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书可强制执行,申请期限为两年。调解程序包括受理、调查、调解协议签署、纠纷处理及结束。调解委员会应协助双方履行协议,否则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无协议,调解委员会应避免纠纷激化,并引导当事人进入其他解决程序。
法律分析
调解书是可以强制执行的。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之后没有按照调解书进行执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法院调解书,但是申请的时间不是没有限制的,申请的期限是两年。调解的程序为:
1、纠纷的受理,既由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调委会也可主动调解。实行统一立案报告制、统一承办;
2、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相关证据,查明纠纷的事实经过,拟定调解纠纷的实施方案;
3、主持调解,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当事人、承办人签字,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4、对久调不决的纠纷,及时申报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避免纠纷激化;
5、调解结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达成协议而结束的调解。二是没有达成协议的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调解委员会有责任帮助、检查、督促、教育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没达成调解协议,防止纠纷激化,并告知纠纷当事人进入其他程序进行解决(如申诉、仲裁、诉讼)。
拓展延伸
法院调解书的效力及执行方式分析
法院调解书是一种司法文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院调解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具体来说,当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并经法院确认后,即可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执行方式通常包括财产执行和强制行为等措施。财产执行可以通过查封、扣押、拍卖等手段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而强制行为则是指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强制驱逐、强制拆除等,来实现调解书的执行。然而,也需注意到,调解书的具体执行方式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结语
调解书是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司法文书。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并经法院确认后,调解书可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执行方式包括财产执行和强制行为等措施,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然而,调解书的具体执行方式需根据案件情况判断和决定。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协议,如未达成协议,可考虑进入其他程序解决纠纷。调解的程序包括受理、调查、主持调解、结束等环节,旨在避免纠纷激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衍生问题:
法院调解书签字后后悔了怎么办?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时,法官提出不另行制作调解书,并记录入笔录,双方未提出不同意见,则签字后则不能反悔。但如果是另行制作调解书,则签收后即生效,不可以提起上诉,但可以申请再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