手和眼做药引。妙善为报庄王养育之恩,毅然献出双手双眼,而自己因此修行圆满,涅盘应化为观世音。正因为妙善出生在平顶山,得道正果于香山,因此说平顶山是妙善故里、是汉化观音的故乡。
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由于平顶山市是妙善的故里、观音的故乡,平顶山香山寺是汉化观音第一道场,自古以来在平顶山境内就形成了浓厚的观音崇拜传统。
首先,香山寺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寺院。因为传说供奉着观音灵骨,自古被看作“真香山”、“大香山”,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也备受历代朝廷重视。宋元明时期,它规模巨大,建筑宏伟,僧人众多,影响范围极大。时多称“汝州香山寺”、“宝丰香山寺”。现在,平顶山香山寺正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
其次,在平顶山市早已形成了观音文化区。这个文化区不仅包括香山寺,还有宝丰县白雀寺、擂鼓台。在内涵上,由妙善出生地、出家地和成道地构成。白雀寺是建于北魏时期的古代大寺院,它也同样历尽兵火劫难,古建筑也已不存,但香火依然旺盛。擂鼓台上自古就有宗教建筑群,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都是民间自发而建,其中有观音殿。现在的殿堂皆为新建,其中一殿塑有庄王夫妇和妙善像,反映了源远流长的妙善证道故事。 再次,平顶山市境域自古形成的浓厚观音崇拜传统。范围集中在香山寺周围数十里,包括宝丰、郏县、叶县、汝州、鲁山等县,直接影响范围包括平顶山市周边地市包括许昌、南阳、洛阳等地。在古代,信徒们广泛结社,拜山、进香、礼佛、捐资、施舍风气浓厚,形成了千年相传的庙会传统。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香火都很旺盛。最旺的时候在每年一月一日和二月,二月庙会因纪念观音诞辰而起,规模巨大。据金代大定二十五年
(1184)刻立的《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载:“岁卒以春二月,诸方之人不远千里而来,敬礼者数以万计”。2000年以来,随着香山寺影响越来越大,庙会的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农历一月初一,到香山寺中朝山拜佛的游人香客多达十多万,人如潮涌,车堵数里。在香山附近还有观音堂乡、观音堂村等地名,也反映了古老的观音崇拜传统。
平顶山香山寺
由于平顶山香山寺的观音“根”文化特征突出,且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祀拜传统浓厚,早已成为一种民俗扎根于民间,所以堪称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观音圣塔
在香山寺中央,矗立着一座千年宋塔,即是远近闻名、史志文献有载的观音大士塔。此塔是平顶山香山寺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宗教象征意义。
观音大士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石塔,高33米,据考证其前身是东汉末期与寺同时建立的四方形木构楼阁式塔。唐时寺塔并存,后世毁损。今塔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敕建。根据文献记载考证,塔下有地宫,存放有舍利法物。塔的轮廓呈抛物线,远观如圆锥体,又状如子弹头,富有节奏变化,细腻纤细,灵动秀美,近观塔身雄浑高大,塔刹入云。塔各层多设仿木构楼阁式门,现存两扇。第一、二层为仿木构塔檐结构,均以青砖叠涩出檐5~9层,皆以青砖雕饰各种花纹图形,精美绝伦。塔的第二、三层外壁设壁龛五排,共304个龛佛,内置坐佛,其中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计35尊,姿态各异,雕刻精美,宗教意义重大,堪称宝塔一绝,寺院重宝。塔刹由铁制九重相轮和仰月组成。塔层状如楼阁,自第四层以上各层高度与直径急剧收分。
全塔繁饰与简约相结合,既有唐塔豪放简练之遗风,也有宋塔纤巧精饰之风格,为寺院瑰宝,与蔡京碑一起,共同有力佐证了河南平顶山香山寺是汉化观音证道原地的文献记载。只是千年古塔已多处倾裂,亟待修复。 塔下埋葬有观音真身舍利,被誉为“真塔”。这在多种明清方志及佛教文献均有相关记载。如明正德《汝州志》载:“世传大悲菩萨乃楚庄王之女修炼成佛之所,灵骨至今葬于塔下”,现代《平顶山市志》 、《中国
名胜词典》 、 《中国塔林漫步》等许多研究论著亦有认定。平顶山香山寺观音大士塔堪称观音“圣塔”。正因为“大士遗身在塔”,所以才会“灵应殊胜”,香火旺盛。
镇寺重宝
《大悲菩萨传碑》
在观音大士塔下的券洞内,立着一通千年古碑,这就是被誉为“三绝碑”的《大悲菩萨传碑》 。它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有力地确立和奠定了平顶山香山寺作为观音“根”文化性质的历史地位。就版本来说,是当世有关观音身世的源头之本,一切关于观音的历史研究都无法绕开它的存在。
该碑是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所立,由唐代高僧道宣口授(其弟子义常记述),汝州知州蒋之奇润色,北宋重臣被后世誉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书丹,立于观音大士塔下券洞内。碑高于2.22米,宽1.46米,楷书,49行,满行7字。 《大悲菩萨传》碑文,依据道宣天人对话,阐述妙
平顶山香山寺
庄王之女妙善铁心向佛,苦心励志,舍身救父,最终涅盘道化千手观音的宿世因缘。
该碑所叙观音证道于香山这一佛缘史实确立了香山寺作为汉化观音原生地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该碑也是唐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妙善观音证道于香山的范本和根据,是关于观音证道原生地的最权威文本。它历史最早,规格最高,具有碑传文物无可争辨的说服力。它也是杭州天竺寺《大悲观音传》碑的源本和母碑。1986年该碑及塔一起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976年,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平顶山宝丰县文物部门将《大悲菩萨传碑》拓片送往英国展出。
优越的宗教文化环境
在《大悲菩萨传碑》中,天神告诉道宣律师:“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惟香山因缘最胜”,“嵩岳之南二百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证道之地”。为什么观音会把平顶山香山作为降迹之地,这和香山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很有关系。 两汉之际,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永平十年(67),白马驮经,落脚都城洛阳,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寺,因称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寺,自此佛寺迅速向外传播。其特点是以洛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平顶山香山时属颍川郡父城县,这里是南通荆襄、北达洛阳的宛洛古道必经之地,可以说,平顶山香山处于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区域。作为都城近畿近水楼台先得月。
平顶山香山还有优美的自然环境。香山山峰处于山峦起伏的巴山山脉上,山祖昆仑,脉发秦岭,来势浩大,宛如伏龙。其东有大龙山,西有小龙山,三山并列,呈二龙戏珠之势。香山山峰圆润,形势幽美,酷似天竺香山。又沙河与汝水双澄于南北,前眺低岭,其势开阔,前方水库,宛若明珠。
根据文献记载,古代香山森林密布,芳草遍野,溪流淙淙。既临古道,又远离都市,山色天光,环境清幽,是极佳的隐居清修之地。正是酷似天竺观音圣地的香山和周围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才吸引了佛教传教者的注意,在此建起寺院,最终成为观音菩萨“肉身降迹之地”。 今天的香山寺依然优美。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晨暮阴晴,这里都堪称平顶山近郊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2002年,平顶山香山寺入列平顶山外八景。近几年,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平顶山香山寺的保护性开发工作,修建了香山景区专用公路,并对景区环境进行了治理,对寺庙进行了维修,并开展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香山寺正在焕发出她独有的魅力。2007年,通过了由华中科技大学规划设计的《河南平顶山市香山寺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它勾勒了一幅未来香山寺的宏伟蓝图。观音道场的历史圣地地位恢复可期。
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
大慈大悲观世音
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又作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此,名为“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1]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vara),在中文佛典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也有学者认为,唐朝以前就已出现“观音”简称,如后汉时期的《成具光明定意经》。且唐朝诸多佛经典籍中,并未避讳“世”字。(来看唐代避讳制度:李世民即位后,朝廷颁令:“依礼,二名不偏讳……其官号、人名、公私文集,有‘世民’二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此处考证引自李利安《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菩萨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菩萨有三十二应,佛,天人,罗汉,男、女,童子,官员,居士种种等身相,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菩萨无极之体,当然更无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执着了。古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像既有现男相也有现女相的。到中国南宋以后,女性的观音菩萨相已深植中国百姓心中。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在国际上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菩萨行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愿之中,观音菩萨在娑婆人间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希冀。 菩萨的应化道场,到处有记载。例如,陕西的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音zhú竹)山、南海普陀山。尤其是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世称观世音菩萨道场,其名载于《华严经》。历代皇帝屡屡敕(音chì赤)建,举世钦崇,各国景仰。 观音由来 由宿世悲愿得名
《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以修四自利得名
《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由证果利他得名
《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迦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旅游概况
中原独秀——尧山风景名胜区
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曲艺城和中国书法城,中原城市群九个中心城市之一;
著名旅游景区: 有国家5A级景区——尧山、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风景如画——画眉谷、北国小江南——二郎山、中原最刺激的漂流——尧山大峡谷漂流、中原最大的水上乐园——尧山森海湾水上乐园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